2024年 07月11日 医案转自民间中医网-经方方药 未雨绸缪,请添加备用公众号“七月老虎经方笔记”: 原文—— 三诊 (八月二十二日) 进小半夏合承气,下后,热除,痛止,知饥。经食煮红枣六枚,顿觉烦闷,夜中谵语不休,甚至昏晕。此特下后肠中燥热上熏脑部,而又发于下后,要为无根毒热,不足为患。夜不能寐,当用酸枣仁汤加减。 酸枣仁(五钱) 辰砂(五分) 潞党参(三钱) 知母(三钱) 天花粉(一两) 生姜(三片) 红枣(三枚) 【按】本汤之用,似不得当,盖此时热势方稍稍受折,转瞬当复炽。观其仅服红枣六枚,即转为谵语昏晕,不可终日,可以知矣。酸枣仁汤功能安和神经,使人入睡,为病后调理之良方,而不宜于此热势嚣张之时,故服后少效,宜其然也。或者当时病家见两服硝黄,遂惧病者虚脱,故乃恳师用此似较平稳之方欤? 四诊 (八月二十三日拟方) 阳明之热未清,故尚多谵语,阙上痛,渴饮,宜白虎汤加味。 生石膏(八钱) 知母(四钱) 生甘草(二钱) 天花粉(一两) 洋参片(五钱) 滑石(六钱) 粳米(一撮) 牡蛎(二两生打先煎) 五诊 (八月二十四日) 服人参白虎汤加味,渴饮,阙上痛定,夜无谵语,今尚微渴,饮粥汤便止,仍宜前法。 生石膏(一两) 知母(三钱) 生草(三钱) 天花粉(一两) 北沙参(八钱) 潞党参(五钱) 块滑石(一两) 左牡蛎(二两先煎) 拙巢注:此证不大便二十余日,始来就诊,两次攻下,燥热依然未尽。予所治阳明证未有若此之重者,自十七日至今,前后凡八日,方凡五易,始得出险。此与三角街吴姓妇相似,盖郁热多日,胃中津液久已告竭也。 曹颖甫曰:此证下后,湿痰未去。二诊悬拟方,因病家来告贫苦,减去厚朴,以致湿热留于上膈。三诊,但治不寐,未尝顾及阳明实证。下后胃热未除,以致病根不拔,诚如佐景所言。盖胃不和,固寐不安也。附志于后,以志吾过,而警将来。曾记八年以前,同乡周巨臣绍介一汪姓病人,初诊用生大黄四钱,厚朴二钱,枳实四钱,芒硝三钱,其人病喘不得眠,壮热多汗,脉大而滑,下后稍稍安眠,而时吐黄浊之痰,予用承气汤去大黄加皂荚末一钱,二剂而愈,与此证相似,并附存之。 七月老虎读《经方实验录》41 👀阳明大实,看这个案例: 陈(左住马浪路,十四岁)。 🎯初诊(八月十七日):发热有汗,阙上痛,右髀牵掣,膝外廉痛,时欲呕,大便不行,渴饮,舌苔黄燥,腹满,脉滑,阳明证全,依法当下,宜大承气汤加黄连。 💊生锦纹军(四钱后入)、枳实(四钱)、中朴(钱半)、芒硝(三钱冲服)、淡吴萸(五分)、细川连(二分)。 🎯二诊(八月二十日拟方):下后,只见燥矢,阙上仍痛,时欲吐,痰多,这是阳明燥气未尽,上膈津液化为痰涎了,宜小半夏加硝黄。 🥣制半夏(四钱)、生川军(三钱后入)、芒硝(钱半冲)、生姜(五片)。 【按】要是仍用大承气汤加重厚朴,似乎也挺不错,因为厚朴还能去除上湿哦。 🎯三诊(八月二十二日):进小半夏合承气,下后,热除,痛止,知饥。吃了煮红枣六枚后,顿时觉得烦闷,夜里谵语不休,甚至昏晕。这只是下后肠中燥热上熏脑部,而且又是发于下后,算是无根毒热,不值得担忧。夜不能寐,应当用酸枣仁汤加减。 🥣酸枣仁(五钱)、辰砂(五分)、潞党参(三钱)、知母(三钱)、天花粉(一两)、生姜(三片)、红枣(三枚)。 👉【按】这个汤的使用,似乎不恰当,因为这时热势才稍微受到抑制,转眼间就会再次炽盛。从仅服红枣六枚,就转为谵语昏晕,不能终日,就可以知道了。酸枣仁汤能安和神经,使人入睡,是病后调理的良方,而不适合于这热势嚣张的时候,所以服用后效果少,是应该的。或许当时病家见服用了两服硝黄,就担心病人虚脱,所以才恳请医生用这个看似比较平稳的方子吧? ✨四诊(八月二十三日拟方):阳明的热还未清,所以还有很多谵语,阙上痛,口渴想喝水,适宜用白虎汤加味。 👏生石膏(八钱) 知母(四钱) 生甘草(二钱) 天花粉(一两) 洋参片(五钱) 滑石(六钱) 粳米(一撮) 牡蛎(二两,生打先煎) 🎉五诊(八月二十四日):服用人参白虎汤加味后,口渴,阙上痛已定,夜里没有谵语了,现在还稍微有点渴,喝一点粥汤就停止了,仍然适宜用前面的方法。 👌生石膏(一两) 知母(三钱) 生草(三钱) 天花粉(一两) 北沙参(八钱) 潞党参(五钱) 块滑石(一两) 左牡蛎(二两,先煎) 📝拙巢注:此患者已经二十多天不大便了,才来就诊,经过两次攻下,燥热仍然没有消除。我治疗的阳明证中,没有像这样严重的,从十七日到现在,前后总共八天,换了五个方子,才终于脱险。这和三角街吴姓妇女的病症相似,大概是郁热好多天了,胃中的津液早就枯竭了。 🧑🏻⚕️曹颖甫说:这个病症在下后,湿痰没有去除。二诊拟的方子,因为病家来说贫困,减去了厚朴,导致湿热留在上膈。三诊,只治疗不寐,没有顾及阳明实证。下后胃热没有除去,以至于病根没有拔除,确实就像佐景说的那样。大概是胃不和,本来就睡不安稳。附记在后面,用来记下我的过错,警醒未来。还记得八年以前,同乡周巨臣介绍了一位汪姓病人,初诊用了生大黄四钱,厚朴二钱,枳实四钱,芒硝三钱,这个人病喘睡不着,壮热多汗,脉象大而滑,下后稍微能安眠,但是时常吐出黄色浑浊的痰,我用承气汤去掉大黄加了皂荚末一钱,两剂就痊愈了,和这个病症相似,也一同附存下来。 |
|
来自: xmjulytige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