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文化】房海林丨郭三吃香皂

 昵称71028402 2024-07-11 发布于河南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郭三吃香皂  

□ 房海林 / 文

郭三,何许人也?问起石板沟、河西、茶饭庄村里上岁数的人,可能有的人知道他。他就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但他的一生又是那么的传奇。
在老家的横岭南的左边山巅,过去有一个小山村叫马鞍垴,村子里只有一户郭姓人家,主人叫郭三。我从小到老虽然没到过那里,但从乡里乡亲们神乎其神的传说中,我知道马鞍垴是一个有故事的红色堡垒村,它的主人郭三更是一位传奇人物。
马鞍垴在人民公社时代隶属合涧公社河西大队,位置在弓上水库北坡顶峰,海拔在千米以上,往西可登上山西平顺县境,往南距壶关县境也很近,往北里许就是合涧镇石板沟村境,往它的背坡下山可达合涧镇茶饭庄村。
就是这个很不起眼的山顶小村,在战争年代也是共产党领导的太行抗日根据地红色区域,特别是在保卫延安战役之后的解放战争中保护过中央大首长。

据说,在解放战争的延安保卫战后期,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东渡黄河前往西北坡途中,经过晋东南地区时,中央主要领导分散行动,其中周恩来住到了平顺县玉峡关花园风门口之南的杨家垴。朱德总司令与杨秀峰住到了马鞍垴。由于当时战争形势十分混乱,胡宗南匪部与阎锡山匪部一路追击,寻找我党中央机关,马鞍垴也不安全。郭三也不知道朱德是谁,只知道是共产党的首长。为了保证首长的安全,郭三把朱德、杨秀峰隐藏到一道绝壁上的一个山洞中。这个山洞没有可攀之路,郭三只能用绳子往洞里吊送食物和水,又把首长们随身携带的文件垒到一块地的石岸里。石岸倒塌了,土石将文件埋在了地下。虽然国民党兵多次到马鞍垴周围搜山,也没能找到朱德、杨秀峰的踪影和他们的文件。就这样,朱德、杨秀峰在马鞍垴的山洞里住了一月多,才起身前往河北。临行,杨秀峰握着郭三的手叮嘱说,以后胜利了,你有什么困难就去找我。
转眼到了50年代,郭三尽情享受着解放后的新生活,无忧无虑地在马鞍垴上耕种土地。有一年天灾收成不好,家中生活十分困难,郭三在一筹莫展之时,突然想到要去北京找他当年保护过的中央首长想想办法,帮他度过饥荒。
郭三是一个山里人,从没出过远门儿,一路打听到了北京,找到了杨秀峰。杨秀峰把郭三安排在北京饭店住下。据郭三说,当时的北京饭店里也很简单,有床有铺盖,有洗脸盆和架子、毛巾。服务员还给他放到那儿一块香皂。郭三也没见过香皂,不知道是啥东西,拿开闻了闻,很香,他以为是好吃的东西让他吃,就把香皂吃了。第二天,服务员看到昨天放在那儿的香皂已经没有了,又不声不响地放了一块儿,还想着这个人是怎么用香皂的,一天就用了一块?但也不好意思问客人。

服务员走后,郭三就又把香皂吃到了肚里。第三天还是如此。
服务员见客人三天就用了三块香皂,很纳闷,就问郭三,你是怎么用香皂的,一天就用一块?郭三问,挪是啥东西?服务员说,那是香皂,是让你洗脸洗手洗毛巾的。郭三听到服务员这样说,才恍然大悟,说,哎呀,我还当挪好吃,我就吃了,兴道恁不好吃哩。服务员一听,也是目瞪口呆。
在北京,杨秀峰几次与郭三交谈,并给他安排在北京工作。郭三却说,俺还结记哩家里那些地得种哩,俺也不识字,就不用给俺找工作了。杨秀峰只得给了郭三3000块钱让他回老家。
据说,郭三的孩子们长大后,又去北京找过杨秀峰一次。
如今郭三老人已逝,马鞍垴也是人去屋空,还成了人们追忆老一辈革命家遗迹的网红之地。郭三误吃三块香皂的事,也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佳话。

——  The  End  ——

房海林   文学爱好者,河南诗词学会会员、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