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满大街的AI助手,使用起来好像并没有那么方便,或者回答的质量让人堪忧。 而反过来看网上那些分享,和AI交流的有滋有味,无所不能,甚至还有和AI谈恋爱的。 明明是同一个工具,为什么输出的效果天差地别? 很多人会说,想要输出的好,输入是关键,也就是你要知道如何提问。 可提问是个大学问,不好教也教不好,全凭个人。 即使告诉你什么5W2H、思考框架,SMART原则...看得头疼不说,你每次去问AI都会记住这些吗? 如何提问是个习惯,很难短时间去改变。 那么我们如何更好的去使用AI呢? 这里分享一个新学到的方法,让Kimi帮你写prompt! ![]() Kimi预置提示词市面上如此多的大模型,AI助手,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个? 其实是没有最喜欢的,其实差不太多。 国外的需要魔法就不提了,国内的目前我还是比较喜欢Kimi。不是回答质量差异,而是用户体验。 简洁且克制,预置的kimi+,分门别类加起来也就24个。 ![]() 不像其他的AI应用,每个都一整篇,同类型的就好多,看起来就选择困难。 以日常使用需求来说,基本足够,点开即用,方便省事。 而在基础的对话栏里,点击【添加常用语】里面,也别有设计。 ![]() 里面有个【随机一个】按钮,点击之后,可以随机填写prompt,也就是咒语。 在你不知道和AI聊什么,怎么问的情况下,随机一下,一个高质量的AI设定就帮你写好了。 同时可以在预设好的prompt基础上进行微调,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 如果觉得好,自然可以点击【添加】当成自己常用语,下次方便直接调用。 让Kimi生成咒语提示词的重要性不用过多赘述。 玩AI的都懂,就是给AI定角色,然后把任务更清楚的传达给AI。 所以,好的提示词很大程度提高了AI输出的质量。 正常情况下,无论是Kimi+还是预置的常用语,都是质量极高的,直接使用,无论怎么问,回答的质量都不会太差。 而很多时候,我们有特殊的需求,kimi+满足不了,随机一个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出现,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设计提示词了。 可又长又繁琐的提示词怎么写又是个问题? 这里分享一个刚学到的先生鸡再生蛋的小咒语。 可以直接复制下面这段生成prompt的prompt发给Kimi,然后在Kimi返回的答案中复制你喜欢的prompt即可。 就得到了一个质量很高的提示词,可以在新对话里发送使用,或者添加为常用语。 请帮我撰写5条”XXXX“的Kimi prompt,包括以下要素:- 主题:每个prompt的核心内容。- 角色:在prompt中扮演的角色。- 目标用户:prompt设计面向的特定用户群体。- 角色能力:角色所具备的技能或功能。- 目标:通过prompt希望达成的目的。- 限制条件:在执行prompt时需要遵守的规则或限制。- 期望的输出:预期通过prompt得到的结果。- 工作流程:执行prompt的步骤,包括必要时向用户询问关键信息。- 示例:展示prompt如何应用的具体例子。- 开始语:用于引入prompt的开场白。 “XXXX”的自然可以随意替换,比如我一直幻想能用AI帮助我炒股,所以可以改成“请帮我撰写5条炒股助手的Kimi Prompt” ![]() 可以看到已经生成了5条,如果不满意可以再让kimi生成5条,直到满意为止。 然后从中挑选你喜欢的,复制使用。 比你自己费劲脑筋去想如何设计prompt,不知道如何提问是否要更方便一点呢? ![]() 写在最后说实话,咒语学不学的关系不大,大概率以后会被淘汰掉。 因为AI技术想要大规模的普及,一定是要降低使用门槛的,而不是让用户去思考。 我们只想知道答案和解决方法,不是使用之前,还要费劲去学习,学习如何提问,如何设定prompt。 所以,现在AI助手还是少部分人尝鲜好奇,极少人重度。 相比之下,我更看好AI搜索,使用场景会更多,也更简单。 还是那句话,AI不是单纯的一个聊天工具,AI+才是王炸。 ![]() 赋能在原有产品业务逻辑之上,才能带来突破的进步,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
|
来自: Ai写作赚钱社 > 《A|提示词基地(王三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