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小禾 | 燕子矶,帧帧如画《金陵晚报》发表

 作家邹佩zoupei 2024-07-13 发布于陕西


燕子矶,帧帧如画

文/清小禾

“江南好,怀古意谁传?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风景忆当年。”燕子矶,传承着南京的码头文化,过去船流如织,临江街、新燕街与如今的永济大道一带,是小桥流水的江南人家。
燕子矶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其位于南京市主城区北郊观音门外。海拔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为燕子矶,古代是重要渡口。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停留。乾隆帝在此书有“燕子矶”碑。“燕矶夕照”为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爬到山头,便可见燕子矶顶的方亭内,矗立着一块巨大石碑,刻有乾隆手书“燕子矶”三个大字,背面刻有乾隆的一首诗文:“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红色的飞檐翘角高高拱起,坐落于一片绿植中,恍若游园惊梦。碑亭有联:“白云悠悠矶头月涌千帆过;往事渺渺江上风清一燕来”。当代楹联名家窦天语联:“凌崖当风,山色六朝,自古称秀;俯江酹月,涛声万里,至此方雄”。
明朝朱之蕃编、陆寿柏绘图的《金陵四十景图像诗咏》中,“燕矶晓望”如大鹏云翼,有飞跃长江之势;清代画家“金陵八家”之一的吴宏所绘《燕子矶莫愁湖二景图》,其图上燕子矶的“燕头”也恰如腾空的飞燕,“燕头”之下舟楫穿梭。
在燕子矶山上临崖处,有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手书“想一想,死不得”的石碑一块,背面尚有几行春风化雨,暖人心脾的劝诫语。这是当年在燕子矶乡晓庄村办学期间,听说经常有失意人来矶头跳崖,他十分惋惜,于是便带着学生在此竖了劝诫碑,此后确实感化劝导了许多失意轻生者。
相传李白出蜀云游,东下金陵。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登临燕子矶,独览月夜江天,徘徊于酒樽石旁,把酒问天。酒酣之际,诗仙在崖壁上挥毫,写下了“吞江醉石”四个大字,留下了千古佳话。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当年任两淮巡盐御史,多次来往于南京和扬州之间,在经过燕子矶时,他还赋诗描写了燕子矶和弘济寺及其石壁,有一次他在弘济寺见到一石壁,十分喜爱,坐在石壁下久久舍不得离去,回去后便趁着游兴题诗一首《坐弘济石壁下及暮而去》。
诗人潘次耕赞叹燕子矶“临江峭壁不知数,第一玲珑燕子矶”。“矶”,是长江沿岸特有的地貌。“长江之矶”沉淀了太多相关的历史风云、地名印记、名人掌故、诗词等传说,这才构成了江苏长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一笔财富。

点击上方,遇见邹佩
#学员代表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