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在旅途】袁牧:芜湖之美

 万木无书 2024-07-15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图片

芜湖之美

袁牧

说起江城芜湖,不仅因为我的家乡无为市隶属芜湖市,共饮一江水,更因为我曾在此求学三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芜湖之美,美在底蕴深厚。芜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500多年。春秋时,因“湖沼一片,鸠鸟繁多”而名“鸠兹”;西汉时,因“蓄水不深而多生芜藻”始名“芜湖”。芜湖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呈双翼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长江将市域划分为江南和江北两大片,青弋江、漳河、水阳江、裕溪河贯穿境内,竹丝湖、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浩浩长江和青弋江在此交汇,孕育了一颗璀璨夺目的“长江明珠、创新之城”。

历史上,芜湖曾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商业发祥地和全国四大米市之一,1876年开埠通商,商贸繁荣,素有“小上海”之美称。芜湖最早的火车站始建于1933年,距今已有91年,其原址位于陶沟,现在的东方花园小区附近;弋矶山医院创建于1888年,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成立于1939年;芜湖造船厂有着120多年的建厂历史;芜湖百年老校有芜湖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十一中学、第十二中学和安师大附中、育红小学。芜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培养了明代画家萧尺木,清代画家黄钺,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王稼祥,现代著名文学家阿英,明星女作家王莹。特别是号称“中国第一商贩”、“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九,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人物、中国改革开放的报春花。

如今的芜湖,坐上拥江发展的快车道,赫然成为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第二大市,跻身国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大城市,名列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G60科创走廊的重要成员,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发展最成功的70座城市。375万芜湖儿女在新时代的航程中,劈波斩浪,勇立潮头,在这块创新发展的热土上书写着继往开来的传奇故事。

图片

芜湖之美,美在产业兴城。芜湖人热情好客,待人真诚,办事公道是出了名的。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大批企业慕名前来芜湖投资兴业,形成了抢滩效应,为这座滨江古城增添了无限活力,织就了腾飞的翅膀。奇瑞集团2023年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海螺集团连续五年入列世界500强,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芜湖是美的集团最大生产基地、格力集团全球九大生产基地之一。中电科钻石飞机是国内首家取得“国外TC证+中国PC证”的飞机生产制造企业。楚江新材连续两年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如果你到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走一走、看一看,那里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定会让你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芜湖之美,美在通江达海。我小的时候乘坐轮船到芜湖8号码头,看到江面上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舶,岸边人头攒动,热闹嘈杂,一派繁忙景象,便觉得芜湖真大啊,怎么有这么多的货物要运输呢!如今,站在金鹰大厦最高层鸟瞰芜湖,才真正知道什么叫全国综合交通枢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什么叫“水陆空兼备”的国际范。你看,亿吨大港芜湖港、京福高铁、宁安高铁、商合杭高铁、三座长江大桥、芜宣机场、轨道交通、过江隧道无缝对接,构建起“空铁水公”多式联运体系;2023年芜湖港集装箱吞吐量超140万标箱,占安徽省比重近六成;芜湖与18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4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芜投资,那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眼光和世界格局。而且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是安徽省及中部地区唯一的数据集群,你说有多牛就有多牛。

图片

芜湖之美,美在宜游宜居。长江文化、开放文化、徽文化在此交融,哺育了芜湖创新、坚毅、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这里山清水秀,江风悠悠,繁昌窑、广济寺等180多处古建筑古遗址星罗棋布,芜湖古城是长江南岸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镜湖原名陶塘,位于市区中心最繁华的中山路步行街旁,分东西两湖,水面达二百余亩,由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状元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水惟不竞形俱鉴”,故名“镜湖”。“镜湖细柳”历来“为邑中风景最佳处”。赭山是江城的“雄山”,享有“玉峰”、“百尺浮图”之美誉,被视为芜湖的象征。赭山土石殷红,故名。由于山势较高,风景优美,是登高远眺,俯视江城的佳境。还有方特旅游区、鸠兹古镇、十里江湾人民公园、雕塑公园、松鼠小镇等旅游景区,个个都是闻名遐迩火出圈。

芜湖公共服务质量位居全国120个监测城市第19位,教育、医疗资源丰富,49个各具特色的城市书房和100个“芜小园”口袋公园让城市绿量充足、书香四溢;这里有21座集社会福利、文化体育等八大功能于一体的宜邻中心加快建设,为市民构建起5分钟生活服务圈和15分钟综合服务圈。你要问芜湖究竟有多秀丽宜人?居民幸福指数有多高?五次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就是最好的明证。正像芜湖市歌《半城山半城水》唱的那样:我家住在江之尾,半城山半城水,山中楼宇高,水边柳丝垂,古塔飘晚钟,长桥沐朝晖,山山水水相依偎……

芜湖之美,美在各色美食。芜湖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明星城市,也是个舒适的小城,满城弯来弯去的街巷,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美味,令生活在江城的人倍感幸福和自豪。在凤凰美食街,不仅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芜湖本邦菜,还能吃到全国知名的其他菜系,尤其是芜湖的百年老字号“耿福兴”、“四季春”、“同庆楼”等美味佳肴,百吃不厌。早些年在国货路(就是现在的和平广场)一带,夏天吃刨凉粉,冬天吃炒热粉,晚上吃馄饨,在新芜路十字路口康健小吃部吃芝麻汤圆,有时去耿福兴买碗虾籽面,都是一饱口福的美事。犹记得第一次品尝芜湖小笼汤包,我学着朋友的吃法,“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那富有韧劲的面皮,绵柔的汤汁,鲜嫩的肉馅,再佐以香醋和姜丝,不禁感叹“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图片

大隐隐于市,散布在各条弄巷里的风味小吃也不能错过。记忆中北门的蓝义兴红皮鸭子、东门街的老濮凉粉、福禄商城绿影的猪蹄子以及马义兴牛肉脯、新华书店歪子炒饭、一中小高渣肉蒸饭、劳动路上的老鸭汤、解放路旱桥的大肉面、双桐巷的胖老奶奶牛肉面、新芜路的炒面皮、香飘百年的无为板鸭……都令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少吃一样都感觉亏大了。还有酥烧饼、腰子饼、梅花糕、酒酿水子、蟹黄汤包、南陵弋江羊肉等,听着名字都唇齿留香。汪曾祺说过: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芜湖,恰恰有一颗浸透柴米油盐的初心,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

上世纪末,我读在职研究生的三年就是在安徽师范大学度过的,从此,我与芜湖结下了不解之缘。那里的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公园、每一座小山,都曾踩下我的足迹,留有我的气息;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足以让我心生喜欢。走近芜湖,才知道它是一座古今交映、中西交融的城市,是一座山水相间、欢乐相伴的城市,也是一座空间共享、产城共创的城市。芜湖,正敞开它的怀抱,尽显温柔底色,让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都说芜湖出美女,人长得“青丝”,那是因为这里的山水好,气候好,饮食也好。如果把芜湖比作一位江南妙龄少女,那么长江、青弋江是它飘逸的秀发,镜湖公园是它清澈的明眸,赭山是它亭亭玉立的腰杆,铁画是它飘动的裙裾,鸠兹广场是它头顶上的明珠,中江塔则是它历经千年风雨的胸膛。

如今,我因工作的关系,远离了风光秀丽的芜湖,可自己一刻也不曾忘记过,是它带给我美好记忆,是它陪伴我走过了一段无法忘怀的成长之路!

注:此文发表于省级杂志《渤海风》2024年2期。

图片

作者简介:袁牧,安徽无为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当代诗歌研究会理事、合肥诗歌工委副主任,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合肥工委副主任,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诗刊》《十月》等多家报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