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朝只存在了98年?错!元朝一共存在了363年,寿命超过明朝

 自然雨 2024-07-16 发布于河北

大家都知道,元朝的开国皇帝是世界著名的征服者成吉思汗。但是你是否也听过这样一种说法:元朝只存在了短短98年?难道这个统一了亚欧大陆的强大帝国真的只是匆匆一现吗?其实,关于元朝的存在年限,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它的寿命到底有多长?是否超过了明朝?让我们一起拨开迷雾,探寻事实的真相。

元朝只存在了98年?错!元朝一共存在了363年,寿命超过明朝

一、真相大白:元朝实际存在了363年!

对于元朝的生命历程,学界存在五种不同说法。其中最有分量的观点认为,元朝直到末代蒙古大汗林丹汗去世,其子额哲孔果尔向清太宗缴出传国玉玺,才算真正的终结。按照这一说法推算,元朝的寿命长达363年,远超明朝的286年。

这个离奇的结论让不少人大跌眼镜。毕竟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元朝于1368年元惠宗逃离大都之后就已经彻底消亡了。那为何有学者会将元朝存在的时间拉得如此之长呢?

原来,当年虽然元惠宗被明军赶出京师,但在蒙古高原上仍有大批贵族认为自己是正统的"大元国"后裔。尤其是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一直自视为"大元皇帝",坚持沿用"大元国"的国号。

一度蒙古草原上遍及的"大元国"、"大元大兀鲁思"之称,再加上林丹汗接连不断的挑衅明朝,都昭示着元朝的薪火并未完全熄灭。直到林丹汗之子交出最后的传国玉玺,这段气吞云吸的历史才彻底画上句号。

当然,单单从汉人的视角,早在1368年大都沦陷之后,中原确已重新回到华夏子孙手中。但若从当年蒙古贵族的自我认知出发,元朝政权并未就此终止。相反,他们视明朝为一股新兴的"伪朝"势力,窃取了本应属于大元的中原疆土。

两种观点的分歧,导致学者对元朝存在年限有如此巨大的出入。当然,无论哪一种说法较为可信,元朝毫无疑问是中华文明史上一段极其传奇而独特的篇章。

二、元朝如何从"蒙古国"蜕变成"大元"?

忽必烈的宏愿:建立中国正统王朝

1271年,蒙古汗国大汗忽必烈在大都城正式建立了"大元"国号,并将其高于原有的"大蒙古国"。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进入了全新阶段。

忽必烈虽为成吉思汗的曾孙,却并非一味效仿祖上那种横扫欧亚大陆的野蛮征服方式。他暗暗怀揣着一个宏大理想:要在中国这片文明古国建立一个正统王朝,使蒙古人融入华夏文明的滚滚洪流之中。

元朝只存在了98年?错!元朝一共存在了363年,寿命超过明朝

改头换面:蒙古汗国到底被征服了吗?

为实现这一目标,忽必烈先是将国号由"蒙古汗国"更名为"大元",取《易经》"乾元"之意,寓意新朝开太平。随后又在汗国之上加冠"大元"的头衔,将"大蒙古国"视作"大元"的一部分。

这番动作看似微小,实则意味深远。忽必烈以此将统治主体从蒙古汗国转换为大元王朝,宣告了一个全新政权的诞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甚至可被视作是"征服"了蒙古汗国。

继承华夏文明:元朝的中原化之路

状似"蒙古化"的举动,其实是忽必烈"中原化"道路的第一步。此后,他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力图使元朝符合中原王朝的制度标准,融入中华文明的主流。

比如在中书省等机构设立,便沿袭了先秦以来的官制体系;颁行的《元典章》等法典,亦多仿效唐宋旧例。甚至连朝服仪仗,也力求与前代中原王朝保持一致。无不体现出忽必烈对于元朝"中国化"的执着追求。

一场由顶层发起的文化融合浪潮,就此在元朝拉开序幕。这不仅影响了蒙古统治阶层,更在更广阔的领域内为后世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三、草原贵族的最后坚守

林丹汗:捍卫"大元"称号的最后一员

尽管元惠宗被赶出大都,但在蒙古高原上,仍有一股力量顽强地维护着"大元"的存在。他们的最后一任领袖,就是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

林丹汗自视为正统"大元皇帝",不仅在蒙语史籍中处处可见"大元国"、"大元大兀鲁思"的称谓,就连汉文史料也记录了他对"明朝皇帝"自称"可汗"的不解。

作为保卫"大元"最后的堡垒,林丹汗曾数次向明朝发出狼籍,要求"归还中原失地"。其子额哲孔果尔在位时,更是号召要"夺取大政,恢复大统",直接向明朝挑衅。

元朝只存在了98年?错!元朝一共存在了363年,寿命超过明朝

明朝:被视为"伪朝"的新生力量

面对草原贵族的频繁挑衅,明朝自然无法认同其"大元"身份。在明英宗朱祁镇实录中,就记载了当年脱脱不花对被称为"可汗"的不解,认为自己才是"大元皇帝"。

双方由此反目成仇。明朝将蒙古视为"逆贼",而在草原贵族眼中,明朝分明是一股新兴的"伪朝"势力,窃取了原属大元的中原疆土。

俺答汗的挑衅:我要"夺取大政,恢复大统"

这种南北对峙一直持续到明穆宗隆庆帝时期。当时的蒙古大汗俺答汗在与明朝达成和平后,竟然在蒙语史籍《阿勒坦汗传》中宣称"大享其乐,和平大局稳定之如此这般"。

言外之意,明朝的中原疆域本就属于"大元国"的一部分,现在蒙古人"大享其乐"也是理所应当。俺答汗更是直接在书信中要求明穆宗"归还被明朝夺去的领土"。

这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公开宣示了蒙古人夺回中原的野心,也昭示着元朝的余孽仍在肆意延绵。

四、一个国号两种命运

先锋蒙古人:大元王朝的开国功臣

"大元"一词最初诞生于蒙古人之手。作为蒙古帝国在中原地区的一支,忽必烈等人实际上是"大元"的奠基者。

正是他们凭借骁勇善战的军事实力,在13世纪中叶攻陷大都,结束了这片古老土地上南宋王朝的统治。随后又逐步扩展版图,一度使大元疆域辐射亚非欧三大洲。

可以说,正是蒙古人的那股雄厚铁骑力量,为"大元"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即便后来发生同化,大元上层仍由蒙古贵族把持核心权力。

元朝只存在了98年?错!元朝一共存在了363年,寿命超过明朝

同化汉人:大元朝统治阶层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来自中原的汉人官员也开始大举进入大元朝的统治机构。他们为大元引入了成熟的中央集权制度,构筑起庞大的官僚体系。

从中书省、六部等核心机构,到地方上的行省、府、州、县一级制,无不是效仿前代中原王朝的制度建制。汉人知识分子更是大量参与了诸如《元典章》等法典的编纂。

正是蒙古武力和中原文治的结合,才最终造就了大元这个庞然大物。两股力量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东西文明在这个时代的大融合。

后起的满人:最终取代蒙古人的新主子

然而这种融合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与此同时,东北另一支满族力量开始摇摇欲动。

公元1644年,满族后金野心勃勃,出兵直捣大都。在军事上力有未逮的大元朝廷,不得不把皇权拱手相让。从此,满人走马上任中原,取代蒙古人成为这片富庶土地的新主子。

大元王朝就此成为历史,但它所开创的多元文化融合之路却绵延不绝。后来的满清帝国,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大元的做法。

这或许正是"大元"这个国号的真正寓意与意义所在——见证东西文明在中华大地上的持久交融。

五、结语:最终交出元朝印玺,一个时代的谢幕

直到1636年,元朝的最后一点余孽才彻底熄灭。那一年,林丹汗之子额哲孔果尔被满洲后金军队全面击败。为了谋求恩典,他最终向清太宗缴出了代表皇权的传国玉玺。

这枚来自忽必烈时期的古物,见证了整个元朝的兴衰历程。它的交出,象征着蒙古人在中原地区长达三百余年的执政权力彻底终结。

元朝只存在了98年?错!元朝一共存在了363年,寿命超过明朝

满人随后建立了顺治年号,打造出全新的清朝王朝。额哲孔果尔则被封为"和硕亲王",成为清朝的臣服贵族。这标志着大元国号在中原的命运终于画上了最后的句点。

然而,即便元朝统治已成旧事,它留下的文化影响力却悄然流淌至今。比如大量蒙古语词汇如"喇嘛"、"塌拉"等被吸纳进汉语;蒙古族服饰文物遍布各地;蒙古族传统节日佳节也广为流传。

这些渗透在生活各个角落的文化符号,见证了大元是如何将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高度融合,为后世文化交流铺平了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虽然元朝早已远去,但它所开创的融合之路却永世长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