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水井、检查井、顶管井等底部面积较小部位上下走道 (1)基本要求:当集水井、检查井等未设置上下爬梯,且深度超过2m 时,可采用成品软爬梯上下,当深度小于 2m 时,可使用移动式直梯上下。 (2)实施标准:当需设置软爬梯时,应预埋≥Φ12mm 的圆钢,且不得少于两根,两根圆钢间距略小于梯框内侧净宽度,使用时将软爬梯固定于两根圆钢上方。软爬梯的表面要光滑,不得出现锐利的边角和棱角。软爬梯顶部应设置扶手或栏杆,上下软爬梯时,应使用双手抓紧扶手或栏杆。 (3)注意事项:每日使用前,应对软爬梯进行检查,禁止使用软绳断裂、踏步缺失的软爬梯。集水井等顶部应按照临边设置不低于高 1.2m临边防护。软爬梯应与速差自控器配套使用。 (4)适用范围:集水井等内部空间较小的井道等上下。 ![]() 2、坑中坑、化粪池等上下通道 (1)基本要求:当深度不超过 4m 时,可采用钢管、扣件搭设“一字型”上下人员通道。当深度超过 4m 时,宜设置垂直上下基坑通道。 (2)实施标准:当采用钢管扣件搭设上下人员通道时,梯段宽度不小于 1.5m,沿梯段长度方向立杆间距不超过 2m,踏步位置铺设走道板并固定,梯段两侧加设高度不低于 1.2m 高防护栏杆,下设 180mm 踢脚板,栏杆挂设密目式安全立网。当采用垂直上下基坑通道时,通道可采用钢管扣件搭设,也可采用金属定型化通道拼装而成,垂直通道搭设时,应每一级梯段长度不应超过 6m,梯段与水平面夹角不应超过 45°,梯段两侧加设高度不低于 1.2m 高防护栏杆,相邻两级梯段中间设置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宽度不小于梯段宽度。垂直通道四周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或定型化金属防护网进行封闭。 (3)注意事项:垂直通道应按要求设置防倾措施,并对承载能力进行限制,防止通道倾覆。 (4)适用范围:坑中坑、化粪池、消防水池等坑内上下。 ![]() ![]() 3、吊顶内作业防高处坠落措施 (1)基本要求:吊顶内作业,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带,踩踏在满足承重要求的构件上。 (2)实施标准:作业人员应配备五点式双钩安全带,移动过程中应确保全程有一个安全带挂钩挂设在可靠挂点上,移动到作业位置时应将安全带双钩挂设到不同的可靠挂点上。 (3)注意事项:作业人员离开登高工具,进入吊顶前,必须提前将安全带挂设至可靠固定点。 (4)适用范围:进入吊顶内作业。 ![]() 4、多类重叠管道场所作业防高处坠落措施 (1)基本要求:人员需攀爬至多类重叠的管道顶部进行作业时,应预设安全带挂设点或生命绳。 (2)实施标准:当多类管道上下交叉重叠,登高工具不能升至作业面,人员须在管道上方作业时,应就近在结构上提前设置安全带挂设点。当需沿管道长方向连续作业或就近无可靠结构设置安全带挂设点时,应设置水平生命绳,用于安全带挂设。挂设点可使用带圆环的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直径Ф≥10mm;水平生命绳钢丝绳直径Ф≥8mm。 (3)注意事项:安全带挂设点应在管道安装前设置;后期需拆除时,拆除人员应将安全带挂设到可靠的管道或支架上。 (4)适用范围:多重管道上方作业。 ![]() 5、自动泊车提升井内设备安装防高处坠落措施 (1)基本要求:自动泊车提升井内设备轨道安装时,应在提升井内搭设满堂操作架,并设置防倾覆措施。 (2)实施标准:满堂操作架应预留轨道安装位置,确保轨道安装后与操作平台间距不超过 15cm;满堂操作架应搭设上下马道,满铺脚手板并固定,临空面设置防护高度不低于 1.2m 防护栏杆,下设 180mm踢脚板,并满挂密目式安全立网。 (3)注意事项:满堂操作架应随轨道安装逐步向上搭设。 (4)适用范围:自动泊车提升井内设备轨道安装等作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