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气养神汤临床应用

 唤醒神医 2024-07-21 发布于广东

济泽堂

2024年07月20日 08:59 山东 听全文

调气养神汤验案精选

1.顽固性失眠刘某,男,54岁,干部,1995年5月20日初诊。患者1989年12月开始无明显原因出现夜间失眠,心烦多梦,服佳乐定等镇静药能入睡2~3小时,并且药物剂量逐渐加大方能有效。症见精神萎靡不振,情绪急躁易怒,面色少华无泽,食欲欠佳,腰膝酸软无力,头晕耳鸣,脉细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证属气血不足,肝肾阴亏,虚火上扰,热扰神明。治宜补心血,益肝肾,清虚热,养心神。给以调气养神汤加味。处方:龙眼肉24g,柏子仁24g,生龙牡各30g,远志10g,天冬12g,甘松6g,生麦芽9g,石菖蒲6g,甘草5g,朱砂0.3g (冲服),炒酸枣仁30g,合欢皮15g。每日1剂,水煎服。服10剂情绪稳定,睡眠改善,入睡时间5小时,又服6剂,面显红润,诸症均减轻,继服10剂,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安文,陈汝成。调气养神汤新用。河南中医,2001, 21 (4): 61 -62]

2.眩晕陈某,男性,45岁,社员,1980年8月4日初诊。体不丰,恒有眩晕之疾,时犯时愈。症见眩晕耳鸣,午后为甚,心悸而烦,夜寐差,目视昏花,咽干口苦,时干呕喜静,舌质红,脉细数。证属阴虚血少,虚火上炎,遂与调气养神汤:熟地12g,生地15g,柏子仁15g,生麦芽6g,生龙牡各20g,远志6g,甘草6g,菖蒲6g,朱砂1g (研末冲)、天冬10g,甘松6g,磨取铁锈水煎服3剂,药后眩晕减,夜寐佳。守方继服15剂告愈。[肖守贵 调气养神汤的临床应用。河北中医,1985, (3): 48]

3.癫病(精神病)熊某,男,18岁,学生。于1994年4月18日以分裂样精神病收住院。患者年前升入市重点中学读高中,本人虽加倍努力,但成绩一直不见起色,渐致心烦不眠,心悸健忘,上课精力不集中,胡思乱想,行为孤僻怪异,常独居一隅发呆、自语、自笑,尤以妄闻妄见最为明显,舌质淡、苔白,脉弦细。中医诊断:癫病。证属心神不安、肝血亏损。即予调气养神汤加减:龙眼肉、生龙牡、炒枣仁、天冬、生地、柏子仁各15g,百合20g,生麦芽、远志、菖蒲、炒白芍各10g,磨取浓铁锈水煎服。服6剂后,心烦失眠、自语自笑、发呆等症状明显好转。但妄闻、妄见仍存在。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细。继服上方12剂后,诸症缓解,妄闻、妄见未出现。原方略有加减,以资巩固。后考上大专院校。[吕华,于淑芳。调气养神汤临证应用体会。新疆中医药,1999, 17 (4): 56]

4.帕金森病金某,男,64岁,退休工人,1996年11月30日初诊。患“脑动脉硬化”“帕金森病”数年,双手震颤,步履蹒跚,曾服西比灵、美多巴、脑复康、喜得镇等药治疗。近日症状加重,影响说话及饮食而来请中医诊治。症见头摇不定,双手震颤持续如搓丸状,双下肢动作缓慢,行走呈慌张步态,表情淡漠,性情急躁,头晕失眠,多梦如云,纳差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弦数。证属心肝血虚,肾阴亏损,虚风内动。治宜养心益肾充髓,熄风止痉通络。投以调气养神汤加味。处方:龙眼肉24g,柏子仁15g,生龙牡各30g,远志6g,天冬12g,甘松6g,生麦芽9g,石菖蒲6g,甘草5g,朱砂0.3g (冲服),僵蚕10g,全蝎10g,地龙10g,钩藤30g,代赭石30g。每日1剂,水煎服。服24剂症状缓解,能自主控制右手持杯饮水进食,继服48剂,症状明显好转,双手震颤已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安文,陈汝成。调气养神汤新用。河南中医,2001, 21 (4): 61-62]

5.老年性痴呆范某,女,70岁,退休教师,1998年5月13日初诊。半年前患脑中风,右侧肢体瘫痪,经住院治疗好转出院,仍有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并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急躁,语言词不达意,言行不协调,对周围事情漠不关心,记忆力明显减退,睡眠减少,伴乏力,纳差,面色不华,表情呆滞,动作缓慢,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舌淡红苔白膩,脉弦数。测血压20/12kPa (150/90mmHg), CT检查诊断“腔隙性脑梗死"、“ 脑萎缩”,临床诊断为“老年性痴呆”。辨证属气血不足,肾精亏损,虚火扰神。治宜补心血、益肾气、清虚热、宁心神。投以调气养神汤。处方:龙眼肉24g,柏子仁15g,生龙牡各15g,远志6g,天冬12g,甘松6g,生麦芽9g,石菖蒲6g,甘草5g,朱砂0.3g (冲服),山茱萸15g,枸杞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45剂,精神明显好转,思维较前灵敏,肢体活动较灵活,又服45剂,生活已能自理,并能干一般家务劳动。[安文,陈汝成。调气养神汤新用。河南中医,2001, 21 (4): 61-62]

6.脑动脉硬化头痛 于某,女,53岁,干部,1997年4月27日来诊。患发作性头顶及前额痛伴头晕1年余,每因生气及过劳而加重,严重时发作频繁,影响工作及生活,查脑血流图提示脑动脉硬化。眼底检查提示中度动脉硬化,实验室检查:甘油三脂3.41mmol/L,胆固醇8.86mmol/L,诊为“脑动脉硬化头痛”。曾服西药效果不佳,要求中药治疗。症见:头顶及前额痛伴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心烦失眠,多梦易醒,急躁易怒,纳差乏力,面白无华,溲赤便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肝阳化火,热灼阴伤,脉络失养。治宜清肝通络止痛,养心益智安神。以调气养神汤加味。处方:龙眼肉24g,柏子仁24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远志6g,天冬12g,甘松6g,生麦芽9g,石菖蒲6g,甘草5g,朱砂0.3g(冲服),钩藤10g (后入),川芎10g,白芷12g, 柴胡10g,藁本12g,白茅根30g。每日1剂,水煎服。服6剂头痛减轻,12剂诸症均减,18剂诸症消失,复查脑血流图及眼底检查均有明显改善,复查甘油三脂1.69mmol/L,胆固醇6.11mmol/L,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安文,陈汝成。调气养神汤新用。河南中医,2001, 21 (4): 61 -62]

7.遗精张某某,男,28岁,未婚,社员,1979年3月4日初诊。遗精有年,头晕神倦,心悸怔忡,少寐多梦,目眩耳鸣,头中烘热感,骨蒸潮热,寐即遗精,舌质红赤,舌尖尤甚,脉象细涩,左寸独旺,证属肝肾阴亏,心火内炽,遂处方如下:生地10g,熟地12g,天冬3g,柏子仁15g,生龙牡各20g,远志10g,菖蒲10g,甘草6g,甘松6g,茯苓30g,黄连6g,荷叶3g,朱砂1g(研末冲),铁锈水煎药,上方服10剂,去黄连、铁锈水、荷叶,加白术6g,砂仁6g,共进40余剂而愈。[肖守贵,调气养神汤的临床应用。河北中医,1985, (3): 48]

8.脑震荡后遗症马某,女,28岁。工人,1981年3月14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撞车,头部着墙,当时昏迷约半小时,醒后即感头晕,记忆力差,心烦,心悸,偶有语无伦次现象,晨起日干,小便黄,舌质红,苔白微腻,脉细弦略涩,诊为脑震荡后遗症。中医辨证为阴虚火旺,脑络瘀阻,方用:熟地12g,生地15g,柏子仁15g,生龙牡各30g,远志6g,菖蒲6g,甘草6g,甘松6g,朱砂3g,红花6g,紫石英20g,丹参15g,浓磨铁锈水煎药,服5剂后,诸症好转,但大便不实,前方去熟地、天冬,加炒山药20g,焦白术6g,净砂仁6g,5剂,已能看书报,但时间稍长仍感头晕,两目发胀,原方去朱砂、铁锈水,加五味子6g,调理十余剂而愈。[ 肖守贵。调气养神汤的临床应用 河北中医,1985, (3): 48]

调气养神汤临床应用

1.精神分裂症 总有效率96%。调气养神汤:龙眼肉24g,柏子仁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远志10g,生地黄18g,天冬12g,甘松10g,生麦芽10g,石菖蒲6g,甘草Sg,朱砂3g。辨证加减:胃火炽盛,烦渴喜饮加生石膏50g,知母15g;大便秘结或不通畅加生大黄15g (泡水兑服),厚朴10g;阳明热盛加黄连10g,黄芩15g;痰湿中阻加郁金10g,法半夏l0g,青礞石30g。30天为1个疗程。[刘绍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50例.广西中医药,1997, 20 (2): 26]

2.慢性失眠症疗效与艾司唑仑相似。药物组成:代赭石(先煎)30g,龙眼肉15g,柏子仁15g,生龙骨、生牡蛎各15g, 酸枣仁15g,生地黄12g,天门冬10g,生麦芽15g,当归15g,茯神15g,石菖蒲10g,郁金10g,陈皮6g,甘草10g。性情急躁,口渴喜饮加黄芩、龙胆草;胸闷,头重,畏食加半夏、竹茹;心肾不交,耳鸣,健忘加黄连、龟板、阿胶;心悸,胆怯加红参;血虚无华加白芍药;多汗加黄芪、防风。15日为1个疗程, 2个疗程。[李福:强。调气养神汤加味治疗非器质性慢性失眠症41例.河北中医,2008, 30 (1): 49]

【临证提要】:调气养神汤具有养血安神、平肝清热之功效,用于癫证。本方现用于多种精神神经疾病的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以及帕金森病、老年痴呆、头痛、眩晕等。失眠重者可加炒酸枣仁,肢体震颤加僵蚕,全蝎、地龙、钩藤;肝肾不足加山茱萸、枸杞子。

荡痰汤验案精选

1.癫狂 李某,男,32岁,农民。1987年5月8日就诊。该患因与邻居争吵而突然发病,狂乱不知,两目怒视,目瞪不瞬,奔走呼号,叫骂不休,来诊时将病人五花大绑,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而稍数。此属狂病,为痰火上扰所致,以荡痰汤加胆南星、枳壳。处方:生代赭石60g,大黄30g,朴硝18g,清半夏9g,郁金9g,胆星6g,枳壳15g,1剂,水煎服。药后第3天其家属来讲,病人服药后泻下较重,泻后即安静入睡,第3天晨起神智完全清醒。又嘱其服逍遥丸1周,以疏解肝气,调理情志,随访至今已7年未再复发。[金松山,马宝林,高中霞。加味荡痰汤治疗癫狂一例。黑龙江中医药,1993,(3): 27]

2.痫证 鞠某,女,7岁。患儿于3月7日晨,于梦中惊醒,卒然手足抽搐,角弓反张。急赴医院诊治,针灸后抽搐止,出现舌强不语,表情呆滞症状。并服用“琥珀抱龙丸”、“安宫牛黄丸”、“清热安宫丸”,疗效不佳。3月20日转我院求治。患儿既往有左侧偏瘫史,经针灸治疗。但左手握力差。每于夜间睡眠时咬牙,有响动或光亮时则甚。查:患儿情感淡漠、呆滞。目直不语,口涎外流,舌体僵硬不能伸,失语。四末凉而蜷曲。舌红苔黄厚,脉见弦滑。诊为“ 痢疯失语”。予荡痰汤加味治之。方药:代赭石20g (捣),半夏10g,郁金10g (捣),大黄10g (后下),芒硝10g (冲),僵蚕10g,天麻5g,钩藤5g,蝉蜕5g,地龙3g, 1剂水煎服。3月21日其父言服药后泻下5次,为深红色稠黏物,舌稍能动。前方去硝、黄,加红花10g,赤芍7g,丹参10g,葛根5g,珍珠母20g (捣),石菖蒲10g,莲子心3g,1剂水煎服。3月22日患儿舌已能伸至唇,并能发出单字音,手足转温,效不更方,配合针灸每日1次。4月7日,患儿配合针灸,连服15剂药后,舌体能转动,能伸出唇外,睡不咬牙,手足温,伸屈自如,口内流涎明显减少,饮食增加,诸症悉减,惟语不成句。予愈痫丸1料,减半服之。5月29日,1料药服完后,患儿精神佳,活泼爱动,语言能力恢复。继服健脾、养血、安神之剂调理之,临床痊愈。[赵明,李敬忠。失语二则.内蒙古中医药,1988, (3): 21-22]

3、狂症 刘某,男,21岁,郝家堡村人,1959年诊治。病史:刘某乱骂不避亲疏,裸体就到公共食堂,羞丑不顾,日夜躁动,不睡不吃,或在野外乱跑,由该村支书梁某约我治之。

治法:仿张锡纯荡痰汤出人。

方药:郁金9克,生赭石30克,半夏15克,芒硝9克,生大黄15克。水煎空服。药后,大便特多,身软不能再跑,昏睡不能乱说,醒后又进一剂,神志逐渐清楚,而趋于痊愈。摘自《名老中医阎镛疑难病医案医话》作者: 阎镛著 第:32页

【临证提要】:荡痰汤能消顽痰、泻热毒,主冶癫狂痫证,疗效确切,一般2~3剂即能取效。方中代赭石重镇降逆,导痰下行,临证时常需要重用,张锡纯曰:“治此证之剧者,赭石恒有用至四两者。”

将紫金锭研末,按1瓶锡类散(约1g),配4颗紫金锭(每锭约0.3g)的比例,将研末的紫金锭装入锡类散瓶中。于经期后(月经完全走后3天)开始治疗,拭去宫颈分泌物,将配好的混合药粉喷洒至宫颈处(按一瓶混合药粉用三次的剂量)。两天上药一次,连续治疗30次(排除月经期,治疗大约需要近3个月的时间)。按此方法治疗结束后,大约80%的临床患者,HPV可转为阴性。

裂纹舌大致可以分为无苔而裂与有苔而裂。李芳祥老师说得好,生活之理就是中医之理。天人合一。让我们从自然现象说起。夏季常见雨后有水洼而无草木的裸土之处,骄阳曝晒,地表干裂。又有坑塘水干再经曝晒,底部裂纹纵横。然而究其实,这些裂纹之处下面的水仍然比别处多,为什么反而裂纹呢?应该是表层土板结致密不通透造成的。下面的水气不能上升以湿润地表,上面的热量透射不到下面,热胀而裂。凡有草木的地方,土壤疏松,上下通透,是不会出现裂纹的。

无苔裂纹舌亦同样道理。裂纹舌下面的水液未必少于别处,而此处有裂纹,是此处的肌肉(阳土)不通透造成的。土不疏松,责之于木。肝木郁不能疏胃土,致胃土板结,从而使人体一气不能正常升降出入,地气不升则上燥,上焦之热难以由阳入阴,郁炽于上,又加重了燥情,最终地裂而形成裂纹舌。

由此可见,无苔之裂纹表面是阴虚,实则是肝木郁结。肝木之气本质上就是阳气。水寒土湿则木郁,此为阳虚;恚怒抑郁之木郁,此为阳郁。所以无苔之裂纹,阴虚为标,阳虚阳郁才是本。

白苔之裂纹则是一派寒象。如西北高山,雪积于上,地裂于下,并非水少而裂。此种舌象,纯属阳虚。

至于其他苔色之裂纹舌,应该是上述裂纹舌的错综交织症状,较为复杂,敬祈高明。裂纹为燥,其里又湿,裂纹乃燥湿不调之象。燥湿调停,在于中气。调理中气,宜土木双解。敬请 李芳祥老师指教!为什么大地会干裂?黄帝内经曰:“地气上为云,天气降为雨”。地气就是地底的水气,地气不上升滋养地表面,再加上太阳暴晒,热胀而开裂。为什么地气不上升滋养地表面呢?要么是大地盐碱化,抑制了地气上升;要么是地底下的水分少不足以滋养地表面。舌头开裂无非是有苔开裂和无苔开裂,有苔开裂又分为白苔开裂和黄苔开裂。白苔开裂就像西北地区(干燥)的开裂大地覆盖这一层雪,黄苔开裂就是有太阳时开裂的大地,无苔开裂就是没太阳时开裂的大地。为什么树木底下无裂纹呢?因为木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的特性,木有升发条达舒畅的特性加强了地气上升,木的根吸收地底以下的水,使地底的水充足,故地表面不会开裂,其实木还有固土的作用,沙漠化的原因就是草木少,古代树木繁多又不见什么沙漠化,现在人们破坏植被草木而造成了沙漠化。所以治疗裂纹舌,要疏肝,滋阴,若苔黄兼清热,若苔白兼祛寒。

黄某,女,25岁,咳喘一月余。患者是在杭州工作,三月初曾去北京出差,疑因北京空气质量问题导致的咳嗽,干咳无痰且微有气喘,无胸闷心慌、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自行买药服用不好,回到杭州去当地三甲医院诊疗拍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给予西药口服用药,但未见明显效果。月底回家(南宁),母亲见其不好则带去医科大学一附院就诊,诊断为“过敏性哮喘”与“支气管痉挛”,口服用药大半月未见明显效果反而加重,此时喉咙有痰且粘痰难咯,夜间睡觉尤甚,遂来我处就诊。症见:干咳喘嗽、痰粘色黄,舌红苔少,脉濡细。

麻黄10,苦杏仁12、石膏20、桔梗15,百部12、天花粉15、玄参10、地龙10、甘草6

5副,每日一副2~3次,停西药,忌鸡蛋、鸡肉、鱼肉、海鲜、牛肉、羊肉以及任何水果。

患者服用5付后复诊,说吃到第三幅已经不怎么咳嗽了,只是偶尔几声,吃完已经不咳了,因为回杭州工作,来询问我需要再服药巩固或者注意什么。

告诉其再忌口一周,改吃中成药:咳喘宁口服液(麻杏石甘汤的成药)+玄麦甘桔颗粒共一周,此两种中成药的组合相当于麻杏石甘汤+玄参、麦冬、桔梗、百部等。然后接着吃“同仁堂牌麦味地黄丸”两周(不是推销牌子,而是如今的中成药成千上万、乱七八糟,大多后世胡乱创方,加之人工种植,中药质量参差不齐,只有几家常见中成药品牌可以信赖)。

因为咳喘病容易烙下病根(有一个平常阳虚体质病人做完月子某天下雨被雨淋导致咳喘去医院点滴止咳平喘药后烙下“哮喘”病根,逢寒热交替之变季发作厉害),且之前发病一月余,痰热蕴肺,郁而化热,耗伤阴血,加之女性天生阴血偏虚(每月经血流失些许)导致虚火上浮(普遍天生爱发小脾气),因此服用麦味地黄丸,此方是在“六味地黄汤”基础上加麦冬和五味子,不但是补肾也有补肺,补肾的熟地有麦冬就容易入肾,不加人参(党参)是因为人参(党参)的路线不一样。因为肺金生水,肾阴充足,肾阳不会因“水浅”化“雷龙之火”离位上奔导致肺阴亏虚,形成“肺热”的假象,特别是两广人对于“肺热”假象表现的口干口渴、咽喉干痒或有痰、微痛不肿偏偏说是感冒、湿热上火,就去喝清热、凉血、解毒的中成药或凉茶,长期导致中焦虚寒(有一病人因接送女儿放学在学校旁凉茶铺一个月每天喝凉茶解渴导致双下肢浮肿,后写分享)。一到冬天,凛冬之怒与中焦虚寒交感,脾主四肢,最常见就是手脚冰凉了。因为两广地区与黄道接近,易与太阳之热交感所致阳热多浮于外,难以潜藏,人气应之。因此要以“引火归原,阴平阳秘”为法。

此病人因病程微久,且年轻者熬夜居多,阴耗过多,因此各大医院的“止咳平喘药”均无效果,就是因为肾阳上浮所致阴不制阳而出现肺阴亏虚,因此夜间无阴血与阴气交感使其咳喘更加剧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