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I改写医药史,Open AI、红杉资本、赛诺菲入局 !

 天承办公室 2024-07-21 发布于江苏

在人类生物学新时代,计算机知识不再普及,AIGC与医学融合,AI创造力扩展至医药领域,能生成'神药'。

融资20亿,红杉资本、赛诺菲入局

最近,AI制药公司Formation Bio已经完成了3.72亿美元的D轮融资,由硅谷知名风投a16z领投,赛诺菲、Sequoia Capital(红杉资本)、Thrive、Emerson Collective以及前Stripe高管Lachy Groom等重量级投资者跟投。这笔资金将用于两个主要目标:收购和内部授权候选药物,以及扩展公司的人工智能技术。

图片

Formation Bio在A轮融资时获得红杉资本的领投以来,就已经吸引了一群星光熠熠的投资者。Sequoia Capital(红杉资本)的合伙人回忆起这笔投资时表示:“Ben Liu在初次会面时就清晰地描绘了他心中的宏伟蓝图,而这份愿景至今未变。Formation Bio已经站在了攀登的起点,正向着顶峰发起挑战。”自那以后,Sequoia Capital(红杉资本)几乎参与了Formation Bio的每轮融资。

2021年9月,Formation Bio通过宣布完成1.56亿美元的C轮融资而声名鹊起,这次融资由Open AI的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和Lachy Groom领投,同时Sequoia Capital(红杉资本)、Thrive Capital、Casdin Capital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也参与了投资。

Sam Altman解释了他们的投资动机:“许多人对于新药上市的高昂成本和复杂的临床试验过程感到不满,这不仅增加了药物的成本,也使得许多有潜力的药物难以面市。Formation Bio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C轮融资的成功,Formation Bio的估值超过了10亿美元,一跃成为AI制药行业的独角兽。

Formation Bio的技术优势在于其AI驱动的方法,推动了更高效的药物开发。公司构建了新的技术平台、流程和能力,以加速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的各个方面。Formation Bio与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合作、收购或引进药物管线,并开发这些项目,使其度过临床概念验证阶段,继续向前推进。

目前,Formation Bio的临床研发线中有三种候选药物,包括治疗慢性手部湿疹、感觉神经病变和膝骨关节炎的药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治疗湿疹的药物已经进入了第3阶段,这是药物提交给监管机构前的最后测试阶段。

华人创立,AI制药独角兽

Formation Bio的前身是TrialSpark,由华人Ben Liu(刘斌)和Linhao Zhang(张琳昊)在2016年携手创立。Liu拥有深厚的计算生物学背景,曾在牛津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神经科学研究。而Zhang则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软件开发人员,曾在Salesforce工作,并在加入Oscar Insurance之前担任产品工程师。

图片

这段创业旅程始于Ben Liu在牛津大学的研究时光。他专注于帕金森氏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力的候选药物,但当他向制药公司高管展示这些发现时,并未得到预期的积极反应。这些公司虽然拥有众多优秀的候选药物,却因时间和资金的限制而无法推进试验。   

Ben Liu很快意识到,漫长且成本高昂的临床试验是药物开发的主要瓶颈。在药品20年的专利期内,仅有1至1.5年用于药物发现,而开发过程却要耗费10至12年。因此,哪怕能将开发时间缩短一年,都将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为了打破这一瓶颈,2016年,Ben Liu和Linhao Zhang创立了TrialSpark,后更名为Formation Bio,旨在通过自动化技术革新药物开发流程。利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化手段,实现了临床试验流程的自动化和简化,显著加快了药物上市的进程。

TrialSpark的自动化平台通过定制的大型语言模型,优化了医学写作、协议开发、生物统计学、报告生成和监管情报等关键环节。这种自动化处理极大提升了效率,例如,将原本需要人工数小时完成的不良事件报告缩短至AI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

这一创新不仅使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推进研发项目,还为大型制药公司提供了一种'资产负债表外'的药物开发途径。通过Formation Bio的服务,这些公司能够在保持财务健康的条件下,探索更多创新药物的可能性。

2023年12月,随着技术能力的积累和战略调整,TrialSpark正式更名为Formation Bio,并开始自主获取和开发药物。目前,公司已有三种药物处于临床阶段。Ben Liu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药物管线扩展到10至15种新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推动医疗行业的进步。    

AI的尽头是生物制药?

在全球医疗创新的版图中,AI制药是科技创新与医疗健康交汇的热点领域。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

被誉为“AI制药第一股”的晶泰科技,成立之初就吸引了包括红杉中国、腾讯、软银愿景基金和谷歌等顶级风投机构的关注,IPO前累计融资额高达7.32亿美元,是全球AI赋能的药物发现公司中,通过私募股权融资筹集资金总额排名第一。此次IPO,晶泰科技引入了8名不同领域的基石投资者,包括Successful Lotus、IntelliMed、Mammoth Medical Solutions、海棠壹号等

晶泰科技投资了多家与AI相关的药企,涵盖了药物递送、新材料发现以及药物透皮试剂研发等多个领域,致力于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实现资源、技术及专业知识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AI制药领域的其他公司也不甘示弱,如成立于2023年5月的Xaira Therapeutics获得超10亿美元的种子轮融资,由ARCH Venture Partners和Foresite Labs联合孵化的公司,其背后的团队包括斯坦福大学校长、诺贝尔奖得主以及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共同致力于利用AI技术革新药物研发流程。

Formation Bio此轮的领投方a16z,现在正将目光转向生成式AI这一新兴领域。a16z的参与,标志着其从互联网领域的早期投资转向对生成式AI这一新兴领域的关注,反映出AI制药行业的巨大潜力和吸引力。

传统药企赛诺菲作为新加入的投资者,通过与Formation Bio和OpenAI的合作,旨在利用大型语言模型推动药物开发,这一合作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创新应用。去年6月,赛诺菲推出的plai应用程序,通过与Aily Labs的合作,为公司决策者提供实时、反应式的数据互动和洞察力,进一步提升了药物研发的效率和精准度。

图片

图源网络

英伟达对AI制药领域的关注同样不容小觑,据不完全统计,英伟达去年就投资了9家AI制药公司。英伟达推出的BioNeMo平台,作为AI药物研发的加速器,提供了一种高效的AI模型开发和部署方式,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23年英伟达AI制药赛道投资案例

图片

图源:医药魔方Pro

在2024年世界政府峰会上,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发言进一步凸显了AI与生物学结合的重要性。他认为,当生物学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相结合时,将实现指数级的进步,开启医疗领域的新纪元。

AI制药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运用,这些技术正在优化药物发现、研发和管理流程。MedMarket 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21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AI制药领域的融资总额达到约134.66亿美元,成为生物医药领域最受追捧的赛道之一。   

结语


AI制药是多元化交叉领域,涵盖关键板块如数字生物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实验室自动化及AI辅助临床试验。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类似于ChatGPT对大型语言模型的突破,有巨大发展潜力与引发根本性变革的潜能。

AI制药的蓬勃发展有其深层次原因,源于对现行药物研发流程的深度剖析和对创新解决策略的执着追求。AI技术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与模式识别实力,为药物研发带来了全新的思考维度与高效的实施工具。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请点个“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