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小树在砍,小孩在管”,管孩子要趁早,别指望他们会自律

 尔雅图书馆 2024-07-22 发布于北京

Image

  

有个妈妈和我讨论过一个问题:“ 如何培养一个自律的孩子?”

这个粉丝妈妈说:孩子放学回来打开书包准备写作业呢,小伙伴一喊他就马上合起书本,跑出去玩耍了。为此她感到非常的烦恼,怎么让孩子更自律呢?!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开挂的人生,从自律开始。没有天生自律的人,每个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

《自律的力量》中说过:自律不是目标,而是实现目标的工具,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家长,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曾强调:“小树在砍,小孩在管”,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和重要性。接下来我们探讨如何通过家长的教育和陪伴,帮助孩子培养自律性。

Image

一、不要指望孩子能自律

自律是一种需要通过长期培养和实践才能形成的品质。孩子天生好奇、好动,他们很难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自我约束。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律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需要通过教育和榜样来逐步培养。

“自律是成功的关键,而自律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从孩子做起。”

小杰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陪伴他。小杰经常沉迷于电子游戏,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匆忙完成。他的父母意识到,他们不能简单地期望小杰自己学会自律,而是需要他们更多的参与和引导。

二、自律的孩子都有父母的高质量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不仅仅是时间的投入,更是情感、智慧和耐心的投入。家长通过陪伴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需求和问题,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是孩子形成自律性的重要基础。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小丽的父母非常注重与她的互动和沟通。他们经常一起阅读、做游戏,讨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在父母的陪伴下,小丽学会了规划自己的时间,逐渐形成了自律的学习习惯。

三、孩子的自律性越早培养越好

自律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越早开始,孩子就越有可能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挑战。从小培养自律,可以帮助孩子将自律内化为一种习惯。

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说过:“孩子3-6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父母要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

“我们是我们反复做的事情。因此,卓越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个习惯。”

小明的父母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自律性。他们教会小明如何管理自己的玩具,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玩耍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逐渐学会了自我管理,成为了一个自律的孩子。

通过教育专家李玫瑾的分享,我们明白自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它关系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职业发展。

孩子的教育是一场无法撤回的直播,一㹃子只有一次机会。教育要在孩子的有效期内,不要等错过了这个时机再去教育!

总之,孩子的自律,是父母长期熏陶出来的,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任重而道远!只有教会孩子自律,当你放手时他才会走得更稳更出色!千万不要让“放养” 教育,毁了我们的下一代!

Image

  
作者:鲤鱼,一个小王子的妈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