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1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在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部分,《决定》指出: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决定》中,有哪些与量子科技有关的政策值得重点关注?今年来,我国的量子布局传递出什么信号?政策助力下,未来的量子科技又将迎来哪些发展? 解读:《决定》公布,量子科技将迎来哪些机遇? 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多项政策举措与量子科技领域密切相关,涵盖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生态等多个维度。 ![]() 投资方面,针对以量子科技为代表的战略性产业,《决定》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发展耐心资本。 体制方面,《决定》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此外,《决定》还指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促进平台经济创新发展,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 在健全国家安全体系部分,《决定》指出,要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构建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 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部分,《决定》强调,要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这些政策为量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指明了方向,也展现出我国在科技前沿领域的深远布局与宏伟愿景。 作为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量子科技代表着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也已经成为各国争相发展的战略高地。 在数字经济领域,量子技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量子计算的突破,预示着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飞跃,为数字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国家安全领域,量子加密技术以其无条件安全的特性,成为保护国家机密与信息安全的坚强盾牌,是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一环。 作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量子科技需要大量具备深厚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与此同时,量子技术领域长期面临着人才紧缺的窘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搭建起连接需求与供给的桥梁。 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我们可以预见,国内将涌现出一批专注于量子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同时,政策的实施也将为量子科技的产业化铺平道路,促进量子科技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和经济增长点。 未来,在政策的强力驱动下,量子科技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飞跃。 回顾:上半年,我国加速推进量子战略部署 在今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两度“点名”量子技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量子技术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 ![]() 与此同时,中国多所高校新增“量子信息科学”专业。3月7日,中国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在深入推进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工作的大背景下,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福州大学、河南大学增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引导和支持高校开设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新专业。 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受国务院委托,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这项草案再度提及“开辟量子技术新赛道”。 ![]() 上半年,中国正式发布首批量子测量领域国家标准。由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8)归口管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制定的6项国家标准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于3月15日正式发布,将于202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3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按照“四新”(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标准,遴选确定了首批启航企业,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些企业多数成立于3年以内,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这是国资央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 5月29日,中央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和系统推进,健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信息化发展综合能力,有力推动网络强国建设。《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快量子信息标准布局,开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 回顾上半年的一系列政策标准,我国的量子布局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度,传递出清晰而强烈的信号: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加速量子科技的研发与应用,力求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展望:量子产业的发展前景 从市场层面来看,社会对算力的需求是持续增长的,与此同时,各国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安全体系布局。因此,量子计算这一新范式展现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量子信息与安全也将成为庞大的网络安全产业的核心环节。 据ICV发布的《2024全球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展望》报告,到2035年,随着量子计算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全球市场规模将飙升至8117亿美元。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市场份额将显著增加到20.3%,显示出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崛起。 技术层面,我国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量子院、深圳量子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在超导、离子阱、光量子等方面取得了多个进展,特别是中科大团队成功构建了255个光子的“九章三号”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使中国在光量子计算路线继续处于国际第一梯队。 在量子计算领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机群技术或将突破量子计算机性能瓶颈,激发更多的创新应用和解决方案,推动量子计算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云平台将助力量子计算持续拓展其影响力与应用边界,在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增长,云平台技术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优化,满足更多的场景和问题。 经典超算与量子计算的“量超融合”在人工智能领域将展现巨大潜力,这一趋势有望在未来推动量子计算领域更为深入和广泛的发展,为解决更为复杂和重要的问题提供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 在量子通信与安全领域,QKD(量子密钥分发)的布局范围将继续扩大。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30个国家正在部署或已经实施QKD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中国、欧盟成员国、 加拿大、英国、韩国、新加坡等。目前,中国在QKD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在不断扩大骨干网络覆盖范围,2023年已完成长三角区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的建设工作。 随着PQC(后量子密码学)的商业化与迁移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能够利用PQC技术建立安全防线,保护企业及个人重要信息免受当前算法被破解所带来的威胁。 在未来,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相互促进催生新机遇,在计算、通信与安全、精密测量三大领域间的跨领域合作将更加普遍,更多公司将利用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的独特性质来增强量子通信的安全性,三大领域的相互促进将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量子生态系统,迎接量子时代的全面来临。 随着各国积极布局量子领域,各国之间的市场份额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当前,美国作为传统强国在市场上保持着独有的优势,但中国作为新兴的技术发力国,在不断开放的国际关系和合作中,市场份额将有所增长。欧洲的英国、德国、法国等,已然将量子计算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科技场愈加激烈的竞争,将迫使各国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业务开拓等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以坐稳行业地位和试图扩张商业版图。 展望未来,随着《决定》的深入实施以及全球量子科技领域的持续进步,我国量子科技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技术创新将成为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关键力量,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将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产业生态的构建和完善将加速量子科技的商业化进程,推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让我们共同见证并推动中国量子科技事业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链接 [8]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3/content_6936260.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