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太阳有多晒,当地村民的“勤劳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而一户人家全年收入才2000元人民币左右,庄稼只能赚200。从二楼阳台看去,村子里只有零星几户人家亮着微弱的灯。但哪怕这样,也不会削弱一家人挤在桌子前,分一锅鸭汤,吃一盘小虾的快乐。这样穷困的地方,人们的快乐愈发简单,与人交往的情谊也格外纯粹。面对异国的陌生客人,女主人腾出自己和老公的房间给小钟住,还单独准备了肥皂和洗澡水,大概就是这份持久的感动,使小钟在非洲做旅拍,三年有余。这片广袤的土地不只有贫穷和炎热,非洲的故事比想象中更精彩。 爱好交朋友的小钟,5年间去过30多个国家,结交了一群非洲好友。不同朋友带来的非洲文化差异,也一次次刷新着小钟视频的最高播放量。这一期,受朋友邀请,小钟参加了一场非洲大家族的豪华葬礼, 去世的是一位93岁的老人,家族为他包下昂贵的市中心大教堂,请来当地有权势的人。外人大概很难想象这是一场葬礼,因为它热闹得像“派对”。在这场葬礼中,小钟终于见到了被玩梗的“黑人抬棺”,随着棺木被抬出教堂,音乐从宗教颂歌,变为欢乐的BGM,抬棺的四位黑人一边变换舞步,一边将棺木送至灵车上。在非洲人的观念中,人哭着来到世界,就要开心地结束此生,非洲当地开了近60年的棺材铺子,祖孙三代人都以此为业,店里的棺材“奇形怪状”,雄鹰,小车,皮鞋,扳手......“在非洲,我们的任务就是,让逝者的家人们感到自豪,让逝者带着荣光,带着所爱而去…”一辈子没坐过飞机的老妇,死后拥有了一个飞机形状的棺材;种了一辈子苹果的农民,则选择了一个苹果形状的棺材;一辈子开出租车的老汉,因为受当地人尊敬,所以后辈为他准备了出租车棺材。还能“云”吃特色老鼠肉,挑战丛林硬核野味。 作为过年过节才上桌的食材,当地老鼠肉的价格远高于牛羊肉,出乎意料的是,在非洲人的做法下,老鼠肉香味四溢,口感胜似田鸡。
而在这样饮食习惯滋养下的非洲人民,热情,大方,精力充沛,进入当地酒吧,就能体验年轻人live house的狂野。跳芭蕾的少年,无惧外界眼光,在水泥地上起舞。 “我想要打破这种成见,成为其他学芭蕾男孩的榜样。”
12岁的几内亚男孩,在当地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已有四年。 他说,将来要去中国留学,成为一名翻译。 贫民窟里的这座人力旋转木马,承载了多少孩子的欢声笑语。他们在一地尘土里,赤脚奔跑, 理想的彼岸也许并不会出现,却无法阻挡他们当下的每一步热烈。评论区有人留言:
“每次看这个系列就会狠狠的意识到自己平常又普通的生活其实好珍贵。” 我想,这大概就是小钟非洲纪录的重要意义, 让大家感受一个热带国家基因里的乐观,然后看看自己的平凡生活,感恩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一期视频中,小钟受邀去了当地官员家中,感受了一波非洲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主人公阿博先生,现任中多友好协会主席,曾在中国担任外交官13年之久,夫妻俩热爱中国文化,连带着把中国习惯也融入在非洲的生活里,“很难告诉你我去过哪些省,你应该问我,哪些省份没去过。”不少中国人来到非洲,从商,援建,在这生活长达几十年。90后厦门女孩塔塔,17岁便来到非洲马达加斯加工作,从最开始的商铺经营,到现在网上直播卖货,她俨然成为当地的“经商牛人”。她带着小钟穿过密集的商铺,边走边介绍,言语间透露出自豪,这里几乎所有的批发都是中国人在做,一栋栋商厦也由中国人出资建成,勤劳的中国人不仅创造了自己的财富成果,更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力需求。他们告别亲人,告别年幼的孩子,在这接过前一批人的援非接力棒。这家小小的医院,有骨科,有产科,最出名的是针灸科,方圆30km的人民,都会来这看病,就连总统都来这找他们做治疗。这身白色大褂既已穿上,在红十字下奔走的步伐,就不敢停下。为了帮助马达加斯加摆脱饥荒,他跑遍这个国家的每个村庄,普及知识,手把手指导。17年来,胡老帮助当地农民培育出3种适合当地种植的杂交水稻,产量提升三倍,成千上万的百姓吃上了香甜的米饭,告别饥饿。 今年66岁的他,早就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但他走不了,作为袁老的学生,他要用自己的余生,推动杂交水稻全球覆盖的梦想。赖于小钟的真实转述,也让隔着屏幕的我们,时惊时喜, “以前一提到非洲,就会不自主地想到各种疾病,包括埃博拉,霍乱,猴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