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每个人的分析观点都不可能完全正确,请保持理性和有选择性的参考文章,才能在股市中站得更高! 盘面 首先,热烈欢迎新加入的小伙伴 ,麻烦您动下小手,将本号设为星标,方便您能准时收到文章。 昨天兴致勃勃的写了风能,今天风电表现也不错,不过文章的确没什么人读,我觉得挺可惜的。 板块上,无人驾驶出租车和新能源,是最强势的板块,其他有表现的包括商业航天、军工等。 无人驾驶出租车,是真的强到没朋友,大众交通极度强势,不断刷新人的预期,结果就是把之前的小弟全部推到板上,着实让人羡慕。这个走势有点类似于当初低空经济超预期的那个阶段了,不过毋庸置疑的是,这是筹码博弈的典范。我是不黑也不吹,目送。新能源这块,逆变器真是要逆天,补涨标的昱能科技能20cm,一线的逆变器公司盘中几乎都创了新高,包括德业股份、艾罗能源,其中艾罗能源翻倍了,兑现了我当时的预期。风能板块,我昨天说过,等下第二部分我们接着讲一讲。昨晚美股大跌,美元类资产泡沫终于有点松动的迹象了。 有人说,你胡说,英伟达的业绩不是实实在在的吗?什么叫做泡沫?大家先别急着反驳我,我给大家读一段高盛全球宏观研究部的高级策略师Allison Nathan在最新的《Top of Mind》报告中提出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AI上的投入是否过多,而收益却太少?你品一下:生成式AI技术被认为能改变公司、行业和社会,所以很多大公司计划在未来几年投入1万亿美元在AI相关的东西上,比如数据中心、芯片和电网。但到现在为止,这些钱除了让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一点,没看到其他明显的成果。甚至连从中获益最多的英伟达的股价也下跌了。我们问了一些行业和经济专家,看看这些巨额支出是否会带来AI的效益和回报,并讨论了如果带来或者不带来回报,会对经济、公司和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高盛的股票研究主管Jim Covello对当前的AI泡沫也非常悲观,他认为这种泡沫可能甚至比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更严重,他的观点如下: 开发和运行AI技术的成本非常高,估计大约为1万亿美元。要让这笔投资值得,AI需要解决非常复杂的问题,但AI现在还做不到。像互联网这种颠覆性技术,即使在早期也能用低成本方案取代高成本方案。而AI现在很贵,还不能提供更便宜的替代品。 这个报告7月10日出来的,到昨天,美股终于大跌。我比较赞成这两位的意见,我是觉得AI还是很有用的,但是其级别与区块链,AR等东西类似,有人把AI比作工业革命。拜托这种人多读点书,真的没坏处。什么都是工业革命级别的,人类早TM的把外星人抓到动物园展览了。 美股会走A字吗?难度比较大,我是觉得,等纳指做双头,做空纳指是合适的。

聪明人总是走在前面,高盛的分析师们应该是对AI应用拉胯的表现不耐烦了,现在国内的分析师们也开始持有这种思路了,他们终于意识到这个东西的问题了。
关于明天 我自己想了想,基本面变化是催化剂,其实生态的变化才是核心。不信你去复盘消费电子的东山精密、立讯,芯片的北方华创、寒武纪,逆变器的德业股份、锦浪科技,发现什么秘密没?其实这些行业基本面有好转,但是没逆转,那为啥有这样大级别的行情呢?核心在于机构的持仓上。
今天下午我们拜访了一家大型机构,管来着几百亿的盘子。其间谈到了现在的行情。能够回答大家的那个问题,市场究竟现在谁在卖?现在监管的窗口指导非常细致入微,原则上不允许净卖出。啥叫净卖出,就是你卖出的数量不能比买入的多。就好比你去银行,要从自己的账户里5万块钱那你先往里存5万才行。这就引发一个问题,客户赎回咋办。比如基金持有人赎回,你不可能不让人家取走,那信用就崩了,肯定发生挤兑。 既然这样,很多产业板块的走势都是基金在禁止净卖出的情况下的调仓行为, 这类板块有个特征,那就是机构以前很喜欢,但是现在仓位低,未来一两个季度以上有大的确定性变化,且股价跌幅真的巨大,这些大板块,这就是他们的方向。 我昨天说过风电的催化,其一是基建加速,而风电属于十四五规划中严重不达标的板块;其二是海风明显是放开了,投资增速加快;第三就是欧洲海风也在加速。 本来今天想把板块细分写一下的,我发现价值不大。如果是三年前新能源疯狂的时候,去拆细分,算业绩,那是恰逢其时。但是现在市场交易的是风格变化,那干脆就以看图说话为主,看资金的青睐度。 近期不小小伙伴从股海快鱼跟我到这里,我想听你你们对我的真实反馈。从逆变器到风电,我在我的号里面还是畅所欲言了的,我相信我能给大家带来积极有用的东西,也感谢大家的支持,多谢。 我每天都在耐心为您整理资料。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我写的东西有点价值,点个“在看”可以么?万分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