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将疼痛学科纳入慢病防治、医疗(区域)中心建设战略。- 尽管早在2007年,原卫生部就发布了227号文件,设立疼痛科为二级学科,并在二级以上医院成立疼痛科,但是中国疼痛医学学科的建设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 公众对疼痛医学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有待提高,许多老百姓都没有听说过疼痛科,甚至是很多医护人员,也不一定了解疼痛学科。 - 因此,加强公众疼痛医学知识的普及,提供相关信息和教育,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疼痛问题。 - 这可以通过科普宣传活动、健康教育和互联网平台等多种渠道实现。 数据:据统计显示,我国患者对于慢性疼痛概念的知晓率仅为14.3%,慢性疼痛的就诊率不足60%,治疗后缓解率不足20%,由于民众对镇痛观念认识不足,超过70%的百姓对待疼痛选择忍耐。 - 疼痛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疼痛医疗资源更为缺乏; - 疼痛资源碎片化:缺乏科学体系和合理结构; - 疼痛资源不均衡:各地区差异巨大; - 疼痛医生水平非同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生水平差异大; - 疼痛专科疑难危重患者就医路径不通畅:疑难重症患者转诊难; - “有条件不建科,建科独立后不投入”的现象较为普遍。 - 加强医联体建设。(2016年,我国首个疼痛专科医联体正式成立,目前已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员单位共1268家。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建设,大力促进疼痛医疗资源下沉。) 参考资料: 1. “南京疼痛科指数”研讨会专家主题报告. 2. 姜海婷,韩济生.中国疼痛医学学科建设的挑战与机遇[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4,30(01):2-4. 3. 杨东,周方园,姚尚龙.实施慢性疼痛管理国家战略势在必行[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4, 45(04):342-34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