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头美洲鹫(jiù) Cathartes aura
世界上唯一以嗅觉觅食的猛禽,遍布于除加拿大外的南北美洲
2、安第斯神鹫(jiù) Vultur gryphus
世界上最大的猛禽,翼展可超过3米,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智利4国国鸟
3、黑白兀鹫(jiù) Gyps rueppellii
已知的飞得最高的鸟,记录11000米,常常造成小型飞机事故
4、秃鹫 Aegypius monachus
国人常说的“座山雕”,消化能力十分强劲,可以直接吞吃野牛骨头
5、高山兀鹫(jiù) Gyps himalayensis
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丧葬方式——天葬时常看到的鸟
6、白头海雕 Haliaeetus leucocephalus
美国国鸟,值得一提的是,白头雕标志性的“白头”是需要四五年的时间长成的
7、虎头海雕 Haliaeetus pelagicus
虎头海雕是“海雕属”中最大型的成员,也是最大的猛禽之一,数量已经极为稀少,全世界仅有6000—7000只
8、蛇鹫(jiù) Sagittarius serpentarius
非洲草原独具特色的象征,身形似鹤,长腿足以踩杀蛇类,苏丹国鸟
9、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翼展达2.3米,性凶猛而力强,驯养的金雕甚至可以猎杀狼,未有人工繁殖成功记录,哈萨克斯坦国鸟
10、菲律宾雕(食猴鹰) Pithecophaga jefferyi
东南亚热带雨林里的超级猎手,在80年代动画片《黑猫警长》作为反派为国人所熟知,濒危等级——极危(目前仅存不到500对),菲律宾国鸟
11、角雕 Harpia harpyja
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翼展2米,腿部肌肉十分发达,是爪子最为强壮的猛禽之一,巴拿马国鸟
12、林雕 Ictinaetus malayensis
生活在南亚和东南亚树木繁茂的山区,央视节目动物世界《林雕夫妇》中恩爱的林雕夫妇努力抚养后代的故事感动过很多国人
13、长冠鹰雕 Lophaetus occipitalis
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叫声十分响亮,以小型啮齿动物、小型鸟类、蜥蜴、节肢动物为食
14、苍鹰 Accipiter gentilis
俗称“大鹞”,多隐蔽在森林中树枝间窥视猎物,飞行快而灵活,短圆的翅膀和长的尾羽适于在林间穿梭,猎食小中型鸟,例如画眉鸟、啄木鸟、鹌鹑、杜鹃鸟、鸽子
15、雀鹰 Accipiter nisus
国人俗称的“鹞子”,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征禀报公事时将这种鸟藏到怀里使鸟被憋死,成语“鹞死怀中”由此而来。猎食麻雀、燕子等雀形目鸟类
16、库柏氏鹰 Accipiter cooperii
体型似苍鹰,性格比苍鹰凶悍暴躁,猎杀动作急如闪电,曾有学者研究了300只库柏氏鹰的骨骼,发现其中有70只经历过胸骨骨折然后再康复的
17、松雀鹰 Accipiter virgatus
雌性俗名“摆胸”,雄性俗名“松子”,前胸有垂直条纹,常站在林缘高大的枯树顶枝上,等待和偷袭过往小型鸟类
18、非洲鬣(liè)鹰 Polyboroides typus
生活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森林里,膝关节可向后弯曲,掏取树洞中的食物
19、普通鵟(kuáng) Buteo buteo
俗名“土豹子”,繁殖于中国东北各省的针叶林,主要食物为森林中的啮齿类,普通鵟常常成为雀鹰、游隼等高速型猛禽的攻击对象
20、王鵟(kuáng) Buteo regalis
北美常见猛禽,因其颜色接近铁锈色,美国人称其为“铁鹰”
21、白南美鵟(kuáng) Leucopternis albicollis
生活在中南美洲潮湿的森林,善于“守株待兔”的狩猎技术,站在树冠上耐心静静地栖息,慢扫描猎物
22、淡灰南美鵟(kuáng) Leucopternis semiplumbeus
生活在中南美潮湿的森林,有一个有趣的狩猎技术常常是跟随树冠的白面卷尾猴群,猎食被打扰了其他的生物,包括蜥蜴、小蛇等
23、白头鹞 Circus aeruginosus
孵育地一般在芦苇丛中,觅食方式主要是沿地面低空飞行搜索食物
24、鹊鹞 Circus melanoleucos
又叫喜鹊鹞、喜鹊鹰等,它的体色比较独特,站立时外形很像喜鹊,所以得名,飞翔时,翼尖、头部至背部为黑色,甚为醒目
25、黑翅鸢(yuān) Elanus caeruleus
分布于欧亚大陆,当降水发生变化出现蝗灾或鼠灾时,常数百只结群跟随追踪迁徙
26、食蝠鸢(yuān) Macheiramphus alcinus
猎杀蝙蝠、燕子、雨燕、金丝燕和昆虫后可以直接在空中进食,曾有记录18分钟猎食11只蝙蝠
27、鹃头蜂鹰 Pernis apivorus
有偷袭蜜蜂及黄蜂巢的怪习,挖掘蜂巢,吞食蜂卵、蜂幼虫甚至长有毒刺的成年蜂,脸部鳞片一样的致密羽毛像头盔一样,使蜂群奈何不得
28、鹗(è) Pandion haliaetus
俗称“鱼鹰”,外趾可向后反转握紧光滑的鱼,鼻阀可有效防止水进入鼻孔
29、凤头巨隼(凤头卡拉鹰) Polyborus plancus
墨西哥国鸟,墨西哥国旗上的就是它啦,当地人称其Caracara鸟,源自它独特的叫声
30、红隼(sǔn) Falco tinnunculus
多栖息于开阔的地形中,如灌木丛、湿地等,几乎不需要树林,猎食田鼠、鼩等,比利时国鸟
31、灰背隼(sǔn) Falco columbarius
小型隼里面捕猎能力最强,俗称“桃花(幼年雄)、蓝花(成年雄)、马莲(雌)”
32、游隼(sǔn) Falco peregrinus
速度之王,垂直俯冲的速度可高达90m/s(作为对比,奥运会射箭项目箭矢初速70m/s),俗称“鸽虎(雄)、鸭虎(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安哥拉两国国鸟
33、猎隼(sǔn) Falco cherrug
近年阿拉伯走私比较严重,常被媒体曝光,俗称“棒子(雄)、兔虎(雌)”,蒙古国鸟
34、矛隼(sǔn) Falco rusticolus
矛隼的名字源于飞行中的它像掷出的矛枪一样迅疾无伦,性情彪悍,可以小搏大猎杀大型鹤、鹳类,古代满人的图腾,称其为“海东青”
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星
——清 康熙
【后记】
海东青(矛隼)是女真人的图腾。宋金时期,天鹅腹内常有巨珠(吃东北特有河蚌遗留体内),宋人视为珍宝,于是辽逼迫女真人每年进贡海东青以猎天鹅取珠售宋,甚至押其妻女,女真人不堪其辱,起兵举义,五百年后历史重演,满清灭明(满人为女真人的一支——建州女真的后代)。一只神鸟,引起中华金灭辽,清代明两朝交替。
三余草堂文
混沌初斩,乍判鸿蒙。山生龙虎,海运鲲鹏。鹰鹞有类而猛,雕鹗备群而雍。两年鴘转羽色 ,三载铸就鸧青。嘴犹利刃,掣在割捋;睛若灵珠,瞋以哮鸣。身如剑影,行似闪电惊尘远;心随风行。过如风行觉翼轻。爪若钢钩,踏平桀恶,喙似铁剪。斩断顽凶。草枯而眼疾,云淡而玩兴。奋神威于云霓,纵猛志于宇穹。如将军之立马,九尾而难逃其利爪;似壮士兮横刀,三窟而莫匿乎行踪。睥睨四野,涤荡九重。是羽族之翘楚,为禽类之灵精也。
振翮千万里,归翼数十丈。展志于天宇,兴风于云间。威威乎风云叱咤,翼翼乎海岳呼噏。觑山岳之高下,视江河之盘桓。仰观宇宙之博大,俯瞰品类之纷繁。拥地厚之为福,赞天高以为德;食禽虫以为养,饮甘露而作餐。养锐眼,蓄豪气以鏖战;梳羽翎,聚心志以周旋。立昆仑而卑睨四海,行天地而仰观天源。翅疾如风,爪利如剪。越戈壁,纵览巍峨之五岳;历草原,游弋崔嵬之千山。望风举翮,秉持恒心,凌空一啸,千林静安。逆路兮不惧,后顾也前攀。拔地而凌霄汉,扶摇而越九寰。搏击风云,鄙夷电闪。朝迎丽日放胆,晚送霞霓而回还。纵横驰骋,万草敷衍。善于搏击,拟宏图于四野;精警旋舞,视猎物于眼前。观日月而星辰移,转关山而物象迁。景行景止,愿望不减。望去望归,伟志无边。有王者之风范,应天籁之喝呼,具霸者之凌厉,让百鸟而惊羡也!
夫鹰者,猛禽也,种分苍头、褐耳、赤腹、松雀、苍鹰、雕鹰,都是鹰属,然其性各异;类以隼、鹰、鵟,雕、鹞、鹫,形类有别,则灵异乃兼。鸿渐起翮兮,凭一跃。苍鹰击翅,任几程。是以山高万仞,峻极于天者,方堪为岳;鸟举百里,横绝于江海者,乃称之鹰也。觜銛爪利,臆阔颈长;胫短筋粗,劲翅羽厚。巢于窟者兮好伏,懒而易捕;生于木者兮常立,奸而难 诱。双骹长兮起也迟,六翮短兮飞而骤。得人类之驯养,领声命于传受。时能三千,擎万里于长空,寿可七十,揽九野于襟袖。是以践迹为时律之迅,过隙可追于白驹;倜傥若魁杰之狁,凌空岂放乎灵禽。鹰隼凶猛叠加,性甚凶矜。快若雷鸣急速,仁深不俊。栖息于海湖之地,志比钢坚,捕猎于田野山林,行如电晕。霸于水天之处,食于荒野之滨。在搏击中锻打利爪,从暴风里磨练雄劲。鹰翅剪断斜阳之晖,隼背分流烈日之熨。用翅膀丈量天地之距离,靠瑞敏倾听乾坤之声音。凡翅能触之地,皆心可开之允!信念,钟情于蓝天之上;志高,崇拜乎千里云阵。
呜呼!猛兽之索居兮,寻岩穴于深山。石马之犹在兮,静言卧于谷底;鸷鸟之不群兮,长啸傲于长天。枝头红鸟,春来香语善言。叶底黄鹂,戏弄柳浪岚烟。凫趋雀跃,心随乎俯瞰。雏试鹰飞,志向于高瞻。而或山林垂雾,水流湲潺;乃以长空振翼,古松盘桓。老鹰狡捷,小鸟迟缓。目光灼灼犀利,心事依依神禅。踏浪随风,快如龙飞风舞,追狐逐兔,疾若虎奔电旋。嘹唳有声,若雷霆之震怒;举翼生风,回眸则激浪卷翻。入山参空,伏草偃卷;砺吻划火,弹飞瑶璇。鹰风威厉于四野,雁阵惊厥于岁寒。喜仰河岳而跬步,爱陟高山之峰巅。总慕昆仑之高大,瞰遥万里之关山。不惧苍山负雪,何怕泥泞河湍?一鹰兮探爪,百鸟噤声,万马奔腾,声震宇寰。御风兮无敌,来去兮悠然。济世功名,当看魁岸好汉。凌云意气,得推擎天英贤也。赞曰:
跃起苍冥寰宇翔,扶摇两翼跃幽荒。
金眸可视三千里,玉爪犹擒二百强。
北冥鲲鱼无处避,西陲逸兔莫能藏。
不辞遍踏云天路,雾破穿霞舞烈阳。
混沌初斩,洪荒始成。人类蒙昧,鲲鹏确兴。鹰鹞有类而祖,雕鹗超群循宗。两年鴘转羽色 ,三载铸就鸧青。嘴犹利刃能割捋,爪若钢钩可抓凶。目若瑶光频摄物,眼疾草枯总传情。行似闪电羽翼捋,飞也吹云快若风。纵猛志逸昊宇,奋神威腾云中。将军威武,壮士心惊。豪雄看剑,九尾而难逃其利爪;勋烈横刀,三窟而莫匿乎尖锋。睥睨四野,涤荡九重。是羽族之翘楚,为禽类之灵精也。
鸟 徽
商人崇鸟,金文中有大量以鸟为名的氏族。商人的鸟大多是鹰隼类猛禽,许多鸟都画有大喙。还有一些鹈、雀、雁、鸭之类的鸟。不同的鸟类,画其特征,这就是鸟类文字的初始。说明文字在这个时候起源。后来,各种鸟用“音韵+鸟字旁”来表达。
金文中的鸟,其种类不外乎《诗经》、《尔雅》中记述的鸟:如隹、鹊、鸢、雁、凫、鹰、燕、鹈、鹳、鸡、凤凰、隼、鹤、鸱、鸮、鹭、鹥、鸠、鳲鸠、雉、鸨、鵻鴥、鸳鸯、鸴、鷮、鹙、枭、鹑、鹜、鷽、鵅、鶅、鷣、鹞等等。
鸟

鸢

鹈

鹰

雁

凫:一种鸭。

凤

鹫

获:从隹从又,即“手抓住了鸟”,获得。

鹳

玄鸟:《诗经》:天生玄鸟,降而生商。

鹰雕之别
总体来说,雕亚科成员的腿部羽毛十分茂密,一直覆盖接近至脚爪,鹰亚科成员腿部没有羽毛,或者非常少,脚爪以上至腿弯较少羽毛覆盖,腿弯处到脚爪只有角质鳞片;不过,也有例外,既不属于鹰亚科也不属于雕亚科,而是鵟亚科成员的毛脚鵟也长了一双毛腿。
雕
鹰
喙的大小跟弧度的区别。鹰的喙相对于自身头部来讲,显得小。而雕的喙跟鹰的比起来,更大,更弯曲,更尖。
鹰
雕 雕跟鹰在体型上也有很大差别。鹰的个头大小一般在50~100厘米之间,而雕的大小在80~180厘米之间,鹰属于中型的鸟类,而雕属于巨型的鸟类。雕的体型在鹰的1倍以上,站立时高度超过100厘,雕的翅膀可达鹰翅膀的两倍大,自然是雕比鹰要更厉害一些。 雕跟鹰体型大小的区别,就会影响到它们的捕食习惯跟捕食方式。一般来说,“雕”就是鹰科中的一些主要攻击地面和水中目标的大型捕食性猛禽的统称,雕喜欢单独或成对出没,到了冬天会结小群活动。和典型的鹰相比,体型大,爪子强壮。雕的捕食方式并不单一,有时它伺候在悬崖或高树上,静等猎物出现,然后俯冲扑食;有时在高空盘旋搜寻猎物;也有时掠地而过,在低空中捕食;还有时快速而敏捷地扇动双翅,紧随猎物飞行追捕;人们还见到它们成对或成群围捕猎物。由于雕的体型更大,为了摄取足够多的能量,在捕食上雕更倾向于体型较大的动物。如中大型鸟类和中小型兽类,所食鸟类有赤麻鸭、斑头雁、鱼鸥、雪鸡,兽类有岩羊幼仔、藏原羚、鼠兔、兔、黄鼬、藏狐等,有时也捕食家畜和家禽,可以捕捉山羊、绵羊和小鹿等。 老鹰是一种肉食性的类群,通常在峡谷内觅食。老鹰和一般鸟类的不同点在于,老鹰属于猛禽类,一般鸟类属于杂食类。老鹰性情凶猛,肉食性,以鸟、鼠和其它小型动物为食;有些种类喜食尸体,如秃鹫。两翼发达,善于飞翔,一般多在昼间活动。多栖息山林或平原地带,如苍鹰、雀鹰(鹞子)等。老鹰中雕体型粗壮,翅及尾羽长而宽阔,扇翅较慢,常在近山区的高空盘旋翱翔,能捕食野兔,蛇之类的小动物幼畜等大型哺乳动物,也嗜食鼠类。 鹰跟雕的翅膀形状以及飞行姿态也是有区别的,我们还可以从翅膀形状以及飞行姿态进行区分。鹰飞行时翅尖和翅后缘一般是弧形的,尾羽一般相对身体较长,翅膀相对短圆一点;而雕飞行时翅一般呈长方形,比较宽大,尾羽一般相对身体较短,翅膀相对宽圆一点。由于翅膀相对短圆,鹰在高速飞行时更好掌控,因此鹰所掌握的飞行技巧也更高。它们可以灵活地穿梭在丛林间,向自己的猎物发起攻击。不仅如此,鹰的眼睛也比雕更灵敏一点,哪怕是在上千米的高空,鹰依旧可以看清地上奔跑的小动物,然后迅速瞄准俯冲,利用爪子撕碎猎物。请看下图翅膀的区别以及飞行姿态的对比: 鹰 雕 隼和鹰的区别 眼睛:隼科鸟类的眼睛虹膜颜色大多较深,几乎分不清虹膜和瞳孔,看起来就是黑色一样。 而鹰科鸟类虹膜颜色大多较浅,可以看出虹膜和瞳孔,且具有突出的眶上嵴(可以理解为眉骨),故看上去比较凶。 由于隼跟鹰的捕食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翅膀形态也有区别。隼总是闪电般快速飞行,适用于俯冲滑行,所以细长,末端平滑,适合短距离冲刺;鹰喜欢在盘旋中发现目标,翅膀适用于盘旋,因此比较宽,末端羽毛分叉,适合留空。 鹰的脸上无花纹,隼的脸上有花纹。 隼 鹰 其他
鸮,一般指鸱鸮科鸟类,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猫头鹰。鸱鸮科的鸟类属夜行猛禽,它们一般头骨宽大,腿较短,面盘圆形似猫,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图中为鸱鸮科中最帅气的动物雪鸮,雪鸮是猫头鹰中比较大的种类,它们头圆而小,面盘不显著,羽色白中带有灰色斑点,异常华丽。雪鸮多生活在北极地区,以鼠类、鸟类、昆虫为食,越冬时可见于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十分罕见。
鹰,又称老鹰。鹰在汉语中是所有中大型猛禽的合称,它们与普通鸟类最大的群别是普通鸟类是杂食动物,既吃肉类又吃种子、果实等植物,而能叫鹰的都是纯肉食动物。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鹰作为强者,象征着远大的志向和力量。其中以雕和鹫为鹰中最大的个体。
雕,雕是鹰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它们体型粗壮,翅及尾羽长而宽阔,扇翅较慢,常在近山区的高空盘旋翱翔,能捕食野兔,大型哺乳动物幼畜等,也嗜食鼠类。而在中国常见的种类为金雕和乌雕。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雕是菲律宾的国鸟——食猿雕,翼展可以达到2.5米以上。
鵟,鵟是一种特殊的鹰,从名字上(读狂音)就可以看出这种大鸟不是一般的凶猛,中国最常见的有四种,其中以大鵟为主,也是鵟最大的。成年大鵟体长70公分左右,体重2公斤左右,多栖息于山地、山脚平原和草原等地区,平时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飞翔时两翼鼓动较慢,常在中午天暖和的时候在空中作圆圈状的翱翔。
鹫,又叫秃鹫,兀鹫,是一种产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的若干种大型猛禽,与鹰类,雕类和隼类都有亲缘关系。鹫类猛禽爪力较弱,头多秃,主要或全部以腐肉为,一般不亲自捕食。鹫的飞行高度可达10000米以上,是目前世界上飞的最高的鸟之一。鹫中最大的也是猛禽中最大的个体为南美地区的安第斯神鹫,翼展可达3米以上。
隼,隼是一种体型中等的猛禽,中国比较常见的就是猎隼、游隼和矛隼,其中以矛隼最为出名。矛隼是隼中比较大的品种,体长60公分左右,又叫海东青,是满族最高图腾,满语“雄库鲁”,意为世界上飞得最高和最快的鸟,有“万鹰之神”的含义。隼喜欢捕食鸟类,主要以野鸭、鸥、雷鸟、松鸡等各种鸟类为食,也吃少量中小型哺乳动物。
秃鹫,俗名“座山雕”,是一种体形巨大的猛禽(翅膀展开来有两米多长),喜食腐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省份。在冬季,会有一些秃鹫迁徙到南方,历史上在浙江也有零星记录,但非常罕见。
鹫,是猛禽的一类,其他种类的猛禽的名字的“后缀”还有鹰、隼、鸢、鹞、鵟(kuánɡ)、雕、鹗(è)、鸮(xiāo)等。下面,选取一些在宁波有分布的并且有一定代表性的猛禽种类,为大家作一简单介绍。

大多数猛禽生活在山野之中,但凤头鹰显然是个例外,在野外固然常能看到它在高空盘旋,而哪怕在宁波市中心的公园里,遇见它的概率也不低。凤头鹰是一种中型猛禽,身体强健有力,得名“凤头鹰”,是因为其后脑勺有一撮翘起来的羽毛。

红隼是比凤头鹰还常见的本地猛禽,有时也会出现在城市上空。红褐色的它身形纤巧,看上去并不怎么威猛。因此,大块头的猎物不在它的菜单上,大型昆虫或小老鼠倒是经常成为利爪之下的牺牲品。红隼有一项绝技,即能在空中长时间振翅悬停,低头寻找猎物。
顺便说一下,鹰与隼的一个直观区别是,鹰的翅膀轮廓相对较圆钝;而隼两翼长而尖,犹如镰刀,尾长而窄。隼飞行迅速,为猛禽中的“喷气式战斗机”,常超速猛扑猎物。

黑翅鸢在宁波不常见,它的翅膀上虽有大块的黑色,但若从下往上看正在飞翔的黑翅鸢,则几乎全然是一只白色的鸟。它也善于在空中长时间振翅悬停,暗红色的眼睛射出犀利的眼神,观察下方的动静。

在海边的湿地上空,冬天经常可以看到鹞在芦苇荡或草地的上空或缓慢盘旋,或低低地掠过,动作轻缓优雅。一发现猎物,即往下扑。在宁波越冬的鹞以白腹鹞最为多见。

这也是宁波常见的冬候鸟,在山区的开阔地、田野、海边,都可能见到它雄壮的褐色身影。作为一种较大型的猛禽,它具有一个圆圆的大脑袋,几乎看不到脖子,站在那里可谓不怒而威。

雕都是中大型的猛禽。林雕在宁波的山区偶尔可见,常在树层上空低低盘旋。这是一种深色的大型猛禽,翅膀特别宽广,并具有显著的“翼指”——即分叉如手指的翅尖。

这是一种以鱼为食的猛禽,俗称鱼鹰,在空中发现目标后,它直接高速俯冲,用锐利的脚爪一把抓住鱼儿,再迅速飞离。如果鱼儿见到空中有黑影落下而向深水逃走,鹗甚至也会潜水追捕。

鸮,即俗称的猫头鹰,这是一个古老的鸟名,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经多次提到。跟上述的日行性(指在白天活动的习性)的猛禽不一样,猫头鹰通常在夜晚出来捕食。领角鸮就是典型的夜间活动的猫头鹰,白天常在枝繁叶茂的树冠中睡觉,因而难以一睹其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