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络穴位与神经反射的 8 个知识点

 昵称29008045 2024-07-27

图片

1、关节处

关节处穴位分较多,关节处的皮下组织主要是韧带、关节囊、支持带、肌腱,含有的感受器密度较大。

2、皮肤感受器

  • 人体各处皮肤感受器密度差异较大;

  • 肢体末端皮肤,如手指对触觉敏感,说明触觉感受器密度高,两点辨别阈值较小;

  • 躯干部最不敏感,两点辨别阈值最大;

  • 手足部温度敏感程度最低,可耐受的温度最高(@疼痛康复研究),则温度感受器密度最小。

  • 因此不同穴位采用刺激方式存在差异。

图片

3、运动点

运动点是指骨骼肌中神经末梢最丰富的部位,一般在肌肉的中央,或着两端。

4、肢体末端支配的神经元数量

四肢末端处神经元的外周感受野区域明显小于躯干,提示这些区域感受器在单位面积里密度大。支配四肢的感觉神经元在脊髓形成颈膨大和腰骶膨大,提示神经元数量增加。

图片

5、不同区域神经支配比

神经支配比是指一个神经元支配的肌纤维数量。

一般情况,在手、脚和眼周围肌肉,一个神经元支配几条或十几条肌纤维,而躯干的大肌肉,一个神经元支配数百上千条肌纤维,提示不同部位穴位的反射效应不同。

6、脊髓膨大

支配肢体末端的脊髓膨大大部分少有脊髓之间的联络作用的固有神经元,因而有精确的感觉定位和精确的运动功能,同时说明刺激此处产生的效应也强而局限,表现出特异;

而脊髓的非膨大处大部分存在大量脊髓间发生投射的固有神经元,因此对躯干部刺激的效应多弱和弥散。

7、中枢投射

在丘脑和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定位区,手足部的功能远大于躯干部,甚至手指的定位区域大于躯干的总和;这种定位域的大小说明支配该区域脑细胞数量明显差异。

8、总结

单纯从某一穴位局部来比较,穴位区域和附近结构即使有差别,也不会太大,而与之远隔的区域则可以表现为结构和功能有较大的差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