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晚,中国乒乓球队在巴黎奥运会迎来了一场令人振奋的胜利。 孙颖莎和王楚钦以4:2战胜朝鲜队李正植和金琴英,夺得了乒乓球混合双打冠军。 这不仅是中国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乒乓球队历史上的首枚混双奥运金牌。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许昕和刘诗雯遗憾失利,成为国乒唯一丢金的项目。 如今,“莎头”组合用实力和汗水弥补了这一遗憾,捍卫了国乒的荣誉。 天赋与努力并重:孙颖莎的成长之路 孙颖莎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孙颖莎被送去乒乓球班,一开始只是为了锻炼身体。没想到,这一举动让她走上了乒乓球的职业道路。 最初,她用的是一块4元钱的球拍,随着她技艺的提升,父母才给她换了更好的装备。 孙颖莎对乒乓球的热爱与专注,从小就表现得非常明显。她每天都主动要求额外练习,即便在训练结束后,也从不懈怠。 孙颖莎的勤奋与坚持,使她在八九岁时就已没有同龄对手。教练为了提升她的技艺,让她与成年人对战,这让她感到非常高兴。 10岁那年,她入选河北省队,开始接受系统化和专业的训练。在学习成绩优异的情况下,她选择了走读,每天凌晨4点起床,往返于学校和训练场地。父亲风雨无阻地接送她,这份坚持和努力,为她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懈的努力:成就辉煌 加入省队后,孙颖莎开始频繁参加全国比赛,展示了她非凡的天赋和刻苦的训练态度。她在训练中的刻苦程度无人能及,即便生病发烧也坚持训练。在与队员练球时,她会提醒对方防守的位置,帮助彼此提高。 2015年,她获得全国少年锦标赛女单冠军,随后进入国家二队。短短一年半时间,孙颖莎通过升降赛进入国家一队,成为国乒的一员。 2017年,她在日本公开赛上夺得女单和女双冠军,震惊乒坛。从无国际积分、无国际排名,一跃成为世界排名第十的选手。背后是无数次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她的手指长期握持球拍变形布满老茧,小腿常年淤青,发球时需要跺脚发力。这些身体上的伤痕,见证了她对乒乓球的热爱和坚持。 迎难而上:不被失败打倒 2018年,孙颖莎经历了职业生涯中的低谷期。但她并未被失败打倒。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她依然保持对团队的责任感,在双打项目中展现出色。2021年东京奥运会,孙颖莎代表国家出征,成功夺得女团金牌。她在奥运赛场上的表现,充分展示了她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素质。 王楚钦的孤勇者之路 王楚钦同样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决心。为了夺得混双金牌,他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训练中,每天从早六练到晚十,已经保持两年。他不断压榨自己,希望能一直保持痛苦情绪面对训练。身兼三项的他,只有把混双训练练完,才会练习单打和男双。 “莎头”组合的默契与成长 “莎头”组合首次进入大众视野,是在2017年亚洲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上。 这个名字,与他们在赛场上的表现相契合。从亚青赛到巴黎奥运会,王楚钦和孙颖莎用夺冠证明了自己。压力之下,“莎头”组合在场上场下互相排解压力,互相鼓励。王楚钦说:“她丢一个我会说'没关系,随便接’;我丢一个她会说'没事,降低一些质量,先上台’。” 从2017年的亚青赛到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莎头”组合在八年磨合中变得愈发默契。过去的巴黎奥运周期,二人始终同频成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成功源自热爱与执着 孙颖莎和王楚钦的成功,源自对乒乓球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热爱你所做的事,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金牌固然是至高荣誉,但奥林匹克精神不止于此,每一个坚持和拼搏的运动员,都值得我们尊敬。 这对年轻组合在巴黎奥运会上不仅为国乒夺回荣誉,也巩固了自己世界第一的地位。 风华正茂的他们,还有更多冠军荣誉等待去争取。 未来的日子里,期待“莎头”组合继续用拼搏与热爱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后记: 都看到这里了,「点赞」和「在看」支持一下呗。 若「有用」就分享给其他小伙伴看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