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附子无干姜不热,黄芪无知母不升,红花无桃仁不动,牢记这些用药思路!

 花无缺3myj1j3d 2024-08-03

图片

霓裳部落


探索岐黄奥理,讲好中医故事。一个平实而有温度的公众号,与您相伴!

一、附子干姜药对。附子无干姜不热、黄芪无知母不升、红花无桃仁不动,中医药的灵魂就在于配伍。我们先来看附子。'附子无干姜不热'出自《证治要诀》:'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桂则补命门。'意思就是说附子如果不与干姜同用,那么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功效就无法充分表现出来。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理解:
图片
1、附子性善走,干姜善守,即附子走窜不留,干姜守而不走。二药相须为用,使回阳救逆、温中安寒的作用大增。同时附子的走窜之性,随干姜内敛,直入内脏,扶其弱阳。
2、如四逆汤中的附子与干姜,回阳救逆之功除了要倚附子补益真元以状先天,更需干姜来益脾阳扶脾气,先天后天兼顾,才能使二者相互滋生。
3、附子温振心阳,干姜复中交升降之机可使得心肾相交。
4、干姜可减附子之毒性。
图片
二、黄芪知母要对。先来看黄芪。我们都知道黄芪是补气升阳的,但是真要用好黄芪并不容易。如有的人吃了黄芪后就睡不着觉;也有些人一吃黄芪便上火,出现口腔溃疡、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症状,这时候该怎么办?
张锡纯认为,'黄芪无知母不升。'就是说黄芪补阳气,地气上升;知母滋阴液,云气下降。二药相伍,一升一降,地气、云气交接,雨就来了,身体能量就有了,还不易出现'气有余,便是火。'的偏性。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黄芪知母配伍的方剂却达18首之多。为何张锡纯喜欢用黄芪配伍知母呢?盖因知母其寒其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能以滋阴。
又黄芪补气之方,历久以来业医者多大量使用,特别是久用情况下,往往会导致燥热内生、气火升逆。“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由是,黄芪知母药对应运而生。张锡纯的'参西录'中,有几则应用黄芪知母的典型案例:
1、治疗大气下陷,用升陷汤、理郁升陷汤,其黄芪知母配,用黄芪补气是升陷,用知母之凉润制约黄芪之热性。
2、治疗消渴,用玉液汤,其黄芪知母配,则是取云行雨施之意,气阴两补。
3、治疗阴虚劳热,用十全育真汤,其黄芪知母配,可益气滋阴退热。
4、治疗劳热咳嗽肺痿的清金益气汤,其黄芪知母配,可滋补肺之气阴,等等诸如此类。
可见,张氏将黄芪与知母相配的奥义,在临证上已经近乎锦上添花般的运用。
图片
三、红花桃仁药对。桃仁与红花。两味可以说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药对。红花清扬而升,桃仁润浊而降;桃仁擅长祛有形之瘀血,而红花则擅长祛无形之瘀血,但是无形需要依附有形之上方可移动并赋有生机。所以独用红花很难让瘀血动起来,这时就需要借助桃仁有形之质才能让瘀血动起来,最终将瘀血排出体外。
桃仁本身就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而红花又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两味药还相须为用,一升一降,一散一收,不仅活血化瘀的能力倍增,而且还有活血生新、消肿止痛的作用。既可散血中之滞,亦能理血中之壅,再加引经药,可以直抵血府,堪称活血化瘀的“王牌”,横扫一切瘀血阻滞病症。
内容仅供临床参考,非中医专业
请勿试针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