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许啊,你怎么没下巴?” “你这个看起来是特殊面容啊……” “是不是要去查查啊?” 今年6月,6岁的小许 因为其独特的侧脸被老师注意 果不其然 最终被确诊为“腺样体肥大” 所幸,今年6月15日,小许及时来到瑞金医院耳鼻喉科做了扁桃体加腺样体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张口呼吸的问题得到改善,颌面骨发育的问题也随之改善。 据上海瑞金医院 耳鼻咽喉科专家介绍 近期,前来就诊的 腺样体肥大患者越来越多 那么 腺样体肥大的症状有哪些? 怎么治疗? 小时候不管,长大会自愈吗? 答案来了! 不会!反而更严重! 腺样体肥大的症状有哪些? 会带来哪些后果? 张口呼吸 腺样体肥大会堵塞上呼吸道,孩子不仅会长期口呼吸,还会影响长高和智力的发育。 长期用口呼吸,还会导致孩子的面部的发育变形,“越长越丑”——山根低,眼距宽,下颌回缩,颚骨外凸,颌骨变长,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 这就是所谓的“腺样体面容” 频繁清嗓 腺样体肥大堵住鼻腔后,会导致鼻塞及多粘脓涕,并且鼻涕会向咽部倒流,刺激下呼吸道黏膜,引起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 孩子可能会感到嗓子不舒服,时不时清嗓。有时因咽鼓管咽口受阻,还会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和耳闷。 这类孩子还经常并发鼻炎、鼻窦炎,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时发出鼾声,严重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通俗来讲就是,这类孩子“经常感冒生病”。 频繁揉鼻子 一般来说,家长看到孩子揉鼻子,下意识会立即制止,觉得是会把脏东西给带进去的坏习惯。 但需警惕的是频繁揉鼻子的原因,可能是腺样体肥大导致的鼻痒鼻塞! 反复咳嗽、咳痰 孩子频繁咳嗽,呼吸科检查显示肺的片子尚可,但隐匿病因其实是腺样体肥大导致的鼻涕倒流。 由于鼻涕不受控制地往喉咙里掉,也会造成难治性咳嗽,咽喉炎等症状。长期口呼吸、鼻子不通气,就不能吸入足够氧气。儿童生长期的脑供氧不足,会引起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这会导致家长们非常担心的难题——“长不高”! 严重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还会“降智”! 听了这么多腺样体肥大的症状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腺样体是个啥? 腺样体位于鼻腔最后端,也叫增殖体,是位于鼻咽顶后壁的粉红色分叶状淋巴组织。形状上像一瓣弯弯的橘子瓣。 孩子腺样体肥大有两种: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 生理性肥大,不需要担心; 但如果是病理性肥大,就得及时诊治。 生理性腺样体肥大 在宝宝1岁左右时,腺样体开始发育。通常3~7岁左右,腺样体处于快速生长期,可出现生理性腺样体肥大。伴随年龄的增大会逐渐萎缩,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也不需要治疗。 病理性腺样体肥大 如果反复发生呼吸道炎症,腺样体就会反复受到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增肥,再也缩不回去了——这就是病理性腺样体肥大,请及时救治。 腺样体手术,风险大吗? 麻醉会有影响吗? 很多家长担心这么小的孩子做手术,经历麻醉,会不会变傻。 麻醉药的作用仅仅是阻断痛觉传导,暂时抑制患儿的痛觉反射和意识传导,不会对孩子大脑产生明显“破坏作用”。 这是一个大手术吗? 腺样体切除手术,现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微创手术了。 现在多是医生通过内镜经口,利用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不会对面部有任何损伤,术中基本可以实现不流血,同时手术时间很短,术后孩子一般没有明显疼痛感,术后护理也并不困难。 “小时候没治好,长大了更难治!” 小时候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很容易引起颌面骨的发育畸形和成人鼾症。 长期张口呼吸、打呼噜会引发胃食管反流、心律失常,还会加速血管硬化,影响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
▲图源腾讯医典 如果在儿童发育期,没有及时有效的纠正上述问题。成年后可能需要进行鼻中隔矫正手术,扁桃体切除术,把软腭向上提,也就是“腭咽成形术”。还有的要做“舌根后悬吊”,就把舌根往后拉,有的还要进行“下颌骨回缩”等“九九八十一难”,但这些问题已经无法根治了,熬人且痛苦。 腺样体肥大近期较为多见 市民纷纷留言询问: “应通过什么方式检查?” “几岁可以手术?” “治疗后会复发吗?” 瑞金医院逐一回复 ↓↓↓
医生提醒 如果发现孩子睡觉打呼,或持续张口呼吸,经常清嗓子等症状时,最好及时到医院做个专科检查,就能很快发现问题。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腺样体面容,建议在治疗腺样体肥大的同时,到口腔正畸专科纠正口腔错合畸形,进行相关功能训练,纠正口呼吸的习惯。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