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语「 发愤图强 与 发奋图强 」区别?及第成语。

 昵称503199 2024-08-07

成语简析

图强,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fā fèn tú qiáng)。ABCD式组合,连动式结构,发奋图强意思是: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出自《人民日报》1959.9.3。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图强,常用汉语成语,读音是(fā fèn tú qiáng)。ABCD式组合,连动式结构,发愤图强意思是: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出自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一般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区别

"发奋图强"与"发愤图强"这两个成语在日常使用中经常被交替使用,它们的意思非常接近,都表达了努力奋斗、力求上进的决心和行动。但是,从字面意思来看,它们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

  • 发奋图强:这里的“奋”指的是振奋、奋发,强调的是精神上的振作和积极性,有一种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来的力量和决心。整个成语意指通过振奋自己的精神和意志,来谋求进步和强大。它侧重于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强调内在动力的作用。
  • 发愤图强:而“发愤”中的“愤”则更多地包含了对现状不满、不甘落后的情感,有一种因不满或愤怒而产生的强烈决心和行动力。这个成语强调因为对外界某种不公或自身不足的愤慨,从而激起改变现状、力求上进的强烈愿望。它侧重于外部刺激引发的内部反应,强调情绪转化为动力的过程。

总的来说,两者都鼓励人们要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但“发奋图强”更偏重于内在自觉的振奋和努力,而“发愤图强”则更侧重于因外界因素刺激而产生的愤慨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实际使用中,两者很多时候可以互换,表达相近的意思。


成语信息

图片

【成语】:发奋图强

【拼音】:fā fèn tú qiáng

【注音】:ㄈㄚ ㄈㄣˋ ㄊㄨˊ ㄑㄧㄤˊ

【繁体】:發奮圖強

【近义词】:发愤图强

【感情】:发奋图强是褒义成语;

【释义】:
- 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出处】:《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用法】:发奋图强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同时在人生的路上发奋图强,逐步实现给自己订的第七个三年计划。”


成语信息

图片

【成语】:发愤图强

【拼音】:fā fèn tú qiáng

【注音】:ㄈㄚ ㄈㄣˋ ㄊㄨˊ ㄑㄧㄤˊ

【繁体】:發憤圖強

【近义词】:奋发图强、发奋图强;

【反义词】:无所作为、妄自菲薄、胸无大志;

【感情】:发愤图强是褒义成语;

【释义】:
- 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
- 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用法】:发愤图强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
- 老舍《鼓书艺人》十七:“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
- 他每日勤劳不懈,发愤图强,希望能有所作为。

【正音】:“发”,读作“fā”,不能读作“fà”。

【辨形】:“愤”,不能写作“奋”。

【辨析】:“发愤图强”和“卧薪尝胆”;都有“决心努力奋斗谋求富强”的意思;它来自典故;形象而又典雅。

【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学生周游列国讲学,来到楚国叶邑,叶公沈诸梁接待了他,他对孔子不怎么了解,就悄悄地问子路,子路一时不知怎么回答他。孔子事后得知就对子路说以后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