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勃《滕王阁序》真迹,因字迹太美被藏入宫中,溥仪逃亡都带着它

 三余字画 2024-08-08 发布于山东

中国历史上的大才子有很多,最令人惋惜的莫过于王勃了,他少年得志,文采风流,一篇《滕王阁序》冠绝古今。可惜的是,天妒英才,他在26岁渡海探望父亲时意外落水,受到惊吓,不久去世。倘若假以时日,相信他还会写出更多名篇,真称得上是文学史上的遗憾了。

从唐代以来,《滕王阁序》被文人墨客广为传颂,市井小儿都把它作为古文启蒙,今天的滕王阁景区,如果您能背诵此文,还可以免除门票。在书法界,《滕王阁序》也是众多名家热衷于抄写的题材,苏轼、文徵明、董其昌等人都写过数十遍。

若论用笔之精谨细腻、气韵之庄严华美,高垲所写的版本称得上是“金字塔尖”。学界认为,他这件作品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入门必临。原因有三:其一,以楷书写就,非常适合打基础;其二,笔法丰富而不过于高深,欧、颜、柳、赵的字用笔太过深奥,很难学习通透,写得时间久了还容易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最关键的是,此作是清代真迹,真实可靠,不会出现练习伪作而导致笔法误入歧途的境地。高垲,字子才,号爽泉,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生于浙江仁和。他自幼博览群书,尤其精于书法。后来干脆舍弃举子之业,专心钻研翰墨。

他在江南一带颇有名气,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都敬仰他的楷书。《滕王阁序》全卷纵28厘米、328厘米,每一个字都精雕细琢,被当地官员作为寿礼进献宫廷,皇帝看后龙颜大悦,钤印于其上,并藏进内府。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时,都不忘把它带着。

高垲的字主要取法于褚遂良、欧阳询、李邕、赵孟頫等人,他没有流于俗套,而是突破“馆阁体”局限,真正得古人真传。此作先凌空取势,在敛锋入纸,书写动作较多,衄挫、提按、蓄力、调锋一气呵成。行笔以中锋为主,笔画遒润多姿,起笔、收笔以及中截处理精到,没有直来直去的单调。

《滕王阁序》用笔方圆兼备,撇捺舒展、横画力能扛鼎,结字疏朗自然,左右两边高低错落,上下之间疏密得宜,平和中寓有几分险奇,庄严而不失灵动。纵观全卷,笔画、结字、章法、墨法精熟细腻,值得我们好好临摹学习!

而今,我们将高垲《滕王阁序》进行了超高清复制,见此作如见真迹,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