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评丨蹭流量的直播“小V”们

 觉叔说 2024-08-09 发布于安徽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很多新业态新群体,网络直播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存在,在其诞生后,便一路高歌猛进,成为顶流。
以前有句古话叫做:“时势造英雄”。现如今,互联网把世界各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徜徉在这片“蓝海”之中,有时候看似不起眼的一块小石子,泛起的涟漪会被无限地扩大,成为网络的焦点、人们热议的对象。
互联网不一定可以造英雄,但一定可以造“网红”。比起传统培养明星的方式,“网红”的产生有时具有偶发性,不管什么人,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网红”。互联网,让普通人的明星梦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关于“网红”的定位及评论,网络上各种声音纷繁杂乱、褒贬不一。人们常说,网红的尽头是直播带货,流量到最后还是要变现。这句话只是反映一种现象,并不带有批评的含义。但是,网红经济也是一种经济现象,不可能脱离经济规律而存在,也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除了直播带货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外,直播打赏也可以获得收益。现在网络上有各种直播平台,有流量的网红开个直播,会吸引部分人的围观,总有一些人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会心甘情愿地掏出口袋里的钱送出去。
但是,流量不是天生就有的,有很多没有流量的人也想通过直播获得收益,那他们必须就要去找流量、蹭流量。
前段时间,一个叫“姜萍”的平凡女孩因为在数学领域展现了超常的能力,一时间“火了”,除了网络上各种相关话题激烈讨论外,很多直播博主闻风而动,纷纷涌入了姜萍所在的村子里、家里,架起摄像机搞起了现场直播,窥探这里发生的一切,网上有人说连院子里的一只鸡都不放过。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2011年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名人“大衣哥”朱之文,至今还有不少人像是“上班”一样,每天定时定点到他的住处进行直播,如果看到“大衣哥”出门买个菜、或是扫个院子,两眼放光,一窝蜂的冲上去,像是看到了“行走的人民币”。

有人说,这是一种早已习以为常的异常景观。除了上述的例子外,还有诸如全红婵、拉面哥、“鹅腿阿姨”、“10元手冲咖啡阿姨”等等例子。
为什么这种异常现象会持续存在?简而言之,一句话可以概括:“无利不起早。”
自从直播“打赏”机制被发明出来以后,有了金钱的参与,就带有了经济属性,很多的直播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味地迎合部分受众的需求,于是很多“辣眼睛”“不适感”的直播就出现了。
网络上的直播“大V”因为有专业的团队包装设计,并且自身具有话题、流量,如果接个广告或者直播带货,赚个盆满钵满自然不在话下。但是,还有很多直播“小V”们,如果也想通过直播获得打赏,他们往往就选择去蹭网络上的热点,去直播围观“网红”的日常起居,虽然比起那些“大V”们,像是一个吃肉一个喝汤,但是他们几乎不用耗费什么成本,用一台手机开着直播,总有人会给他们打赏。
在当今流量可以变现的时代,人人都想从中分得一杯羹,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采用不恰当的方式,就比如围观直播,虽然拍摄行为整体上并不违反法律,但是会打扰他人正常的生活,有时会影响社会秩序,这是不善良的。
蹭流量的直播“小V”们其实可以认真反思下,为什么自己成不了“大V”,如果认真研究一下这些“大V”,除去极小部分靠一些噱头可以短时间吸粉外,绝大部分还是有内容的、有才智的,有可以吸引多数人共情的东西。这样看,而只会拿着手机四处去直播别人的生活过活,难道不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吗?
说实话,不论是直播带货,还是直播打赏,会给很多人一种感觉是,好像也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能赚很多钞票,自己辛辛苦苦搬了一天砖,不如开个直播一小时。长此以往,会对大众的就业观产生很大影响。最近看了一个新生代就业观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人,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网红”。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主选择谋生方式的权利,但是我认为还是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千万不要为了眼前的私利被蒙蔽了双眼。毕竟,是我们选择职业,而不是职业“裹挟”我们。
最后,奉劝那些靠蹭流量的直播“小V”们,还是踏踏实实的工作才是根本,不要看郭有才火了,董宇辉红了,羡慕眼红,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长,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命运,这泼天的富贵也不是每个人都接得住,即使有幸降临,前提也得是你要真有才。
20248

【做时代的发声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