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正式打响“反内卷”第一枪,中国市场破除内卷迫在眉睫!

 z55j03b55 2024-08-09

图片

730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风起于青萍之末,中央文件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每一个新的提法,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政策含义。

想当年,2017年发改委、央行、商务部曾敲响警钟,说咱们的企业在海外买买买太任性了,王健林还硬气回应“我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结果万达差点没缓过气来;2020年中宣部副部长一句“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反垄断大潮就来了;这次政治局会议的“防内卷”,更是史无前例的提法。

说实在的,适当内卷是好事,大家都拼一拼、提高提高。但当内卷变成一种“价格厮杀”的恶性竞争,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看看财新的生产指数,连续九个月都在扩张,7月份还稳稳站在荣枯线上。这说明啥?大家都在硬撑着比耐力,看谁先倒下。

没需求还生产,甚至扩大生产。这种宁可不赚钱也要把产量往上堆的做法,无异于互相递刀子。

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已经迫在眉睫,还好,国家已经看到了内卷背后的危机、开始出手了。

01
中国市场为何“卷”得如此疯狂?

一个犹太人在十字路口开了一个加油站,生意很好;第二个犹太人在左边开了一家餐馆;第三个犹太人在右边开了一家超市……最后整个区域都火了。换成中国人,第一个开了个加油站,第二、三、四个都来开加油站……最后都不赚钱,整个区域也凋敝了。

这是一个老掉牙的网段,但这样的故事却隔三差五就在中国产业界真实上演。

在中国,小到个体感受,竞争激烈、工作太“卷”;大到行业发展,“降价潮”汹涌,“卷榜单”“卷营销”层出不穷,恶性竞争商户&老板叫苦不迭。

店大欺客更是常见套路,品牌商各种压价、拖款,账期拖得比马拉松还长,打价格战的时候还不忘拽上供应商一起跳水。当时H大多少供应商被坑惨了,不是他们乐意垫资送货,而H大仗着自己体量大使劲儿压榨供应商,“私利最大化,成本甩锅,风险全民担”,最后留下一地鸡毛&几千亿欠款。

图片

即便是出海,中国企业仍然卷得不死不休。

当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风光无限,市场占有率直逼90%,可价格战一打,市场占有率直接跳水到1%;还有稀土,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23%,供应全球90%以上的需求,但中国却没有获得定价权,反而长期低价出口稀土;还有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钢铁业跟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砍价,结果谈判失败,成本不降反升,赔了夫人又折兵。

按理说市场经济是没有“内卷”说法的,毕竟优胜劣汰,总体上还是往前走的。但为什么我们却出现了这么严重的内卷现象?是经济学失灵了吗?不是,是规则失灵了。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卷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创新动力不足。

真正的竞争得是在产业布局、创新火花、工业美学,还有产品需求的精准定位上下功夫,这才是高质量的、能推动生产力向前的硬核力量,也是国家倡导新质生产力的精髓。

可现在呢?看看那些所谓的“卷王”,无法提升创新供给能力,所以只能被困在现阶段——“强者不强、弱者不弱”,最终只能以“价格战”“口水战”相互撕扯的方式保住份额,转向低层级的恶性竞争。说白了,就是野蛮生长、不讲规矩的混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其次是产能过剩,东西多得跟山似的,买家却不够分。有的甚至赔本赚吆喝,最后只能拿质量和服务开刀,就更别提什么研发升级了,恶性循环就这么来了。再加上外面逆全球化风一吹,出口路更难走了。低端产能只能往自己家里倒,内卷大战愈演愈烈。

图片

还有最重要的原因,在体制方面——部分地方政府也在卷。

招商引资卷、补贴优惠卷,地、钱、人、税全上,就为了那点GDP和税收,什么违规减税、低价卖地这些招儿都用上了。

有些行业大佬为啥爱打价格战?就是因为背后有地方政府撑腰,就说光伏那阵子,江西新余一年财政才十几亿,愣是借出两亿捧出个世界级企业。有的地方更绝,一分钱不出,直接帮你借钱建厂。

甚至为了招商引资,找没经验的人上马项目,还拍着胸脯说:“做不下去我们收,当投资了!”武汉那芯片产业的闹剧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一群门外汉,靠个空壳计划就把地方政府忽悠得团团转,最后成了国际笑柄。

此外,由于中国存在不少具有行政性垄断色彩的企业和事业,他们享受着“独一份”的待遇,自然是不卷的。可这样一来,市场里的企业就更苦了,旱的旱死,涝的涝死。资源都往大企业那流,小公司只能喝西北风。

所以说,“卷”在中国,是多种情形并存。

但这回中央提的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也不是说以后就别卷了毕竟国情和民情摆在这儿,温和竞争不太现实。

而是说——行政性垄断行业,该卷卷了;那种不顾一切、损害他人利益的卷,得重点整治。

02
如何真正有效打破“内卷”怪圈?
01

双轮驱动:政策引领供给侧与需求侧共振

具体来说,政策上得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双管齐下。

供给侧,得用政策来给企业指条明路,让它们别再盲目增加产能了,重点限制那些千篇一律的重复建设。同时加大力度搞联合重组,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组织体系。

特别是光伏、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这些行业,让它们强强联合,把竞争变成大企业、大集团之间的良性PK。

政府这边也得发挥信息优势,对重点行业来个深入研究,搞个市场产能的预测预警,引导企业和地方政府不盲目投资。

图片

需求这块也得加把劲,让那些过剩的产能找到出路。

比如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还能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也可以搞搞国际产能合作,把过剩产能往外送,比如往东南亚、中东非这些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也可以在美国和欧洲这些地方投资,保住企业的传统客户,缓解产能过剩的压力。

02

正本清源:斩断地方政府对市场的不当补贴

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说白了就是得让市场自个儿玩儿,优胜劣汰,政府那颗躁动的心和不停的手也得歇歇,让先进生产力唱主角,切实约束政府投资的冲动。

计划得给市场让位,特别是在成本这事儿上,得保证公平竞争,不能给特定企业开绿灯,税收优惠、财政奖励、补贴这些好处也不能偏心眼儿,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也得一碗水端平。

中央也得给地方让让步,地方政府欠企业的债这事儿得解决,不然民企心里没底,总觉得政府光说不练。

图片

然后是国企给民企让路现在很多国企手里攥着不少民企碰不到的香饽饽行业,还仗着资源和招投标优势,大举攻占竞争性领域,搞得不少行业民企都得靠边站。得划出些竞争领域,国企稍微收敛点。

计划让市场、中央让地方、国企让民企,这三“让”不到位,局面没法破。

03

生态重塑:激活行业竞争新格局

现在行业竞争有两大问题:第一,集成商爱玩低价中标那套,诱导企业玩低价竞争,看似省钱实则伤元气。第二,企业之间杀价竞争,最后大家都得趴下。毕竟覆巢之下无完卵,行业垮了,谁也跑不了。

得改改这竞争生态,让市场更健康,竞争更有秩序。

图片

首先,大鳄得给小鱼留点空间,那些行业老大、链主、强势企业得照顾照顾弱势供应商。善待供应链,就是善待自己,赋能供应链,就是给自己铺路。别老想着“榨油”,像那“税收鹅毛理论”说的,拔毛不叫疼,但拔多了,鹅也得飞。

其次,平台也得让让商家,特别是那些有网络效应的平台,得给商家、卖家留点甜头。今年跨境电商正火,但苦的是卖家,一半多的卖家收入缩水,三分之一的利润减半行业协会也得发挥作用,严防低价倾销这种事,让行业生态和竞争生态健康起来。

最后,是企业的心态要调整——水大鱼大的时代很难再现,放弃那些宏大激进、虚无缥缈的想法,静下心来夯实基座,待机再变。

04

蓝海战略:从血腥红海到广阔蓝海

过去讲低成本的竞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在同质化恶性竞争的情况下,企业自身能走的道路就是通过技术创新进行差异化或细分领域的竞争,走高质高价的路线。

要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创新就得支棱起来,以攻为守。

关键在于知识版权这把锁,尤其是设计和创新版权,得牢牢攥紧,这都是创新者的护身符,要是连这都不护着,难道要等市场自个儿去清理山寨货、或者让商家自己掏腰包请政府来打假?那不是开玩笑嘛?

没版权保护,没创造力的庇护,谁还愿意去创新?欧美那些牛气冲天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七大巨头的创新为啥那么牛?因为人家国家把创新看得比金子还重,保护得严严实实,连钱都买不到的那种。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不用窝里斗,都去外面开疆拓土了。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细分,细分产品、细分技术、细分市场,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从红海驶入蓝海,也是一个减少内卷的选择。

/

两千年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都是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社会进步、政治变革、文化繁荣,无一不是围绕生产力的提升而展开。

如今,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是时候反思:“何为国家的脊梁?何为真正的生产力之光?”

我们不能再满足于低廉的价格和泛滥的假货,而更应深思熟虑如何运用网络技术的力量,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起挑战,尤其是深度。

内斗已经让中国企业吃了太多苦头,在更需要团结的今天,这种苦头不该再吃了,更不应该再出现:“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一群中国人是条虫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有序的竞争,一种有节制的奋斗,一种健康的发展环境。

虽说卷是常态,但要有规。卷是奋斗,但需有度。卷是竞争,但不能恶性化,更不应该把靠资本、政策、身份获得的优势,用于大卷特卷。

当然,缓解内卷,非一日之功,亦非一策可解,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宏观上,要在供给侧和需求侧实施精准的政策调控。中观上,要优化行业生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微观上,企业自身也需思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从红海到蓝海的转变,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记住,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数量的堆砌,而在于质量的飞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