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这十二个穴位出自《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是由金代著名的道家和针灸家马丹阳提出。这些穴位分布在人体的不同经络上,可影响到身体的多个系统。 ![]() 三、天星十二穴包括以下十二个穴位: 1、三 里 穴 ![]() -可用以治腿肿、膝、胻(胫骨)酸。 -可治腹部因消化不良及水份不能良好地排泄而发生鼓胀。 ![]()
![]()
-可治喉头的血液循环差,不能吸气。 -可治发热、全身性蕁麻疹、瘾疹,改善免疫系统的功能。 4、合 谷 穴 ![]() 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原气驻留的穴道,是在身体上的一个非常大的穴道,位置在大拇指跟食指的中间这个虎口,虎口开叉的上面一寸。 -可治“疟病热还寒”,就是疟疾先热而后冷的打摆子。 要注意,合谷跟另一个叫三阴交的穴道,在孕妇身上要小心,有可能导致流产。
![]() 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位于膝盖的后面,大腿与小腿交会的腿弯处,又叫做“膕”的横纹正中央。 古时候把痹病分为三大类叫做风、寒、湿三痹,风痹是会走动的又叫做“行痹”,寒痹是会很痛的所以又叫做“痛痹”,湿痹是重着而不动的所以又叫“着痹”,风痹是于风所引起的血液脉络的不通,因此叫他做“风痹”或叫做“行痹”,它痛不固定一处,到处跑着痛。 -“膝头难屈伸”也可用这个穴治疗,不能够弯屈、也不能够伸展,那么“针入即安康”, 注意这个穴道不可以使用艾灸,因为它底下有一个很大的血管。 6、承 山 穴 ![]() -可治腰痛,痔疾、大便难,又能治“脚气并膝肿”。如果肢体展转疼酸,霍乱及转筋,扎了针就会痊愈。 ![]() 足厥阴肝经的俞穴,也是肝经的原穴,在足大趾二指之间的脚直上大约二寸,此穴可用以判断以及了解人的生死,在这个穴下方有一个动脉经过,如果发现这儿的血脉不动了,人生命就垂危了。 除了用太冲穴以外,还有一个穴叫做“三角灸”,在肚脐的下方,而左偏坠可以灸右边,右偏坠可以灸左边,再加上太冲穴,效果非常的好。 -可以治疗眼目似云朦,就是眼睛前面朦朦的,好像盖了个东西似的。 -它又能治腰痛。 ![]() -可治疗足抽筋,腰和臀部疼痛。 -可治突然的发喘,心区满胀; -又可治举步行不得,一动就疼,可考虑用昆仑穴治疗。 -昆仑加委中用来治疗腰背痛。 ![]() 是在胆经的穴道,在臀部腰下头胯的枢纽上侧边,是一个大穴道,环跳穴上面的肌肉肥厚,要用长的针才能扎到穴位,有的时候甚至要用到六寸长的针。取穴的方法比较特殊:侧卧,底下的腿弯曲,上面的腿伸直。 -可治从胯部连到小腿肚的疼痛;转身的时候又重又痛,根本就难以忍受的,可扎环跳穴。 ![]() 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膝的前下方有一条骨叫胫骨,胫骨后面的一条骨,现代医学叫做“腓骨”而中医学叫做“辅骨”,辅骨的茎突也就是一个小骨头,这个小骨头的前下方,有个洞,就称之为阳陵泉。 ![]() 是心经的络穴,在手腕上方一寸,也就是神门上一寸的位置,此穴可以治疗“欲言声不出”以及懊恼怔忡这一类的心理方面的毛病。 ![]() 六、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主治疾病,使用这些穴位时,通常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针灸手法或按摩方法。 |
|
来自: zgrzwd > 《针灸要穴单穴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