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一 渗漏点确定及补漏材料的选择 一 渗漏点确定 1 渗漏水量较大或比较明显的部位,可直接观察确定; 2 慢渗或渗漏水点不明显的部位,将表面擦干后均匀撒一层干水泥粉,出现湿渍处,可确定为渗漏水部位; 3 外墙、顶板、底板裂缝部位,无明显渗漏时,通过做粉笔标志的方式检查渗漏开展情况; 4 加强雨季及高水位期渗漏点的观测及确定。 二 补漏材料的选用 1 灌浆材料使用规定 1)注浆止水时,宜根据渗漏量、可灌性及现场环境等条件选择聚氨酯、丙烯酸盐、水泥-水玻璃或水泥基灌浆材料,并宜通过现场配合比试验确定合适的浆液固化时间; 2)有结构补强需要的渗漏部位,宜选用环氧树脂、水泥基或油溶性聚氨酯等固体强度高的灌浆材料; 3)环氧树脂灌浆材料不宜在水流速度较大的条件下使用,且不宜用作注浆止水材料; 4)丙烯酸盐灌浆材料不得用于有补强要求的工程。 2 刚性防水材料使用规定 1)防水涂料宜选用渗透剂产品,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用量不小于1.5kg/㎡,且涂抹厚度不应小于1.0mm; 2)聚合物防水灰浆的厚度不宜小于2.0mm; 3)新浇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及强度不应小于原有混凝土的强度。 ![]() 处理措施:“先止水后防渗漏” ![]() ![]() 附录二 渗漏注浆处理方式 1 外墙、顶板、底板、施工缝、固定式穿墙管裂缝 渗漏注浆作法 ①准备:材料、施工机具设备; ② 清除:根据渗漏水浸渍面,划分渗漏水区域,并清理渗漏水部位基面,铲除装饰面层至地下室钢筋砼结构层; ③ 布孔:施工操作人员从渗漏区域的一侧开始逐处查找漏点,标示的方法为:沿着裂缝的走向每隔10cm两边交替标记。明显渗漏的点、缝隙等处,应该沿渗漏处剔槽宽3cm,深2cm,然后用速凝型防水材料进行封堵抹平; ④ 安装注浆嘴:在布孔完毕后,对渗漏部位进行钻孔施工,在漏点旁3~4㎝处与基面保持45º角钻孔,孔径为注浆嘴的直径(一般为10毫米),钻孔深度为结构层厚度的1/2或1/3并稍微向裂缝处倾斜,直至有明水流出;然后在钻完孔的地方安装注浆嘴,安装时要尽量深设,只露出1~1.5㎝,并拧紧,表面设置密封材料封闭裂缝; ⑤ 注浆:注浆嘴连接注浆泵,注浆由电动注浆泵进行,并在注浆管的一端安装压力表,当注浆各孔段的进浆量小于5L/min,并达到设计压力后稳定10min,检查孔的吸水量每米小于1.0L/min时注浆结束,然后进行下一处的施工; ⑥ 封闭:注浆结束后,剔凿掉注浆嘴,然后用刚性防水材料封闭; ⑦ 检测及回复面层:做好基层处理,检查渗漏修补效果,符合要求后再进行面层封闭。 2 图集及现场做法
3 变形缝渗漏注浆处理 ① 首先拆除变形缝原结构,直到结构表面,并在变形缝两侧进行剔槽,对其表面进行打磨; ② 清理基层,清理缝内杂物,必要时用高压吹风机吹干净; ③ 嵌填聚硫密封膏,埋设橡胶膨胀止水条,若变形缝较深,可在埋设止水条前,填充泡沫棒,做缓冲层; ④ 在伸缩缝内填充堵漏宝,封口; ⑤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外部环境,安装外贴式止水带,并用钢钉垫片固定; ⑥ 恢复装饰层。 ![]() 附录三 设置导水沟槽渗漏处理方式 1 外墙部分 ① 剔凿:在后浇带两侧接缝部位进行剔“U”型槽,槽深5-8cm,槽宽3cm,清理凹槽,确保“U”型槽内无松散泥沙等杂物; ② 在底板与后浇带交接处(阴角)开凿一条排水槽,水槽导水至地下室集水坑内,水槽内用堵漏宝涂刷抹面; ③ 在“U”型槽内埋设PVC导盲管,PVC管四周开设圆孔,用无纺布包裹。埋设完成后,用速干水泥封堵“U”型槽; ④ 在后浇带两侧接缝外延各300mm以内涂刷一道1mm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和一道3mm厚聚合物防水灰浆,做防潮防水层使用;
2 底板部分 2.1 有回填土层 ![]() ① 在墙脚部位新做排水沟,挖除地面垫层及回填土至结构层表面; ② 排水沟宽度保证30cm宽,深度至结构层表面; ③ 在沟底新做5cm厚的细石混凝土垫层; ④ 排水沟的立面采用实心砖进行砌筑,砌筑时在底部错茬槽留,以便回填土中的水流到排水沟中; ⑤ 在排水沟内新做2mm厚的JS防水涂料; ⑥ 在排水沟内铺设鹅卵石进行滤水; ⑦ 排水沟与原地下室排水系统相连结,保证排水畅通; ⑧ 新排水沟上部新做排水篦子; ⑨ 针对地面大面积水部位开设横纵向排水沟(宽10-15cm、深5-10cm,间距根据现场情况设置),连接原有或新做的排水沟,将地面积水及时通过排水沟排走。
2.2 无回填土层 ![]() ① 根据现场渗漏情况,在墙脚部位或大面明水较多的部位新做导水槽; ② 主要与原排水设施相连通,或新做集水坑统一进行排水; ③ 导水槽宽10-15cm、深5-10cm,间距根据现场情况设置。 ![]() ![]() 欢迎咨询合作 技术标书 BIM建模 BIM深化设计 动画制作 视频制作 BIM创优 ![]() E·N·D ![]() 本期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