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宝带桥

 苏迷 2024-08-12 发布于上海
作者:上海龙公

宝带桥,别名长桥,是苏州市境内的一座桥梁,南北横卧于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口,与古运河平行,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宝带桥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代连拱石桥。

宝带桥由唐朝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故名宝带桥。又有说因桥似宝带浮于水上而得名。

宝带桥始建唐元和十一年(816),唐元和十四年(819)竣工投入使用。明正统十一年(1446)重新建设,形制与规模多基本沿袭至今。

清同治二年(1863),英军戈登驾舰攻打苏州,宝带桥连续倒塌。1956年,宝带桥修葺恢复旧观。

宝带桥桥堍呈喇叭形,桥两端原有青石狮一只,桥北有石碑亭和石塔各一座,第27孔与28孔之间水盘石上也有石塔一座。

桥下第14、15、16孔三孔的跨径加大,桥面也逐渐升高,第13至第17孔间桥面隆起形成弓形弧线,第15孔处为全桥弓形弧线的顶点。

全桥各孔均可通航,为适应大型船舶通过,在桥中部设3个大孔,其余均设小孔,这样可降低桥面,节省工程。

桥址地基软弱,采用木桩基,桩头间用石块嵌紧,上建较窄的条石墩基,坚实可靠,且不阻碍泄洪。

从北端计第27号墩是由两个桥墩并立而构成的刚性墩,能抵抗单向推力,这种应用连拱的方法,对其他若干个墩能起保护作用。

宝带桥是中国现存建造时间最早的古桥之一,历经一千二百年,与河北赵州安济桥、四川都江堰珠浦桥、广西三江程阳桥并列为中国四大古桥。

宝带桥不仅改善了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交通,而且因建造精巧,加上周围有青山绿水相衬,恰似飘动在水乡原野上的一条宝带,更显绮丽多姿。

乾隆在《过宝带桥有咏》写到:“金阊清晓放舟行,宝带春风波漾轻。孔五十三易疏泄,涨痕犹见与桥平。”

宝带桥的“多铰拱”及“被动压力”的利用都是中国劳动人民根据实践经验的创造成为修建拱桥的优秀传统,为世界各国所罕见。

2014年6月,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宝带桥是其中的重要遗产点之一。

​微服私行公众号  24.6.2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