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要他是个小人,不管他是否有权是否帮过你,你只有一个对策

 思维观察员 2024-08-12 发布于广东

01.

不可高看自己,更不可小看小人。

如果小人做过坏事,伤过你,现在你占了优势,你会放了他还是会收拾他?如果小人帮过你,你利用过他,现在你达成了目的,你又会如何对待他?

好比,跟着公司二把手起势的小张,为人尖酸刻薄,小心眼子特别多,动不动就给别人找茬、穿小鞋,弄得公司乌烟瘴气的。当二把手被外派后,现在你有权决定小张的去留,此时你会怎么做?

  • 你会开除他!坚决开除,以惩戒类似的行为和人员的出现,维护公司的正常氛围。

  • 还是会对他放任自流!觉得他之前之所以那样做是仗着二把手,现在二把手不在了,他应该会老实。

  • 或者把他收为己用!这样的人虽然很讨厌,但他知道谁是他老大,忠诚,办事有手腕。

再比如,你借助一个口碑不好的同事的支持,当上了公司的二把手,升职加薪获得了权力,此时你会怎么对待这位同事?

  • 你会和他组成搭子。你这次帮我了,下次我帮你,咱们相互帮助,口碑不口碑的不重要。

  • 还是会卸磨杀驴。感谢你的帮助,承诺你的我给你,之后咱们最好别再往来,保持距离。

他们都是小人,口碑都不好,但一类是伤害过你的,一类是帮助过你的,你会如何对待他们?为什么?

唐朝的桓彦范就遇到过第一种情形,结果他选择了放任……

02.

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张柬之、桓彦范等五人发动了神龙政变杀了武则天宠幸的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迫使她交出政权,还朝于李,归号为唐。

这时,对于如何处理武则天的侄子、被封为梁王的武三思,大家有了不同的意见。武三思性格跋扈,善于阿谀奉承,是出了名的小人。

政变的季昶坚持认为:

留着武三思是祸患,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在他的逻辑里——

如果斩草不除根,就会春风吹又生。

为了不让祸患有再生的机会。

------------

就必须斩草除根。

所以,武三思一定得杀,要彻底铲,以绝后患。

作为主谋之一的桓彦范却认为:

现在的武三思就像案板上的一块肉,留着他也不足为虑。

他的逻辑是这样的——

失去对抗能力的人,用不着担忧。

现在的武三思没有丝毫对抗能力。

------------

所以,不用担忧,用不着杀。

在他心里也一定觉得:即便留着他,他也不可能造成什么威胁,我治得了他。

薛季昶很无奈,很悲观,因为他坚定地认为:

如果不彻底铲除祸患,将来必然会遭殃。

现在不公开武三思的罪行将其铲除。

------------

将来必然会遭到他的报复。

后来,武三思靠着谄媚的能耐,逐步掌握了大权,弄得朝廷鸡飞狗跳。桓彦范后悔也为时已晚。

宋朝的赵汝愚遇到的则是第二种情形,结果他还想着与小人组搭子……

03.

在800多年前的宋朝,赵汝愚借助(志大才疏、争权夺利,善于打压异己的)韩胄的力量,拥立宁宗-赵扩当皇帝,当新老板。

那时赵汝愚的考虑很简单——

团结力量办大事。

拥立宁宗当皇帝是当朝大事。

------------

所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韩胄掌握一定的兵权。

------------

所以,要团结韩胄。

事成后,问题来了。夺权时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但治理朝政时得看人品和素养,这时怎么对待韩胄就让人头疼了。

当时的有志之士,像徐谊、叶适、朱熹等人都建议:谢而远之。

他帮了我们,我们不能卸磨杀驴,但可以满足他的愿望/欲望(他想当大将军,来酬谢他;然后疏远他,将他排除在朝堂之外,不让他掌握实权。

他们的逻辑很清晰——

别人帮了你,就应该感谢。

韩胄帮老板得到了宝座。

------------

所以,得感谢韩胄。

最好的感谢方式是满足对方的愿望。

韩胄的愿望是“当大将军”。

------------

那就封韩胄做个大将军。

但是……但是品行不好的人,最好不要掌握公器——不要掌握实权,因为——

权力越大,影响越大。

品行有问题的人掌握的权力越大。

------------

将来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也就越大。

可是赵汝愚不听劝,他认为:韩胄很容易控制。觉得自己比韩胄厉害。

孙猴子再能耐,也逃不出五指山。

韩胄再有能耐也就是个孙猴子。

------------

他逃不出我的五指山。

拿捏!他很容易拿捏,大家就不要担忧了。结果,还是让韩胄掌握了兵权。

最终,赵汝愚遭韩胄陷害,被赶出了朝堂,流放外地。

------------

其实,对待小人的方法说起来也简单:

有罪的,应该清晰、明白地公布他的罪状,坚决除掉;有功的应该奖赏感谢,并且在他尚未得势之前就疏远他,做好防范。

否则,后患无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