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泽霖论中医中药治疗胃溃疡

 厚朴康德 2024-08-12 发布于山东

忆家父陈耀堂教授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其腹痛喜按,得食则减,受寒则发,苔多薄白,舌质偏淡,故认为多属虚寒,以黄芪建中汤为主治疗,并重用肉桂多能获效。


对胃溃疡之属于虚寒者亦可用之。但胃溃疡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者较多,口苦舌干,苔多薄黄或黄腻,脘痛绵绵,迁延时日,则久痛入络者不可用黄芪建中汤,常用方为:苏梗9克,白芍15克,川楝子9克,炙甘草9克,制香附6克,全当归9克,川贝母6克,旋覆花9克,煅瓦楞15克,半夏9克。

偏寒加高良姜4.5克,吴萸1.5克;偏热加川连3克,姜山栀6克;吐酸水加左金丸3克,乌贼骨12克;便秘加麻仁12克,望江南15克;纳呆加鸡内金9克,谷麦芽各15克,苔腻加川朴、茅术各9克。有瘀加乳没各15克,失笑散(包煎)2克。

此外,对消化性溃疡的疼痛,常用乳香、没药,通过反复精制,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每次服3〜5个,对止痛有良效。

他认为消化性溃疡与皮肤上的溃疡一样,都可用乳香、没药(外用药名海浮散)来生肌收口,与今之用锡类散治消化性溃疡之原理相似,但此二药在内服时必须去除杂质,效果才好。

我曾问对消化性溃疡处方中为何常用川贝母,家父说这是丁甘仁先生的经验,当时也不知何故。但用之有效而沿用。今知川贝母有类似阿托品样的解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这一点也为我后来做的研究所证实,见:《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66,4:21》。

另旋覆花主治胁痛,胃脘痛流窜两胁时用之多效。过去丁先生常用旋覆新绛汤治胃痛之久痛入络者,现新绛药店已不备,此药是否应淘汰,似值得研究。家父还主张消化性溃疡治愈后,应防其复发,可用黄芪建中汤巩固一段时间,也可不服药,而以谷肉蔬菜,食养尽之。

消化性溃疡不宜吃酸物,因“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故过酸的水果、酸梅汁均不宜。食物应“热勿灼灼,寒勿沧沧”,平时宜多食粥,用糯米及山药粉煮粥常服有效。凡嘈杂善饥者,可用黑枣蒸熟,每次嚼服5〜6个即可。

我治消化性溃疡基本按照上述处方加减,但方中白芍与甘草用量均偏大,需用15克,炙甘草有时用至30克,取甘以缓之,也曾单用甘草流浸膏治消化性溃疡获效。

现知甘草中有生胃酮,可使胃黏膜获得再生,更信前人经验之可贵。但如用量过大见有水肿或高血压出现时(并不常见,比用生胃酮的副作用小得多)可以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排钠,即可防止。

对溃疡病之病痛剧烈者,常加乌贝散(乌贼骨80克,川贝母或大贝母15克,甘草5克)研粉吞,每次15克,一天3〜4次,常有效。据我们过去研究,乌贼骨的制酸作用优于氢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胃舒平等西药;胃气宜降,故方中常用旋覆花和代赭石,尤其是代赭石对止痛作用甚好,机理不明。

过去我在病房对某些病人曾有意识的在一基本方中加或不加代赭石,其止痛作用大异。在农村参加卫生工作队时,有时用鸡蛋壳,煅后研末,吞服3克,制酸止痛作用也佳。有时加红木香等份,共研细末吞服也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