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潍坊风云人物—厉文礼,从潍县县长到地方实力派、汉奸

 小园耕夫 2024-08-14 发布于山东

厉文礼(1905—1954),字郁周,化名周志诚,河北蓟县人,1927年4月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历任秘书、书记官、军法主任等职,1928年9月加入国民党。

民国潍坊风云人物—厉文礼,从潍县县长到地方实力派、汉奸

厉文礼

厉文礼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潍坊地区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也是抗战后期的汉奸头目,在潍坊地区横行十余年,其所辖兵力一度多达三万人,盘踞着十三个县的广大地盘,犯下了累累罪行,可谓是罄竹难书。

一、捕杀中共党员,制造白色恐怖

1930年8月,在山东军阀韩复榘的提携下,厉文礼初任诸城县县长,1932年6月调任潍县县长。厉文礼在任潍县县长期间,以镇压革命活动、捕杀中共党员为要务,使潍县党组织遭到极大破坏。

1933年7月,在叛徒宋鸣时(原中共临时省委组织部长)的带领下,厉文礼将中共潍县中心县委(领导益都、寿光、潍县、广饶等县的党组织)书记刘良才逮捕,杀害于白浪河畔。此外,厉文礼还逮捕多名中共地下党员。

民国潍坊风云人物—厉文礼,从潍县县长到地方实力派、汉奸

革命烈士刘良才(1890—1933)

1934年11月,厉文礼指挥军警包围潍县广文中学,将以该校教师身份为掩护的中共潍县工委书记乔天华逮捕,潍县党组织再次遭到破坏。乔天华遭受酷刑,“七七”事变后才得以释放。

民国潍坊风云人物—厉文礼,从潍县县长到地方实力派、汉奸

百年名校潍坊广文中学,始建于1893年,前身是北美长老会建立的乐道院

值得一提的是,1935年,时任潍县县长厉文礼主持拍摄了一部无声纪录影片《潍县大观》,较真实地纪录了30年代潍县工业、文教、商贸等的面貌,为研究当时潍县的政治、经济和民俗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二、借抗战之机扩充势力,游走于各方之间

1937年8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厉文礼被韩复榘任命为山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游击司令,11月,任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兼潍县县长,辖潍县、安丘、莱阳、平度、高密、诸城、益都、寿光、掖县、胶县、昌乐、昌邑、即墨等13县(1936年,山东省划分为十二个行政督察区,设立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关,后经多次调整)。

(一)弃守潍县,以抗日为名招兵买马

1937年12月,日寇自济南沿胶济线继续东侵,逐渐逼近潍县。1938年1月,厉文礼一枪未发,率部窜入安丘西南山区,司令部驻西崔岜峪村,以抗战为名,拉队伍、筹枪支,乘机扩充势力。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强,厉文礼成为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

1938年1月,韩复榘因消极抗战被蒋介石枪毙,青岛市市长沈鸿烈继任山东省政府主席。1938年4月,厉文礼被沈鸿烈委任为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兼保安司令,不再任游击司令。此时,厉文礼总兵力达到三万余人,兵力趋于极盛。

民国潍坊风云人物—厉文礼,从潍县县长到地方实力派、汉奸

沈鸿烈(1882-1969)

同时,厉文礼还参加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长康泽委任为胶东支队司令,被复兴社山东支社头子秦启荣委任为胶东大队队长,管辖昌乐、潍县、高密、平度、安丘、昌邑、莱阳等县的复兴社中心组。

(二)在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利,制造“鲁东行辕事件”

1938年冬,沈鸿烈在设置鲁东行辕(驻地莱阳县),下辖第七、八、九三个专区,以其湖北同乡卢斌为行辕主任,厉文礼为副主任,苟孟龙为秘书处长。卢斌与厉文礼分属CC系和复兴社,两派之间素来不和。

莱阳县隶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是厉文礼的势力范围。然而,莱阳县作为鲁东行辕的驻地,县长王鲁风直接听命于鲁东行辕,厉文礼一概不能插手。厉文礼为巩固自己的地盘,另派亲信王海如为莱阳县县长,赶走了王鲁风。卢斌对此不满,电请省政府撤销王海如莱阳县县长职务,保荐苟梦龙接替。

王海如得知后,怒不可遏,1939年2月,在厉文礼的支持下组织人马袭击了鲁东行辕,杀害了卢斌、苟孟龙等多人,制造了震惊全省的“鲁东行辕事件”,国民政府颜面扫地。

“鲁东行辕事件”后,沈鸿烈撤销了厉文礼的第八区专员职务以示惩戒。然而,有枪就是草头王,厉文礼改换门庭,投入国民党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门下,任第二纵队司令。

(三)频繁制造摩擦,并与日寇暗通款曲

虽然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是厉文礼属于国民党顽固派,组织“剿共工作队”,坚持反共。1941年,厉文礼先后逮捕了中共安丘县委代理书记潘墨卿、潘希贤,青年部长王映光,党员张俊千、张守仁等人,杀害了中共安丘县委宜传部长李锡三、县委委员叶之枞等人。

1942年,厉文礼先后派副官田煦宽、参议徐协元等人,通过日军谍报员横田与潍县、益都、坊子等地的日寇秘密订立互不侵犯条约,消极抗日,并共同制订反共对策。

三、投降日寇,为日寇侵略效劳

1943年2月,厉文礼在安丘城顶山战役中被日军俘虏,遂率部投降日军,8月被汪伪政府任命为鲁东和平建国军司令,共辖伪军一万余人,司令部设在安丘县夏坡村。

民国潍坊风云人物—厉文礼,从潍县县长到地方实力派、汉奸

安丘市城顶山,因山顶有齐长城而得名

厉文礼投降日军后,极力为日军侵略效劳,多次配合日军扫荡、屠杀抗日军民,帮助日军抓壮丁、建碉堡等。例如,1944年12月7日,厉文礼部3个团2000余人,袭击安丘县娄家庄村,杀害群众11人,抓走20人,烧毁民房80余间。

四、厉文礼的覆灭之路

(一)讨伐厉文礼,歼灭其主力

1945年6月初,鲁中军区集中五个团共计万余人的优势兵力,发起讨伐厉文礼战役,向以夏坡为中心的据点发起了强大攻势。

民国潍坊风云人物—厉文礼,从潍县县长到地方实力派、汉奸

1945年八路军春夏攻势

夏坡周围设中小据点20余处,形成集团式防御体系,是厉文礼的核心据点。6月5日黄昏,鲁中军区以主力部队分路插入厉文礼防御纵深,包围夏坡及其周围主要据点,割断其防御体系。经两天一夜战斗,攻克夏坡。

8日夜,鲁中军区3个团挥师北上,打击昌乐伪军张天佐部,一度攻入鄌郚镇由于当地群众受张天佐胁迫逃之一空,鲁中军区部队进入无人区,给养补充困难,加之翌日晨2000余日伪军自潍县、昌乐、安丘增援,再战不利,遂主动撤出,厉文礼部乘机占领夏坡。

民国潍坊风云人物—厉文礼,从潍县县长到地方实力派、汉奸

昌乐县鄌郚镇

17日,日伪援军回撤。鲁中军区部队分三路扑向夏坡及其两翼。西路直逼临朐城,攻克多处据点,歼保安队千余人及日军1个小队;东路经长途奔袭,出敌不意直插安丘、景芝镇间,全歼伪军1个团另1个守备队,解放景芝镇,并争取厉文礼部第十团韩寿臣部1800余人反正;中路对夏坡实施重点围困并连续攻击,夏坡伪军被迫逃窜。

讨伐厉文礼役于27日胜利结束,共歼日伪军7300余人,克据点60余处,解放安丘以南、景芝以西、临朐以东1700平方公里的地区。厉文礼部大部被歼,率残部龟缩至潍县县城。

(二)困兽犹斗,制造景芝事件

1945年6月,八路军鲁中部队一举打垮了厉文礼的伪鲁东和平建国军,解放了安丘县大部地区,并在景芝镇设立淮安县(1950年改称潍安县,1953年潍安县并入安丘县)。

民国潍坊风云人物—厉文礼,从潍县县长到地方实力派、汉奸

厉文礼通过盘踞在安丘城的十六团团长王子春,派遣中队长孙松山(1947年被人民政府处决)混入刚建立的淮安县大队,窃居副排长职位。

1945年9月15日,中共淮安县委在景芝镇天主教堂召开会议。担任警卫工作的孙松山伙同董志华等人绑架淮安县委书记陈克、组织部长刘铭等12名干部,连夜押解至安丘城献功,陈克、刘铭等7名主要干部被押送至潍县杀害,中共淮安县委遭到严重破坏。

民国潍坊风云人物—厉文礼,从潍县县长到地方实力派、汉奸

为纪念陈克而建的景芝革命烈士纪念碑

(三)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枪毙

日本投降后,厉文礼被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委任为诸安昌潍警备司令,同时被戴笠委任为诸安昌潍先遣军司令。11月,又担任国民党山东省府顾问。厉文礼余部被国民党山东省保安一师师长张天佐收编,厉文礼成为光杆司令。

1948年3月,潍县解放前夕,厉文礼由潍县逃往北平匿居。

1950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纠正镇压反革命活动的右倾偏向的指示》(简称“双十”指示)。10月15日,公安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公安会议,部署镇压反革命运动。

民国潍坊风云人物—厉文礼,从潍县县长到地方实力派、汉奸

潍坊公安战士将反革命分子押往城外执行枪决

1951年2月,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厉文礼被北京市公安局逮捕。1954年1月21日,昌潍人民法院判处厉文礼死刑立即执行,当日即在安丘县夏坡村执行枪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