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言公子与柒公子 净几延清赏,把卷坐生闲爽。曾闻九节通灵,幽香绮石,自得同高尚。枝黏玉屑花轻放,不是风尘相。寄托林泉雅致,流水怜飘荡。——青门引·菖蒲花 这是明代文人高濂的词。书斋净几,供一拳石,石上生一株蒲,苔痕斑斓,幽香淡发。对几静赏,寄心林泉,不入风尘,是很雅致的事。 ![]() 文人的生活就是这样,对风月关心,对虫鸟关心,对花草关心……在那些似乎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文人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审美标准,让世间万物各自展现出生命最美好的样子,这是一种平等心,也是对生命的关怀与敬重。居室设计的不好,便看不到美好的月光;鸟喂的不好,便看不到靓丽的毛色,听不到婉转的鸣音;蒲草养的不好,便置案清供,也难生林泉清趣。 ![]() 我们读《遵生八笺》,感受明代文人的雅致生活。或调摄身心,或案头清供,或四时游赏……美无巨细,高濂都不厌其烦的一一记下。今天追寻中式雅致生活的人读来,会因不用在黑暗中觅寻古人风雅表示欣喜感动。他给我们引导了一条明代文人的审美路线。 美或许是世界的,但一个民族的美应该是有记忆、有传承的,应该是是既包容又独立的。 ![]() 我是一个养蒲卖蒲的人,对蒲草相对熟谙,今天索性摘取《遵生八笺》高濂玩蒲草的部分谈一谈。 “菖蒲之种有六:金钱、牛顶、台蒲、剑脊、虎须、香苗。”在明代,文人玩的蒲草大盖有六个品种。其中金钱、虎须仍然是我们今天所玩最多的品种,而由于日韩品种的引进,如蝉小川、贵船台等,我们玩的品种更多了。 “看蒲之法,妙令勿见泥与肥为上。”不要在蒲草盆景里看到泥土与肥,见泥肥便不雅观。蒲草赏山野气,漫点苍苔,配以湖石,石顽草净,青翠入目,就有了山水的灵气。古人培养植物用的都是有机肥,肥浮盆面,赏蒲人看到会生出很差的观感。 ![]() “勿浇井水,使叶上有白星,坏苗。不令日曝,勿冒霜雪,勿见醉人油手,数事为最。”高濂认为养蒲草不要浇井水,会起白星病。不要暴晒,也不要冬天暴露在霜雪中,更不要用油污的脏手触摸。所以养蒲夏天要遮阳,冬天须避寒。蒲草生山涧溪畔,濯濯清流,肃肃山音,喜幽喜净。蒲草忌油污,油污损叶烂根。而不用井水一条,须分情况,久弃不用或汲水补水少的老井,水中细菌尤多,不宜用来滋蒲。若井常用常新,地下之水寒凉清冽,未尝不是灌蒲好水。 “种之昆石、水浮石中,欲其苗苍翠繁衍,非岁月不可。”明代蒲草附石,昆石是标配。文震亨在《长物志》中也提到因为昆石性暖,最宜附蒲。曾见苏州蒲展,有一拳昆石附虎须者,石隐苔痕,蒲石浑然一体,玲珑古雅,真可称宝。蒲草生长很慢,欲其郁郁葱葱,还真须待得岁月之功。 ![]() “往见友人家有蒲石一圆,盛以水底,其大盈尺,俨若青璧。其背乃先时拳石种蒲,日就生意,根窠蟠结,密若罗织,石竟不露,又无延蔓,真国初物也。后为腥手摩弄,缺其一面,令人怅然。”这是高濂认为好蒲草的典范,也是为什么前文会说最忌“醉人油手”。亲见美好的东西毁灭,会生出很深刻的遗憾与悲哀。 ![]() “大率蒲草易看,盆古为难。”养蒲最宜古盆,从审美角度讲,因为古盆有静气;从养蒲角度讲,古盆无火气,用于养花不燥。高濂又用大段讲用盆心得:“若定之五色划花,白定绣花、划花,方圆盆以以云板脚为美,更有八角圆盆,六角环盆,定样最多,奈无长盆。官窑哥窑圆者居多,长盆亦少。方盆菱花葵花制佳,惟可种蒲。先年蒋石匠凿青紫石盆,有扁长者,有四方者,有长方四入角者,其凿法精妙,允为一代高手。流传亦少,人多不知。又若广中白石紫石方盆,其制不一,雅称养石种蒲,单以应石置之,殊少风致。亦有可种树者。又如旧龙泉官窑盈三二尺大盆,有底冲全者,种蒲可爱。若我朝景陵茂陵,所制青花白地官窑方圆盆底,质细青翠,又为殿中名笔图画,非窑匠描写,曾见二盆上芦雁,不下绢素。但盆惟种蒲者多,种树者少也。惟定有盈尺方盆,青东磁间或有之。均州龙泉有之,皆方而高深,可以种树。若求长样,可列树石双行者绝少。曾见宣窑粉色裂纹长盆,中分树水二槽,制甚可爱。近日烧有白色方圆长盆甚多,无俟他求矣。其北路青绿泥窑,俗恶不甚经眼。更有烧成兔子、蟾蜍、刘海、荔支、党仙,中间一孔种蒲,此皆儿女子戏物,岂容污我仙灵?见之当破其坦腹,为菖蒲脱灾。”明代盆景用盆如瓶花清供一样讲究,高濂认为恶俗的盆子配不上蒲草,要砸掉,语气既激进又可爱。大概极致的审美,是要有一点点偏执的。 ![]() “山斋有昆石蒲草一具,载以白定划花水底,大盈一尺三四,下制川石数十子,红白交错,青绿相间,日汲清泉养之,自谓斋中一宝。” 高濂自己在山斋中养了一盆蒲草,蒲草附昆石,以定瓷水底载之,至于川石数十子,亦可能为山中溪流(川)石子,日汲泉水浇灌,风神韵目。高濂因其身份在明代是一个很富有的文人,所藏骨董字画,珍器宝玩,不在少数。而偏以蒲草定为斋中一宝,可见其对蒲草的喜爱之情,珍视之意。 ![]() 瓢观公众号 24.6.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