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再问:升降不前,愿闻其故,气交有变,何以明知?岐伯再答之。 岐伯曰:昭乎哉问!明乎道矣。气交有变,是为天地机,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又有五运太过,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运抑之,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运抑之。 ——《黄帝内经·素问遗篇·本病论篇》 一、岐伯曰:昭乎哉问!明乎道矣。 此为岐伯对被尊奉为圣帝、大神灵的黄帝之问的敬赞之辞。 “昭乎哉问”类似于“明乎哉问”,昭则有若天日昭昭之明。黄帝作为善问者,不蔓不枝,问及于质,直指问题核心,故为天师岐伯所敬赞。在整个《黄帝内经》中,类似的赞辞还有悉乎哉问、远乎哉问、妙乎哉问、窘乎哉问,等等。 黄帝之问何以值得“昭乎哉问”之敬赞?得有所凭据,否则易流于谄媚之辞,是故岐伯补充说此问乃是“明乎道也”,明则不昧。 道无所在而又无所不在,但此处显然是特指“天道”而言,因为本遗篇通篇都是在围绕着天道六六之节的上下升降、迁正退位问题展开的。 二、气交有变,是为天地机 “气交有变”即“升降不前”之谓。 “是为”用以引出“气交有变”的缘故,并对应黄帝上文“升降不前,余闻其故”之呈请。 “机”若机括,时至则机发。 气交有变之缘故,在于“天地”轮转之“机括”出了问题。天者,司天三气,地者,在泉三气,“机括”受阻,则机不得发,升降不前。 问题是,是什么东西阻碍了“天地机”的正常机发呢? 岐伯指出了两种阻碍“天地机”的情况如下。 三、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 一种情况是天元九窒的原故。 岐伯以地九室窒抑“天地机”的例证说明之。 譬如,司天右间欲降下而前为新岁在泉左间,但由于受到相应地九室刑克之气的阻碍,天地旋运之机受阻,则天气不得降为地气,是为“地窒刑之”。“地”者,地九室;“窒”者,窒抑;“刑”者,刑克。 例如,本遗篇大论后文有言“丑未之岁,厥阴降地,主窒地皛,胜而不前”。上一遗篇《素问遗篇·刺法论》亦有言:“木欲降而地皛窒抑之,降而不入”。丑未之岁,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其正常天道六节之位序如下图所示: 丑未之岁的上一岁是子午之岁,岁际轮替,天地旋运之机发用。子午之岁的司天右间厥阴欲降下而成为新岁丑未之岁的在泉左间。如下图所示: 厥阴属风木,地皛属金,金胜而刑克木,则子午之岁的司天右间厥阴风木之气受地皛室金胜之气窒抑刑克之,而不得降下而为新岁丑未之岁的在泉左间,是为“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 地九室之具体含义,待参详后文相关文本时再解读之,暂且按下不表。 另外,岐伯这里并未提到“但欲升而不得升者,天窒刑之”的情况,升降不前,知其一则知其二,故岐伯不在赘言。 四、又有五运太过,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运抑之 “又有”表示这是“天地机”受阻碍的第二种情况。 天在上(司天),地在下(在泉),运居中(五运),五运作为中运位居天地之中,甲丙戊庚壬等阳干者,运太过则先天时而至,乙丁己辛癸等五阴干者,运不及则后天时而至。 譬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甲申、甲寅岁“上少阳火 中太宫土运 下厥阴木”,如下图所示: 甲寅甲申之岁,土运太过,土运之气先天时而至,土胜刑克太阳寒水,则甲寅甲申之岁的在泉右间太阳寒水不得交司于天而升前为新岁乙卯乙酉之岁的司天左间,由于中太宫土运太过窒抑太阳寒水之故,是为“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运抑之”。 五、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运抑之。 同理,中运太过亦可窒抑司天右间不得降前而成为新岁在泉左间,譬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庚子、庚午岁“上少阴火 中太商金运 下阳明金”。如下图所示: 庚子庚午之岁,金运太过,金运之气先天时而至,金胜刑克厥阴风木,则庚子庚午之岁的司天右间厥阴风木不得交司于地而降前为新岁辛丑辛未之岁的在泉左间,亦是由于中运金运太过抑之的原故,是为“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运抑之”。 阻碍“天地机”升、降不前的问题已分别阐明之,分久必合,岐伯下面将进行总结性论述。 明日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