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有一种习俗,叫“酒宴两亲婆,种稻亲家公”。 也就是说,但凡一家有喜事,亲家婆一定会来帮忙做饭,洗碗等。 农忙的时候,亲家公不请自来,干活了,也不要钱。 这亲家互相帮助,其根本是为了促进两个大家庭的关系,从而让儿女们可以顺顺利利过日子。 尤其是在小夫妻常年外出打工的情况下,亲家在老家能够和睦相处,那就省去了很多的麻烦,起码让人很放心。 顺着农村的习俗,我们进一步探讨一下:作为有儿子的家庭,你应该如何做,才能让亲家关系变好呢? 建议你,留下以下几个心眼,这不是心机,而是做人的格局。 01 如果儿媳是独生女,请鼓励她多关照娘家。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家庭,不再是兄弟七八个,而是独生子女。 也有一些家庭,只有一个女儿。 这就可以判断,女儿是妥妥的传家人,不仅能继承父母的一切,还要照顾父母的后半生。 若男方家庭,还坚持“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这就显得很不厚道了。 古人把女婿当成半个儿;在独生女家庭,把女婿当成一个完整的儿子。就是岳父母家庭很穷,但是对女婿的爱护之心,是不会少的。 你作为男方家庭的父母,应该引导儿媳儿子去尽孝,而不是自私自利地把儿子儿媳锁定在自己身边。 我的一个老同事,儿子儿媳都是公务员。儿媳是陕西人,并且是独生女。 但儿子结婚之后,老同事买了一个小公寓。 儿子不解:“这有必要吗?” 老同事说:“这是送给儿媳的。她的父母在乡下种地,总有一天会变老,需要照顾。这小公寓,就给她的父母。” 一晃过了多年,儿媳把父母从陕西接到湖南,一大家人在一座城里,互相关照,日子也暖暖的。 有这样一句话:“不会心疼的,心疼儿子,会心疼的,心疼儿媳。”
儿媳尽孝,还真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大家都出点力,帮助了儿媳,就是帮助了自己的大家庭。渡人渡己,这样的道理,在家庭里,也是适用的。 02 如果儿媳有弟弟,请防备她做扶弟魔。 有一段时间,关于“弟弟娶妻6个姐姐每人随礼4.8万”的话题,被大家热议。 安徽的张某,在结婚的时候,六个姐姐都来了,每个随礼四万多,但是客人们发现,姐夫们都没有来。 有很多网友就评论,说:“讨厌这样的习俗,让姐夫当了冤大头,这笔钱在农村是一年的收入,还不算吃喝。” 还有人说;“姐夫为什么没有来,大胆地想。” 弟弟结婚,姐姐随礼,这不是奇怪的事情。但是用随礼的方式,把家底掏空,都给了弟弟,这就奇怪了。 很明显,多数的人,是讨厌“扶弟魔”的。儿媳在婆家生活,却拼命把钱财都给了娘家的弟弟,或者把钱财都给了父母。 一旦遇到扶弟魔,那么婆家就很难富起来,也会长期被亲情关系困扰。 作为公公婆婆,对于儿媳的行为,应该予以提醒。 在亲家交往的过程中,应该深度沟通,针对双方家庭存在的问题,以后要如何改变,都应该有一些可行的方法。 在沟通之后,如果亲家无动于衷,儿媳也不会改变。那么公公婆婆就应该学会“自保”了。 其一,对儿子儿媳应该尽量少花钱,也不要持续性供养孙子。把钱财留住,用来自己养老。儿媳现在是扶弟魔,若以后要孝顺公公婆婆,难度是很大的。 其二,给儿子一些建议,不管儿子听不听。也引导儿子,在经济上有所保留,学会夫妻之间的协商。 其三,保持和儿子儿媳的距离,避免彼此的矛盾扩大。毕竟,老人不能去拆散儿子的家庭。 总的来说,无法改变儿媳儿子、亲家,那就多改变自己。 03 就算儿媳很不好,也不要对亲家抱怨。 很多公公婆婆,一开口就说儿媳多糟糕,不做家务,或者做家务不认真;喜欢打麻将,应酬;工作不上进;花钱厉害等。 在街坊邻居群里抱怨,除了导致儿媳被人指指点点,就没有别的好处。 在亲家面前抱怨,这就更没有好处了。换位思考一下,儿媳到你家,好不好是你的评判。亲家是很心疼女儿的,不会看到什么缺点,也会包容缺点。 父母有护短的习惯。你作为公公婆婆,挑剔了儿媳,就会引发亲家护短的习惯,从而导致亲家关系变得很糟糕。 任何时候,人无完人。你不要指望儿媳很完美,让你满意。只要你的儿子不嫌弃,作为父母,就应该包容儿媳。 抱怨就像一只飞进嘴里的苍蝇,会让你特别难受。 对于儿媳的言行举止,常常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糊涂就是真爱。 04 学会“留心眼”,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从家庭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问题,不要得过且过。 平时,不动声色地观察儿子和儿媳的感情,持家的方式;也考虑儿媳娘家的具体情况;想一下几个老人,在走不动的时候,如何过日子,如何减轻儿女的负担。 做一个善良,却带着一点锋芒的老人,帮忙有方法,有尺度,这就是真正的德行。 亲家是半路亲戚,又涉及到儿女、孙辈的幸福,相处好了,无不裨益。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