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机枪是一种用于射击中近距离集群或单个有生目标的火力支援自动武器,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能伴随步兵作战。轻机枪口径不超过8毫米,有效射程一般为600~800米,重量在15公斤以下,发射步枪弹或机枪弹,火力强度和持续性略逊于重机枪。 ![]() 麦德森轻机枪 1902年,丹麦步枪综合制造厂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挺轻机枪,因为研制单位改名为麦德森公司,所以这款机枪命名为麦德森轻机枪。由于轻机枪自重小、机动性强、能单兵携带,因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军工业发达的国家纷纷研制这种武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迅速在各国军队中普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轻机枪已经成为军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技术相当成熟,本文来介绍一下二战几个主要参战国装备的轻机枪,看看究竟谁的性能更好。 ![]() DP轻机枪 苏联捷格加廖夫轻机枪简称DP轻机枪,是1928年装备的一种火力支援武器,因为采用圆形弹盘很像唱片,所以该枪绰号“留声机”。DF轻机枪特点是结构简单,全枪只有65个零件,制造工艺要求不高,适合大量生产。该枪全长1.27米,枪管长0.605米,口径7.62毫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每分钟600发,实际射速90发左右,弹盘容弹量47发,全枪总重12公斤。·该枪缺点是弹盘装弹费事,还有就是射速太慢。 ![]() 九六式 上图这挺配刺刀的奇葩轻机枪,是日本南部枪械制造所吸收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的技术,对供弹系统进行改进后研制的九六式轻机枪。该枪于1936年装备日军,总产量4.1万挺,是日军在二战期间使用的自动武器,全长1.07毫米,枪管长度0.55米,口径6.5毫米,发射速率每分钟550发,枪口初速每秒735米,采用30发可卸式盒状弹匣,总重9公斤。当时的日本军队拼刺刀上瘾,竟然给九六式轻机枪装上刺刀,这种事全世界只此一例。该枪缺点是开放式供弹系统容易进沙土和污垢土,在恶劣环境容易卡壳,并且射速也不快。 ![]() 布伦轻机枪 1935年,英国恩菲尔德兵工厂购买了捷克ZB26轻机枪的生产权,经过改进后于1938年生产出一种新型自动支援武器,命名为MKI布伦式轻机枪。该枪口径7.7毫米,全长1.156米,枪管长0.535米,初速每秒743米,理论射速每分钟500发。布伦轻机枪的原型捷克式轻机枪容弹量只有20发,因此布伦式轻机枪采用25发梯形弹匣,30发弯曲弹匣,100发双层弹盘。该枪缺点是射速慢,影响作战效能,但可靠性高,因此在二战期间大量装备英联邦国家。 ![]() MG34通用机枪 上图这挺机枪,是德国在1935年开始装备部队的MG43通用机枪,虽然该枪加装三脚架后,也可以作为重机枪使用,但其基本设计和主要用途仍然是轻机枪。因为MG43机枪通用性强,较高的射速能提供接近重机枪的火力密度,能够在不同作战环境下灵活切换使用。MG34机枪作为轻机枪使用时自重11.05公斤,口径7.92毫米,全长1.22米,枪管长度0.62米,枪口初速每秒755米,射速每分钟800-900发,采用50/200弹链或75发弹鼓供弹。 ![]() M41轻机枪 上图中这款武器,是美国陆军在二战期间配备的M41约翰逊轻机枪,由兰斯顿武器公司研制,1941年被美军采用。这种轻机枪的重量真是轻,自重只有5.9公斤,全长1.1米,枪管长0.56米,口径7.62毫米,枪口初速每秒830米,射速每分钟900发。由于M41轻机枪采用反冲复进机构,这种设计能够减少机枪的后坐力,从而提高精度和连发射击的稳定性。M41机枪性能不错,缺点是该枪射速较快,但长时间射击后枪管难免会稍微有点变形,在激烈的战斗中枪管难以保证及时更换,就会影响火力输出。 ![]() 综上所述,在二战期间这几个主要参战国使用的轻机枪,德制MG34机枪性能更好。因为这款枪射速高,供弹方式灵活,还能快速更换枪管,这样就保证了火力持续性。后来德军虽然装备了MG42机枪,但MG34机枪继续生产,因为该枪紧凑,更适合在工事、碉堡、装甲车辆等狭小空间内使用,特别是当使用弹鼓时,MG34机枪的瞄准基线可以进一步降低。不过该枪缺点是制造工艺复杂,材料使用贵重金属,加工费时费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