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4 23:30贵州 在我们的心目中,李白一生以笔为舟,以梦为帆,遨游于诗词的汪洋大海之中,一生留下了无数璀璨夺目的篇章。 据传,李白一生创作诗歌多达3000余首,这个数字,不管是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海中,还是今天纷繁复杂的文坛上,都足以令人叹为观止。 更为令人惊叹的是,尽管朝代更迭,时光消逝了千年,可李白的这3000多首诗中仍有990首佳作流传至今,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 在这900多首诗中,每一首都是李白对生命、自然、爱情、友情乃至宇宙万物深刻感悟的结晶,更是他才华与激情的喷涌。 而在他这才华与激情喷涌而成的900多首诗中,有一首吹捧美人的诗歌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横空出世。千百年来最为受人吹捧,这首诗就是《清平调词三首·其一》,其诗如下: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此诗背景:公元742年,一直都在为仕途而奔波的李白终于等来了唐玄宗的诏书,进京担任“供奉翰林”一职。 这个职位虽然位卑权小,可是对于42岁的李白来说,这意味着做官的机会终于到了,所以他忍不住发出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 做了“供奉翰林”之后,踌躇满志的李白以为英雄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此时的他,还是乐意做唐玄宗的御用文人的。 转眼到了公元743年,唐玄宗携杨贵妃于沉香亭赏牡丹。此时正值春天,春风一来,人如春花,春花似人。 如此情景,让唐玄宗顿时来了兴致。李龟年看到了,也准备率领他手下的伶人们用最美的歌舞表演,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助兴。 不过,早已看惯了宫廷歌舞的唐玄宗却说,名花之中,妃子在侧,怎可用旧日乐曲?遂命龟年持金花牋,宣赐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 哪知李白前一夜喝得酩酊大醉,此时依然酒气熏天,醉意朦胧。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是被人们誉为诗仙的大诗人,哪里轮得上他着急呢? 只见他醉眼惺忪,跌跌撞撞,在人群中只瞧了宛如牡丹初绽的杨贵妃一眼,便抓起笔来开始即兴创作。 只是须臾的功夫,李白那深刻隽永的诗篇便飘飘洒洒地落在纸张之上。名传千年的三首《清平调词》就这样横空出世。 而这三首诗一出来,便取得了杨贵妃的欢心,唐玄宗也是非常的高兴,他认为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词》写得比他见过的所有学士所作的诗都好! 深度赏析:本文我们重点赏析一下李白的第一首诗。首句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描写了杨贵妃的衣裳灿如霓裳,曼若轻纱,紧紧簇拥着温润如玉的贵妃。 这里的一个“想”字,我们可以理解为:“见到了天上的彩云,便想到了贵妃灿如霓裳的衣裳;而看到了迎风而绽的牡丹,便想到了贵妃绝美的容貌。” 也可以理解为:“贵妃绝美的衣裳就像那变幻莫测的云霞,而她那无与伦比的容颜,则像那世间最美的牡丹。” 随后的“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描绘了拂槛的春风,吹拂着沉香亭畔的牡丹,使之千娇百媚,娇艳欲滴,华美无比。 此处的“风露”,象征着君王之恩泽,使得受到玄宗宠爱的人,如春风之下的花儿一样,更显生机与活力。 在这开头的这第一二句中,李白借云裳、花容、风姿、露华,描绘了杨贵妃之绝美。 那么,杨贵妃美到什么程度呢?简单来说就是衣袂飘飘,宛若仙人,容颜更是倾城倾国,映照大唐。 这样的比喻,真可谓是新颖生动,引人遐思。令人仿佛穿越到了千年之外,站在沉香亭畔,亲眼目睹了杨贵妃的风华绝代。 最后两句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描绘了贵妃之美,超越了眼前无比美丽的牡丹,宛若仙姝降临。 那这样的仙姝到底是什么样的的人呢?我想,她如果不是群玉山头飘逸仙子,便是西王母瑶台之上的神女,梦幻般令人心醉。 事实上,杨贵妃既非群玉山头飘然若仙的幻影,亦非瑶台月下偶露峥嵘的神女,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美人。美人如花花与人,花如美人,两者交相辉映,妙不可言。 李白之所以有这样的比喻,是因为他的想象超乎寻常,且他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得他的思绪飘向了云端,幻想触及了西王母所在的玉宇琼楼,以及瑶池仙境。 所以,他用“若非”设问,以“会向”作答,实则是以肯定的口吻说:如此超凡脱俗之美,唯天界可有,或为群玉山巅的轻舞仙子,或为瑶台月下闪耀的神女。 其中的玉、瑶、月等词本来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比喻,但是李白用在此处,却显得特别的与众不同,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精妙绝伦。 而李白之所以这么写,是因为杨贵妃确实美艳无双,使得李白见到杨贵妃的第一眼,便被她绝美的容颜深深地震撼,心中也一下子涌现出创作的灵感。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白的神思也一下子被带向了云端之上,使得他将杨贵妃喻为天女降世,飘落在牡丹环绕的沉香亭畔。 而李白在创作的过程中,其手法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让人一读了此诗,便感觉这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觉得是一种心灵的触动。 我们之所以有了心灵的触动,也是因为李白的思绪。这思绪如同不羁的野马,时而驰骋于金碧辉煌的皇宫,时而飞跃至云雾缭绕的玉山瑶台。 总之,在李白的这一首《清平调》中,现实与梦幻,在他的笔下无缝衔接,编织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致,实在是摄人心魄。 使得千年过去了,李白的诗却依旧在人们心间回响,而他的诗不仅是对杨贵妃美貌的赞歌,更是对他所在的时代的热情歌颂。 只可惜李白“才高运蹇”,他虽因这三首诗而被唐玄宗高度赞誉,可他的一生仍然是一部才华与命运交织的悲剧,充满了无尽的坎坷与波折。 所以李白终其一生,他想要的辉煌仕途终究与他背道而驰。而他一生最值得骄傲的,只有他那不朽的诗作,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引领我们向前行。 特别是他吹捧杨贵妃的这首仅28字肉麻情诗,不仅妇孺皆知,人人能诵,更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璀璨夺目。 它让我们领略到李白才情横溢与真挚情感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壮丽与辉煌,历久弥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