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对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还心存芥蒂的话,那么他建立了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大概可以让你稍微平息一下不平之心情。其实仔细想来,相较于在他黄袍加身之时起了巨大作用的弟弟赵光义(赵匡义)来说,他的预谋也好,杯酒释兵权也罢,这跟他的智谋有关,毕竟都是兵不血刃,没有伤及无辜,且拉开了北宋以及后来南宋经济文化繁荣时代的序幕。 南唐灭亡,后主李煜和小周后随赵匡胤去了京师。赵匡胤对李煜还算不错,封了“违命侯”,赐了礼贤院,日常供给丰厚,他想善待降王,做给天下人看。 他欣赏李煜的才情,随口都能吟出李煜的诗词;他常常和李煜切磋诗词,他有两句描绘月亮的得意之句: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 所以,他对李煜美貌的小周后彬彬有礼,尽管内心喜欢却没有打小周后的主意。而他的弟弟赵匡义则就不同了。他的哥哥对李煜的李煜的客气不以为然,他不仅调戏了李煜的舞娘,妃子,还对小周后不礼,最后竟然还将邪念之手伸到哥哥的爱妃花蕊夫人身上。 赵匡胤对于弟弟的行为是虽然恼怒,但是他是一个有大志的人,他为大局考虑,忍气吞声。然而,弟弟并不领情,在他心里,他觉得自己可以让哥哥黄袍加身,也可以让自己黄袍加身。于是,在公元976年,赵匡义和哥哥赵匡胤把酒言欢,是夜,哥哥喝醉,弟弟留宿,当夜哥哥赵匡胤暴死,次日天明,赵匡义继位称帝。后来他又担心赵匡胤的儿子和弟弟赵廷美抢他的龙椅,依法炮制弄死了亲侄子赵德昭、赵德芳、赵廷美。 那个心存善意的哥哥赵匡胤死了,那么天下就是赵匡义的了,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喜欢李煜的舞娘,李煜的妃子,李煜的小周后了。赵匡义召召小周后“例随命妇入宫,一入辄数日”,野史记载他将小周后留在自己寝殿行不耻之事,命画师躲在账后,将他的行为画出来。正史没有记载这么详细,只记载说小周后: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意思是,每一次从赵匡义寝殿出来,大哭,一边哭一边大声骂李煜不能保护自己的女人,声音很大,后主一般都是躲远一点,不听。 李煜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是“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的诗词像秋风一样吹遍了每一个角落,在士大夫中也是频频传诵,赵匡义恼了。他恼李煜的风度,恼李煜的彬彬有礼,恼李煜的诗词让士大夫们欣赏,他想杀了李煜,但是他毕竟是赵匡胤封的“违命侯”。 他在他再一次凌辱小周后,李煜写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后,他赐李煜毒酒一杯,送李煜上了路。赵匡义的恶行是恶有恶报,也是现世报,不久之后,他于契丹战,一败涂地,后妃被掳去做了奴隶,他自己身中两箭,后箭疮发作,要了他的命,在李煜死后的九年,也去世了。 而他的后代,在靖康二年也就是1127年,北宋灭亡之时,金人在北宋宫中大肆蹂躏了宋徽宗宋钦宗的妻妾女儿侄女妃嫔宫女数千人。 ~END~ 码字不易,请帮忙点点“赞”和“在看”感谢关注 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