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荷|思考之一|一毛不拔

 新用户4050Dx5r 2024-08-18 发布于湖南

孟子嘲笑杨朱,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我们这个民族,嘲笑杨子一毛不拔,嘲笑了两千多年了,将其视作极端自私的代表。的确,拔你一根毫毛,而天下得利,你都不干,你还是人吗?可是,万事不能细想。如果细想,里面麻烦大着。假如你愿意干,人家追问,砍你一根手指,天下得其利,你干不?你假如仍然干,人家继续追问,砍你一只手,天下得其利,你干不?假如你仍然干,那么人家继续追问,砍你的头,天下得其利,你干不?

的确,在大公无私者眼里,这事儿仍然得干。所谓牺牲我一个,幸福十四亿人。而大公无私,为国家设定的对公民的最高道德要求,同时,又是最普通的倡导。

仔细思考,我们会发现,大公无私,一直存在于我们这个民族的道德体系中。

湘乡东山书院有副对联云:公毕方将私治,师严然后道尊。公毕私治,其思想来源于周时的井田制。“井”的中央是公田,四周是私田。大家得先种公田,然后种私田。这种制度,在帝国时代(亦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封建时代。而封建时代,形容两千年的皇家历史,很不准确。因真正的封建,该是夏商周三代)的家族中,痕迹十分明显,民国时,家族还有些残存,同时,又被孙中山放大,云:天下为公。那时的家族,大都有自己的公田。族人得先种公田,然后才能种私田。公田收获的粮食作用有三:一是以备荒年,二是救助本家族的鳏寡孤独,以及贫困者,三是供养家族子弟,尤其是子弟中的优秀者读书。这个供养,是寒门产生贵子的前提,假如没有家族的供养,寒门想出贵子,只怕得拿石头打天。

应该说,真能大公无私,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是大写的人。

但,在帝国时代,所谓“公”其实是最大的私,亦即皇家的私。公毕私治,也就是先为皇家的私,而后才能为自己的私。在今天,最大的公,无疑是全国人民。但有一个问题,若别有用心者,打着“公”的旗号,实质是谋私利,也就是要你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中饱我的私囊,情形又将怎样?若这种人多了,尤其是有权力的人中这种人多了,社会将是怎样的社会?想想,还真正叫人毛骨悚然。

我们再仔细思考,会发现,一毛不拔的“毛”,属于私权力范畴,而天下,无疑属于公权力范畴。再往下思考,更会发现,私权力和公权力如果定边界,恰恰就应定在这“毛”。也只有以“毛”作为边界,公权力和私权力才会各守本份。也只有这样,公民的个体作为社会法人时,与国家作为社会法人时才能平等。而这个平等,恰恰是现代社会的标志。没有这个平等,你说是现代社会,打死我也不信。因为只有这个平等确定了,公权力才不会要求私权力无节制让渡。没有这个平等,不但公权力可以要求私权力“拔毛”,还可以要求私权力”剁手指”,”砍手“,直至”砍头“。因为口号是如此地堂而皇之:牺牲你一个,幸福十四亿人。更可怕的,是别有用心者,可以打着公权力的旗号,要求你“拔毛”,“剁手指”,“砍手”,“砍头”,口号照旧是堂而皇之:牺牲你一个,幸福十四亿人。

这么说来,一毛不拔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力,是蛮正当的事了。

点击俺的相片 即可阅读

中篇小说《孙家虎》

楚荷简介:湖南省湘潭县晓霞山人,现住湘潭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