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基础知识 1.导致厌氧池酸化的原因有哪些? (1)负荷冲击;(2)温度变化大;(3)进水PH值不稳定,变化幅度大。 2.厌氧生物处理中,有机废水尤其是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途径主要取决于废水的性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易于生物降解的;(2)难生物降解的;(3)有害的。 3.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 (1)温度;(2)污泥龄与负荷;(3)搅拌和混合;(4)营养和C/N比;(5)氮的守恒与转化。 5.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仪器误差、操作误差、方法误差、试剂误差。 7.细菌的特点是什么? (1)变异性,(2)群体性,(3)竞争性与共生性。 8.容量分析根据反应的性质可分为四类; 酸碱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 10.溶液标签的内容? 配制日期 、浓度 、配制人。 11. 常见试剂的质量分为那四种规格: 优级纯 分析纯 化学纯 实验试剂 14. 标准溶液的配制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定溶、标定。 17.好氧菌适易的温度与PH值范围各是多少? 温度20-30 ℃,PH值6.5-9.0。 18.运行中对厌氧处理应从哪方面检测? (1)进出水的PH值;(2)COD;(3)SS;(4)温度;(5)产气率;(6)VFA。 19.影响CASS系统硝化反应的指标有: (1)溶解氧;(2)温度;(3)PH值;(4)污泥龄(5)重金属及有害物质。 20.生物脱氮的原理? 污水中的氮一般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等四种形态存在。污水脱氮主要采用生物法,其基本原理将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酸氮、硝酸氮,再通过反硝化作用将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22. 在DO<3mg/l情况下,是否可以通过减小曝气量来减轻二沉池中污泥上浮现象? 答:不能,污泥上浮不是曝气量过大造成的,即使曝气量大,大量气泡完全可以在曝气池出水槽和二沉池进水口前释放掉的。这种情况下减少曝气量会使二沉池内污泥缺氧而发生反硝化甚至厌氧,加剧污泥上浮。 23.什么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正常的活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当污泥变质时,污泥不易沉降,污泥的结构松散和体积膨胀,颜色异变,严重时,污泥外溢、流失,处理效果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就是污泥膨胀。污泥膨胀主要是丝状菌大量繁殖所引起的。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主要有:污水中营养物质不平衡,缺乏氮、磷等养料;溶解氧不足;水温高;PH低;泥龄长;负荷过高等等。 24.二沉池大块污泥上浮的原因? (1)硝化污泥 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造成原因是由于在曝气池内硝化进程较高,反硝化不足,曝气池出水含大量的硝酸盐氮,进入沉淀池后,在沉淀池底部产生反硝化,硝酸盐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气体脱出附着于污泥上,从而使污泥比重降低,整块上浮。 (2)腐化污泥 腐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并有强烈恶臭。产生原因为二沉池有死角,造成积泥,时间长后,即厌氧腐化,产生H2S、CO2、H2等气体,最终使污泥向上浮。 25.各种字符所表示的意思: (1)COD—化学耗氧量; (2)BOD—生物耗氧量; (3)HRT—水力停留时间; (4)SS—悬浮固体; (5)TSS—污水中总的悬浮物; (6)VSS—挥发性悬浮物; (7)MLSS—混合液活性污泥浓度; (8)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 (9)SV—污泥沉降比; (10)SVI—污泥容积指数; (11)SRT—污泥停留时间; (12)VLR—容积负荷。 26.什么是生物处理? 就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助好氧和兼性的作用来净化废水的方法,其主要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及相当的污泥。 27.什么是水力停留时间(HRT)? 指进入反应器的废水在反应器内平均停留时间。 28.什么是体积指数(SVI)? 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分钟后,1克干污泥所占的体积。 29.什么是污泥沉降比(SV) 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 30.什么是容积负荷(VLR)? 表示单位反应器容积每日接收的废水有机物的量。 31.甲烷菌种的特点? (1)对培养的要求不高,一般的营养盐、二氧化碳、醇和氨都可作为碳氮源; (2)对温度的适应范围窄,甲烷菌在一定的温度内被驯化后,温度波动2℃就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3)对PH值适应范围最佳PH值6.8—7.2。 (4)甲烷菌专一性很强,各种甲烷菌只能代谢有限的 种有机物。 32.调节池的作用? (1)缓冲车间排水量,确保后续处理设备进水均匀,不受污水高低峰流量及浓度变化的影响; (2)对悬浮物进行沉淀。 33.如何保证厌氧处理有稳定良好的处理效果? (1)各厌氧池进水流量相等,并确保连续进水; (2)防止厌氧池接受冲击负荷; (3)努力降低进水悬浮物浓度; (4)保持厌氧池内温度稳定,切忌急剧变化; (5)及时排泥,防止出水悬浮物升高,但是做到合理排泥,防止排泥过度,尽量延长污泥在反应器内停留时间。 34.厌氧消化按温度条件,可分为哪三类?我公司污水处理采用的是哪一类? (1)温度为5-15 ℃,称为低温消化; (2)温度为30-35 ℃,称为中温消化; (3)温度为50-55℃ ,称为高温消化。 35.厌氧生物处理中为何要控制PH值? 因为微生物对PH值变动十分敏感,PH值突变会引起细菌活力下降,PH值低于控制下限并持结实续时间长,会导致甲烷活力丧失,产酸菌大量繁殖,厌氧反应器会严重酸化。 36.温度改变对细菌有何影响? (1)温度升高至上限会导致细菌死亡,如果时间太长即使温度恢复,细菌的活性也不会恢复。 (2)温度下降至低限,会导致细菌活力下降,温度恢复后其活力也不会恢复。 38.罗茨鼓风机的启动步骤? (1)对待启动风机手动盘车2-3圈,判断风机是否有异音及卡涩现象。 (2)开启氧化池各段布气阀门及连通阀。 (3)开启风机出气阀。 (4)确认无误后合上风机电源,按启动按钮启动风机。 (5)风机启动后,观察其电流是否正常,各部位温度是否正常,进风是否正常。 39、CASS池的工艺? 采用间歇反应器体系的连续进水,周期排水,污泥回流,延时曝气的好氧活性污泥工艺。 41.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原理? 在水样中加入已知量的重铬酸钾,在强酸介质下,以银盐作催化剂,经沸腾回流后,以试亚铁灵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未被还原的重铬酸钾,由消耗硫酸亚铁铵的量换算成消耗氧的质量浓度。 42.污水实验中各试剂所起的作用? 重铬酸钾:氧化作用,硫酸-硫酸银:催化作用。 43.使用容量瓶的注意事项? (1)在精密度要求高的分析中,容量瓶不允许放在烘箱中烘干,或用加热的方法使容量瓶中物质溶解。 (2)不要用容量瓶存放配好的溶液,配好的溶液如果需要存放,应放到干净的磨口试剂瓶中。 (3)容量瓶长期不用时应该洗净,把塞子用纸垫上,以防时间过久塞子打不开。 44.滴定管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洗涤; (2)涂油 ;(3)试漏 (4)装溶液和赶气泡; (5)滴定时,尖嘴部分插入锥形瓶下1一2厘米(滴定速度3一4滴/米) 45.硫酸___硫酸银的配制方法? 向1L硫酸中加入10g硫酸银,放置1一2天,使之溶解并混匀,使用前小心摇动。 46.影响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条件? (1)废水性质(C:N:P=200:5:1) (2)污泥负荷率 (3)水力负荷率和产气负荷率升流条件 (4)碱度 47.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浓度为C(1/6K2Cr2O7)=0.2500mol/l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将12.258g在105℃干燥2小时后的重铬酸钾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48.试亚铁灵指示剂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解0.7g七水合硫酸亚铁于50 ml水中,加入1.5g啉啡啰啉,搅动至溶解,加水稀释至100ml。 49.SS的测定方法? 将在105℃烘干1h的滤纸冷却后称量,吸取溶液50ml过滤,待其过滤完毕后,放入105℃烘箱内烘干2h,取出后冷却称量记录质量。 50.厌氧消化无机抑制性物质:(1)氧;(2)氨氮;(3)硫化物及硫酸盐;(4)无机盐类;(5)重金属。 51.水样的保存方法? 水样要采集于玻璃瓶中,应尽快分析。如不能立即分析时应加入1:1硫酸, PH<2、温度4℃下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多于5天,采集水样的体积不低于100ml. 52.悬浮物对厌氧处理有何不良影响? 污泥床反应器一般用于处理溶解性有机物,对于难消化的非溶解性有机物在较高负荷下,易在反应器内沉积,减少了反应器的有效体积,而且使甲烷菌活性降低易导致污泥上浮,同时使出水的悬浮物含量升高,严重影响了厌氧处理效果,困此必须严格控制进水中悬浮物的含量。 53.UASB反应器中颗粒污泥形成的重要性? (1)提高沉降性能,防止污泥流失。 (2)颗粒污泥能长期停留在反应器中,具有较长固体停留时间,可缩短水力停留时间,使反应器有很高的处理效果。 (3)颗粒污泥形成后,可提高污泥抗温度、PH值变化及负荷冲击能力。 (4)颗粒污泥形成有利于产甲烷活性。 54.什么是化学好氧量?(COD) 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化学氧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氧量称为化学耗氧量。 55.测定COD步骤? (1)取20.00ml混合均匀的水样置于加热管中,准确加入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及数粒小玻璃珠或沸石,从冷凝管上口慢慢加入30ml硫酸一硫酸银溶液,轻轻摇动加热管,使溶液混匀,加热2h(自开始沸腾时计时) (2)冷却后,用90ml蒸馏水冲洗冷凝管,总体积不得少于140ml,否则因酸度太大,滴定终点不明显。 (3)溶液再度冷却后,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溶液的颜色由黄色经蓝绿色至红褐色即为终点,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 (4)测定水样时,以20ml蒸馏水,按同样步骤测空白实验,记录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 56、酒石酸甲钠溶液的配制方法? 称取50g酒石酸甲钠(KNaC4H4O6.4H2O)溶于水中,加热煮沸以除去氮,放冷定容至100ml。 57.厌氧消化的基本原理? 有机物在厌氧条件下降解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酸性发酵阶段和碱性发酵阶段。酸性发酵阶段中,废水中复杂的有机物质在酸性腐化菌和产酸菌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由于有机酸的积累PH值下降。此后由于有机酸和溶解性含氮化合物的分解使酸性减退,PH值升至6.6—6.8左右。碱性发酵阶段中参与作用的微生物是甲烷菌,酸性发酵的代谢产物,在甲烷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污泥气,由于有机酸的迅速分解PH值上升,其最佳范围为6.8—7.2。 58.什么是厌氧消化? 在无氧的条件下,借助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污染物,其分解的主要产物是以甲烷为主的沼气以及少量的污泥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