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汕头“三元饭堂”火了,9年,30万份盒饭,分文不收,网友:又是被陌生人善意破防的一天!

 普象工业设计 2024-08-20 发布于上海

九年,坚持做一件事,是什么体验?

最近一则「三元饭堂」的报道,在象君朋友圈炸了锅,

没有门槛,

无论年龄,

不分贵贱,

来,就有免费的盒饭吃。


天下真的有免费的午餐吗?

在三元饭堂,有。

这家位于广东汕头的饭堂,自2016年向周边孤寡残疾者开放免费午餐和晚餐,

一天两顿,全年无休。

一做,就是9年。




9年,2920天,30万份盒饭

事情开始于2016年,三元饭堂的发起人——肖毅,常跟着公益团队慰问老弱病残,

春节期间,一位眼盲的老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老人因为看不见,平时就靠亲戚朋友煮好饭捎带给他,

一盘菜吃三天,发霉了,看不见,继续吃。


肖毅心里不是滋味,一了解,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

眼睛看不到的,腿脚不灵活的,生活自理都有困难,何况做饭?

他一琢磨,与其给这些人送米送油,不如直接煮好饭菜给他们送过去。

就这样,每天三四十份盒饭,送到乌桥岛老人手中,

一送,就是几个月。


直到7月24日,三元饭堂正式成立。

取名的过程很有意思,肖毅在与朋友递烟时发现,男人之间你来我往,一根烟三块钱,

这钱省下来,就是一份盒饭的成本,

他和朋友一合计,抽点便宜的烟,把省出来的钱做盒饭。


上午十点,三元饭堂的厨房里,已经传来了锅碗碰撞的声音,

灶台上,师傅麻利地翻炒,

大桌边,义工们利索地分装,

每天至少三个菜式打底,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十一点左右,陆续出现排队领餐的身影,

店门前的景观,和其他餐厅的,并无区别,

义工们双手递上盒饭,老人们接过后说声感谢,

来往之间,没有歧视,没有施舍,唯有善意涌动。


九年间,三元饭堂三次搬迁,从十几平米的小铺,到三十余平米的店面,

更大的厨房,更齐全的设备,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

菜场的阿姨总给蔬菜打折,

鱼虾肉摊的老板会提前处理好食材等饭堂来取,

附近的商家也常常拎着东西来,放下整大袋的鲜虾和三文鱼,不留姓名,转身就走。


回忆刚成立的三元饭堂,那时只有四五个人帮忙,

如今,义工队伍壮大到了50多人,

9年,2920天,30万份盒饭,

这不只是一个数字,是日日夜夜,汗水流过眼睛,不放弃的坚持。




自己淋过雨
更想给别人撑伞

饭堂门口,红红火火,

可看不见的饭堂里,故事同样深刻。

九年情谊的店员——刘老姨
77岁的刘老姨,是三元饭堂资历最老的义工,

在乌桥生活40年间,她和残疾老伴相依为命,

捡塑料瓶换四五百块钱,是他俩一个月的收入,

迫于生计,刘老姨来到了三元饭堂领饭。


领着领着,刘老姨就成了三元饭堂的店员,

每天洗菜,烧菜,打扫卫生,一天两顿,365天不缺席。

她享受这般忙碌的生活,更喜欢人们叫她一声——

“老姨”。


被误会的善人——陈阿姨
60岁的陈阿姨,是饭堂的店员兼派送员,

每日穿梭于街头巷尾,挨家挨户送上尚且温热的盒饭,

可也正是她骑车穿梭在小巷里的镜头,让她陷入了舆论的漩涡,

视频中她骑着废弃的共享单车,被网友辱骂“损坏公物”。


饭堂老板肖毅,为了替陈阿姨发声,特意跟拍了她的一天,

丈夫尿毒症去世后,她靠做小时工和手工活,赚取微薄的收入,

家住在老片区,破破烂烂的外观,早已与这个发达的城市格格不入。


但她的家附近,整日逗留着十来只流浪猫,

路过的邻居都说——

“她是很好的人,你们多拍拍她”。


为了改善陈阿姨的生活,肖毅帮她开通了微信,在视频号上定时发布串珠视频,

希望有人看见了,喜欢了,前来购买,增加陈阿姨的收入,

让她在有生之年,靠着自己的双手,搬进一个干净整洁的房子。


两轮上的硬汉——吕大叔
56岁的吕大叔,因为小儿麻痹,双腿残疾,

每天,他就划着两个老旧的轮子,出门乞讨为生,

那日,大雨滂沱,路上行人缺缺,吕大叔全身湿透,出现在了饭堂门口,

因为他怕义工等不到他来领饭,着急。


看着吕大叔领了盒饭,淋着雨匆匆离去的背影,肖毅想为他做些什么,

于是,肖毅找朋友定做了一辆电动车,方便吕大叔出行,

但收到礼物的大叔,言辞闪烁,并不愿意收下车子,肖毅一琢磨,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哪个乞讨的人,会开着这么“好”的车呢?

肖毅和朋友商量一番,最终决定替大叔联系广告商,把广告贴在小车背后,以增加他的一部分收入。


这样双向奔赴的温暖,在三元饭堂的门店外,持续发生着,

永不迟到的新鲜鸡蛋——司叔
70岁的司叔,孤身一人,收废品为生,

每日光着膀子瞪着三轮车,收满一车旧物,尽管不值几个钱,

他没什么收入,翻的也是脏乱不堪的垃圾堆,却多年来坚持给饭堂送新鲜的鸡蛋。


这就是「人情」,

接一顿热乎饭,还一盒新鲜鸡蛋,

付出和得到,也许永远不对等,

但在善意面前,哪估得上计较?




“我们给予的只是一个盒饭”

三元饭堂在默默无闻的第九年,迎来了“爆红”,

自媒体博主的来访,让饭堂在互联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争议,还是来了。


曾经历一个月倒贴4万块的肖毅,那时也觉得不过如此,

可当网络的闲言碎语摆在面前,他却深感无力。

有人说,老板一定很有钱,不然谁会有精力做这些?

但现实中,肖毅屡次创业失败,开过奶茶店,饭店,都倒闭了,

开三元饭堂,是内心的驱使,他始终认为,做善事不需要准备,哪怕手里只有几块钱,也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


也有人说,既然是做公益,有必要用鲍鱼这类食材吗,怕不是摆拍吧?

但事实是,饭堂偶尔会给老人加餐,

捐助的金额多,就吃得好些,捐助的金额少,鸡蛋青菜也是一餐。


也有人说,谁知道排队领饭的人里,有没有趁机占便宜的?

肖毅摆摆手,他理解的公益盒饭很简单——

“其实,我们给予的只是一个盒饭,

不希望别人要把自己的'伤疤’拨开给我们看,才能得到一个盒饭。”


开饭堂九年,肖毅见过太多人情冷暖,

他始终觉得,相信是很珍贵的力量,

骨子里自带汕头人重情义基因的肖毅,把三元饭堂当成自己家,

家里来了客人,多添双筷子,

敞开门,让今夜无处闲话饮茶的邻里,都进来吧。

图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