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寨遗址年代为距今大约6600—6400年,比殷墟甲骨文早了三千年。有的文盲就说这不是文字,而是符号。 符号你妹! 抱雪斋反复证明,至少一万年以前,中国浙江上山文化的有虞氏就已经拥有高度成熟的文字,殷墟的甲骨文只不过是全盘接受了这套一万年以前的文字体系。 有虞氏的鲜明特征,就是实行瓮棺葬,尤其是实行儿童瓮棺葬。姜寨遗址,就是大量出现了瓮棺葬,是有虞氏部落的最典型遗址。 凡是瓮棺葬出现之处,必然是有虞氏生存之地,也必有文字出现。 姜寨陶器上的这个字是什么字?倒过来看,一目了然,这显然是一只青蛙或蟾蜍的造型,也就是甲骨文里面的“黽”字。 ![]() 这是明明白白的文字,和商代甲骨文里的“黽”字一模一样。 ![]() 对比一下,姜寨的这个六千多年前的“黽”字笔画简洁规范,更像是成熟的文字,而殷墟甲骨文里这个三千多年前的“黽”字反而则更像是图画。 当然,六千多年前的姜寨的也有类似殷墟甲骨文的“黽”字,长这样。 ![]() ![]() 不能说十分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 这就是象形文字的好处——哪怕过了一亿年,我们也能认出这个“文”表示的是什么形象。 姜寨的有虞氏人为什么要在陶盆上刻下这个“黽”字? 先来看看黽是什么。 《说文》曰:黽,鼃黽也。 鼃,是蛙的古字,又作“䵷”,字形里都有一个“圭”字,以圭为声。 圭,就是“卦”的本字。八卦的卦。 蛙与卦,就这么华丽丽地产生了联系。 你以为我只是在扯淡? 直接给你看看这个。 纳西族,有虞氏至今仍在流传瓮棺葬的一支,同样拥有一万年以前的文字东巴文,他们至今还在流传着一幅神蛙巴格图,也叫作八卦图,长这样。 ![]() 据纳西族东巴经记载: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