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穉(97--168)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人,故里在今天的南昌市孺子亭公园附近。 当汉室衰微之时,高蹈远引,隐居故乡豫章。 徐孺子三举茂才,四察孝廉,五辟宰辅,因看清朝廷黑暗,深知大树将倒非一人一绳能系,因而拒绝出仕。是徐氏南南州(古时,徐氏自徐州南迁至浙江一带史称北南州,自浙江迁豫章一带史称南南州)的杰出代表,世称“南州高士”。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赞颂“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塌”。这里的人杰就是指徐孺子,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费孝通亲书:“中华人杰徐孺子”,“千古一塌”的故事传颂千年经久不衰。 旧时,凡第一次进入南昌城内的达官贵人,文人墨客都要“先祭徐墓,后登滕阁”,以示对徐高士的敬仰,也是表示对豫章人民的尊敬。 徐孺子学问渊博,精通经学,还擅长七纬,变易,风角,星官,算历,河图等。 徐孺子在京城洛阳太学求学的学费,不远千里去祭奠老师和朋友的母亲的路费,都是靠给人家磨铜镜赚来的,徐孺子也是史上勤工俭学第一人; 徐孺子自食其力,不是自己耕种的粮食决不食用,陈蕃送给他很多粮食,徐孺子一粒也不取全部分赠给了贫穷的百姓; 徐孺子学成归来以后,教化豫章人民诗书礼义,在他的教化下,豫章人民尊老爱幼,敦亲睦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连强盗也敬而远之,徐孺子是史上创建和谐社会的典范; 豫章太守陈蕃非常敬重太学同学徐孺子,徐孺子到太守府来访,走后,陈蕃就命令他手下的人将徐孺子坐过的座榻悬挂起来,陈蕃告诉他手下的人说这是品行高尚的贤士坐过的塌,别人不能坐。徐孺子与陈蕃之间不光是学术上的交流,徐孺子同时也及时地向陈蕃反映老百姓的心声,陈蕃听后能够及时的调整政策,让老百姓得到利惠,在徐孺子的帮助下,陈蕃政绩卓著,当时的豫章郡被列为上等郡,为陈蕃的仕途升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徐孺下陈蕃之塌的故事是政民鱼水情,肝胆相照的生动体现!千年卧塌也是史上高官与布衣百姓平起平坐第一“座”。 徐孺子发明的巨竹引水,是史上自来水管的原始发明人,盘架养鸡,是科学养鸡的发明者。 徐孺子被皇帝以安车,玄勋,蒲轮以国士之礼征召而拒之,保住了自已的清白,守住了道德底线,做到了“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 徐孺子是江西立德立身第一人,是《后汉书》中唯一立传的豫章人。 南昌城内的孺子路,孺子亭公园,高士桥等,都是后人为纪念徐孺子而设立的。 温峤, 殷羡,王珣,张九龄,白居易,王安石,苏辙,曾巩,文天祥,晏殊,袁枚等均留下了数不尽的歌颂徐孺子的诗篇文章,创造了灿烂的高士文化。 江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江西省非文质文化首席评选专家,著名学者黎传绪教授认为没有徐孺子,就没有南昌的文化,高士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