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西游、三国、水浒

 雁冰与书 2024-08-22 发布于广东

在中国的文化中,四大名著是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因为它们不仅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还小的时候,关于四大名著的人或事就已经萦绕在眼前、耳边了。如儿时用黑白电视机看过的《西游记》动画片,主题曲的“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到现在我还能唱得出来;如我们家的庙,供奉的便是关公,庙就叫做“关帝庙”,每到过年我都会和我妈一起到关帝庙拜上一拜;还有当时经常用“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来教育我们这些小孩子,也是生怕我们在血气方刚的年龄学了里面的英雄好汉,养成不好的习惯,不过有时我也会在我爸妈爷爷奶奶看的时候,跟着他们看上一会儿。上学的时候,书中也有很多讲到四大名著的地方,不过小学和中学时,虽然自己爱学习,老师却也不怎么允许读课外书,也没什么时间,而到了高中和大学,虽然允许读课外书(前提是要与学习有关)了,时间也有了,自己却也不爱学习了。所以,上了那么多年学,虽然早听腻了四大名著,自己也将四大名著的书籍买回了家,却一直没有读过原著,真的很惭愧。也是最近两年开始读书了,我又买了一套四大名著,一点点啃。

不过即便没读过原著,也多多少少从影视剧中了解过一些,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94版《三国演义》、98版《水浒传》,这四部剧我都看了好几遍,尤其《三国演义》看的最多,而且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感受。这些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这些演员对人物角色的塑造,给我感受便是:他们就是那个人。就比如说鲍国安老师饰演的曹操,就有这样一种评价:“如果历史上的曹操不像鲍国安老师演的那样,那一定是曹操的问题。”鲍国安老师饰演的曹操,给我的感觉便是,他就是曹操本人。当然,同样的感觉也适用于其他角色,如左大芬老师的观音(现实中很多人见了她还会拜一拜)、六小龄童老师的孙悟空、陆树铭老师的关羽(我家供奉的关公便是陆树铭老师关羽的形象)、欧阳奋强老师的贾宝玉、陈晓旭老师的林黛玉、李雪健老师的宋江、臧金生老师的鲁智深……太多太多了,几乎每个角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便有很多地方我还并没理解。

对于这种经典的作品,自然免不了被搬到荧幕上,更免不了多个版本。我想很多人都看过金庸的影视作品,像《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都是有多个版本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心目中喜欢的版本。四大名著自然也有多个版本,从戏剧到电视剧再到电影,数不胜数。而我上面所说的四大名著的版本也被公认为最为经典的版本。正如我说:“几乎每个角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每每提到其中的某个人物,我也会首先想到扮演该人物的角色。但到了新时代,人们或许从超越经典的角度考虑,又或许仅仅是为了依靠经典IP赚更多钱,各种翻拍就出现了。新西游,新三国,新水浒,新红楼,应运而生。新时代的人们对新剧也是褒贬不一,但更多的是批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批评呢?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离谱的台词、毫无演技的演员、与原著人物不相符的演员等等,也因此让人们感觉到拍摄这些剧的团队仅仅是为了圈钱而已,人们自然不买账。

但客观地说,《新水浒传》拍得是相当不错的,甚至是能够超越老水浒的,无论选角、演技,还是故事情节都是相当不错的,《新水浒传》是很值得称赞的。至于其他三部作品的翻拍,《新三国》成了新时代“鬼畜”素材,《新西游记》也自然比不上老版西游经典。而新红楼呢?近期新出了一个关于红楼的电影,叫《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导演团队说是倾注了很多心血,在05年就上报了剧本,16年剧本才过审,然后开始选演员,最终从2万个演员中确定七八十人,培训了9个月,18年影片完成了拍摄,直到今年上映。这部剧一上来就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度,毕竟有着名著背书,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学术界为了专门研究《红楼梦》还设立了“红学”,这部剧自然引来了很大的讨论。有很多批评。当然,由于这个时代存在很多键盘侠,自然免不了有为了喷而喷的人。但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部剧真的算不上什么好的翻拍。

我比较同意一个观点,那就是:核心人物的选角没有立住。《红楼梦》的核心人物是谁?自然是贾宝玉,因为《红楼梦》就是以贾宝玉的成长经历来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而贾宝玉这个角色是非常难找的。如果你读过原著,你或许也能明白贾宝玉其实就是曹雪芹的化身,而曹雪芹也很巧妙的安排了一个甄宝玉,这“真假”两宝玉其实都是曹雪芹的化身。曹雪芹是经历过繁华的人,在艺术和文学方面都有很高的天分,但其父因事株连,而被革职抄家,家族也因此败落,而曹雪芹晚年的生活更是艰难,最终穷困潦倒而死,年不及五十。这又何尝不是贾宝玉的人生呢?而贾宝玉这个角色是相当复杂的,并非是他本人的复杂,而是他既没有攻击性,也没有被利欲熏心的世俗气,却也有着曹雪芹的气质和深邃的思想。一个很直接的角度便是:一个男性站在一群女性中间,他能够表现出怎样的形象和气质来?我想,大多数人的表现很难有多么纯洁,即便表面不会表现出,但内心一定会有性方面的想法。虽说原著中贾宝玉和多个女性发生过关系,但贾宝玉给人感觉,绝非是色迷迷、油腻的男性,而欧阳奋强老师扮演的贾宝玉给我的就是很符合贾宝玉的气质的感觉。再就是其他关键人物,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等等,这每一个人物的演员都是不好找的。比如说林黛玉,不是说你看着娇弱一些就能演好林黛玉的,正如苏轼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林黛玉便有这种气质。而人们之所以说“陈晓旭之后再无林黛玉”,如果你了解过陈晓旭老师的生平,你就会知道她生于艺术氛围浓郁的家庭,自幼学习舞蹈,出版过诗集,苦练过话剧,这种“腹有诗书”的气质可不是培训个把月就能有的,而是长年累月地积累才能有的。再比如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难道说找一个嗓门大的就能演好她了吗?当然不是。你得从原著中吃透这个人才行。所以我是相当佩服四大名著影视剧经典版本的选角的,因为他们选择的演员,就让我觉得他就是书中的那个人。

之所以如今的演员被人诟病(当然不仅仅是演员),正是因为他们的底子太差了,倒不是说他们不努力,只是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人们都太着急赚钱而不在意基本功了。浮躁俨然成了这个时代的特色。就比如读书这方面,现在有很多人做读书博主,我也算是其中之一,但如果你去看很多读书博主的内容,你会看到他们似乎是一天就能读一本书,对于字数少的文学书以及很容易理解的成长书籍,一天一本倒还正常,但像那些厚得像砖一样的名著,他们甚至也能一天读一本,然后发个读书笔记,就表示自己读完了。这样看起来读了不少书,但当你真正和他们交流时,就会感觉到他们似乎没读过什么书一样。这就是当代社会的浮躁,为了流量,为了赚钱,而没有深刻地理解一本书。同样,演员也是一样,若是没能深刻地理解一个角色,你也不可能演好。而四大名著,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若你不能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深刻地理解和认识,若你不能饱读诗书,若单单只靠几个月的培训,又怎么演出让人满意的角色呢?就像上学时老师让我们背书,总是提醒我们要“理解记忆”,我们不理解,背出来的东西就是干巴巴的,但若是能理解内容,再辅以适当的情绪,那背出来的内容才真的叫做“有感情”。如今这个时代,拍摄和剪辑有了更多技术,又是特效,又是磨皮,但再怎么磨,也磨不出书中人物的形象与气质,因为那气质是由内而发的,而不仅仅是靠外在形象的装扮而来的,即便你长得再像,也只不过是一副长得像的皮囊罢了。就像这新红楼电影,把剧名、把人物名字一遮,你说它是任何一部古装片我都信。现在古装片的画风似乎都一个样,没有任何特色,现在的审美也很有问题,难道现在的人喜欢的都是这样的?

还有件很有趣的事,有演员说靠《红楼梦之金玉良缘》这部剧带火《红楼梦》,也有人说用《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带火《西游记》,我觉得这样的说法真的相当可笑,连主次都没分清楚,就像你去别人家做客而把自己当作主人一样。先不说四大名著在世界方面的影响,就单是在国内,有多少人不知道四大名著呢?哪怕是没读过原著,也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是靠这些剧、游戏带火四大名著,还是靠四大名著带给你们关注呢?如果连这一点都没能搞清楚的话,那就真的显得无知了。所以我觉得啊,真要翻拍名剧、名著也没关系,要做就认真去做,从导演到编剧到演员去彻底理解地做,就像写作圈也有这样的说法:要写就要认真写,但不能只是自我感动。因为如果你将自己锁在自己的认知中,你就不可能有突破性的创作。

自勉吧。

end


雁冰,一个普通读者和写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