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5%理想车主都不知道的隐藏功

 方圆儒人 2024-08-25 发布于广东
灵魂拷问:50万,买理想L9的冰箱彩电,还是买问界M9的芯片雷达? 过去一周,理想重发销量榜。理想全系周期销量8600台(抹零),排名第二的AITO问界为6500台,蔚来为5400台,其中AITO和理想针锋相对。一方面,这两家企业的产品定位重合度较高,都是以新能源、增程、SUV为主,且定价都在25万-50万左右。另一方面,AITO作为2023年才真正开始发力的企业,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严重冲击了理想的细分市场。仅仅是AITO M7一台车,在过去12个月的时间中,就卖出了14万余台新车,全新登场的AITO M9交付了接近3万台车,目前提车周期在100天左右。AITO全系严重冲击了理想的固定份额。从用户角度来分析,似乎AITO具备和理想一样的魔力,吸引着高预算的用户群体,其实原因并不难分析。一个是,油车向新能源集体转化。市场中有大量的传统豪华品牌用户,在过去的传统燃油车赛道,高端消费者只能频繁的选择豪华品牌,从奔驰换宝马,从凯迪拉克换沃尔沃。动力架构、生活方式、用车理念,基本上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电动化之后,电机、电池、智能化的结合,给了这些消费者新的选择,这是理想、蔚来、AITO等品牌快速上量的核心原因。从传统高端燃油车市场抢份额,是目前电动化产品赖以生存的核心关键之一。另一层面,就是新能源内部的抢夺。理想的优势是尺寸大、面面俱到、不错的做工、人机工程学,其中人机工程学的优势相当明显,比如说人们常说的“冰箱、彩电、大沙发”,都是让座舱更舒适的策略。但这种策略很容易被代替,电动化是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板块,但不是唯一板块。电动化只是新能源转型的第一步,其次是智能化、自动化,从1.0版本的智能化升级到2.0、3.0,就需要核心支撑力。AITO系列迅速上量,的确华为营销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余承东的“遥遥领先”,背后是科技企业大量的精力注入,以AITO M9为例,目前这台车大定量在9万台左右。之所以拥有如此庞大的订单量,核心的关键就是外部转化。AITO M9有不少用户都是高端BBA转型而来,以我了解的几位车主分析,原宝马X5、奥迪A6L车主较多,上一个用车周期选择高端BBA的用户,在换车之后不太可能再次选择BBA。因为这个时代的选择不止有BBA了,这部分用户不再需要品牌来支撑社会价值,所谓的“品牌会为自己说话”,早已不重要,这部分用户更注重的是自己的感受。对于预算50万买新能源SUV的用户群体来说,更多的选择是理想L9和AITO M9,这两台车不仅仅拥有较大的品牌销量,同时都拥有内燃机,挤出了纯电车的各种焦虑因素。AITO M9的销量,4月份达到1.5万台,对比理想L9的6500台有巨大的差距。为什么?明明理想L9更早一些,但却被上市不到半年的AITO M9迅速反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智能、自动化板块,AITO M9要比理想L9更具有价值感。在同样是增程SUV的基础上,AITO M9具备以下几个,理想L9没有的优势:1、华为营销赋能,从营销角度来看,华为拥有理想所没有的强动能、大面积覆盖优势,门店数量远远超过了理想。2、鸿蒙车机系统与手机的无缝匹配,这要比理想的生态系统更好,更出色。3、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S 2.0、乾崑、盘古大模型、192线激光雷达、麒麟990A芯片、DriveONE ,这些都是推动AITO M9向上走的核心力量。对比之下,理想的优势就显然不够强,其所在的50万级高端市场,既注重体验,也注重情绪价值,自主研发带来的价值感要远远超过很容易被替代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所以,理想的危机感非常明显,AITO M9则受限于芯片、雷达等核心部件的产能,迟迟无法交付。新能源的下一个阶段,拼的就是智能、自动、核心自主研发能力了,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中,单纯意义上的做好舒适度、号牌、续航和空间,已经不能吸引消费者了。车立知5天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