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小看“大清铜币二文”小钱,不仅价值顶天,还是妥妥的浮雕艺术品

 天府源泉 2024-08-26 发布于四川

      大清铜币是清朝时期发行的货币,流通时间不长,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收藏价值较高。

      币值二文背龙纹铜钱直径均在17mm左右厚1.0mm左右,比现代壹分硬币(直径18mm厚1.25mm)都小。

      二文背龙纹的大清铜币比较少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发行量小。这种货币是在清朝末年,政治动荡、战争等社会背景下,为应对财政危机而铸造或试铸的铜币。铸量不大,体小又容易丢失,导致目前在市场上的存世量较少

      流通范围也相对较小。此小钱据说主要是在清朝贵族和富人之间流通。因此相对于其他版本的大清铜币来说,二文版本的存世量更少,收藏价值更高。

       由于当年属于试铸性质,铸量少受到一些收藏爱好者的青睐。随着收藏热,大清铜币二文钱的市场价值也在逐渐攀升。在一些拍卖会上,这种版本的大清铜币往往能够拍出不错的价格。

       二文的大清铜币中,价值比较高的有以下几种。

     ①是丙午(1906年)户部大清铜币中心“直”二文红铜试铸样币。此币完全为样币打法,不同于其它稀少的流通币,其历史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其特有的大水波纹,设计独特、打制精美。

      ②己酉(1909年)大清铜币二文鎏金样币。此币面仅有纪年“乙酉”无铸地,背部颁全鳞龙,特有的大水波纹,设计也是独特、打制精美。是大清铜币中的大珍级名誉品。

     除此之外,各省造币局所铸中心有地名的二文铜币枚枚都珍贵。 总之,无论其珍罕度,还是历史价值,乃至品相,此币均堪称为顶级的铜元珍品!

     一、罕见的“已酉大清铜币”   

      1909年试铸       大清铜币是清朝时期发行的货币,流通时间不长,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因此收藏价值较高。

      币值二文背龙纹铜钱直径均在17mm左右厚1.0mm左右,比现代壹分硬币(直径18mm厚1.25mm)都小。

        二文背龙纹的大清铜币比较少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发行量小。这种货币是在清朝末年,政治动荡、战争等社会背景下,为应对财政危机而铸造或试铸的铜币。铸量不大,体小又容易丢失,导致目前在市场上的存世量较少

      流通范围也相对较小。此小钱据说主要是在清朝贵族和富人之间流通。因此相对于其他版本的大清铜币来说,二文版本的存世量更少,收藏价值更高。

       由于当年属于试铸性质,铸量少受到一些收藏爱好者的青睐。随着收藏热,大清铜币二文钱的市场价值也在逐渐攀升。在一些拍卖会上,这种版本的大清铜币往往能够拍出不错的价格。

       二文的大清铜币中,价值比较高的有以下几种。

     ①是丙午(1906年)户部大清铜币中心“直”二文红铜试铸样币。此币完全为样币打法,不同于其它稀少的流通币,其历史研究价值不言而喻;其特有的大水波纹,设计独特、打制精美。

      ②己酉(1909年)大清铜币二文鎏金样币。此币面仅有纪年“乙酉”

无铸地,背部颁全鳞龙,特有的大水波纹,设计也是独特、打制精美。是大清铜币中的大珍级名誉品。

     除此之外,各省造币局所铸中心有地名的二文铜币枚枚都珍贵。 总之,无论其珍罕度,还是历史价值,乃至品相,此币均堪称为顶级的铜元珍品!

        笔者很早就关注收藏这种二文铜币,但所获仍稀。现撰文把收藏的几枚二文铜币一一展示如下:

      一、罕见的“已酉大清铜币”   

     乙酉年,乃1909年,大清皇帝已是“宣统”当政,朝廷同时试铸的有五文和二文两种。据传己酉大清铜币五文样币,仅有两枚由私人收藏,其中一枚在诚轩拍卖会上以57.5W元的高价成交。     

      而己酉二文存世仅五枚,其中两枚为中国钱币博物馆馆藏,另外三枚为私人收藏。这些钱币的稀有性在于它们的铸造数量极少,尤其是五文样币和二文鎏金样币,因为面值较低,当时“一文”的行用比较畅通,市面找零不虞匮乏,故此成为清末小型铜元的绝响。这种钱币曾在诚轩拍卖会上以483000元的价格成交,是清代铜元大珍级名誉品。 

     笔者有幸藏有一品“己酉大清铜币二文鎏金样币”。实测直径27.1mm厚1.1mm重2.21g。  此币保存完美,无疑是一枚样币一枚好藏。

     此钱正面中央珠圈内铸有“大清铜币”四字,上缘铸满文“宣统年造”,左右三,九点分列干支纪年“己酉”。珠圈下缘铸币值“当制钱二文”。

       背面无珠圈。币中央铸有一条部颁蟠龙,龙形威武,栩栩如生。龙头角为牛角,龙鳞挺拔,龙尾为9条,龙珠有七苗,龙珠中心似刻意刻成的旋文似数字“9”,与铸币纪年“乙酉”1909年似乎有种联系(代考)。龙纹下缘的十二个大波纹与漂浮在龙身四周的浮云相得益彰,构成的一幅美不胜收的浮雕画面。     

      整个钱币雕刻工艺精湛,立面挺拔,龙身纹路精细,并有云海衬托和下部十二波纹撑托,尽显皇家威严。

      钱币虽小,但真实的反应了该时期鲜明的文化特色。因其稀缺性,它必然是收藏家和钱币爱好者追逐的对象。 

      二、大清铜币丙午户部中心“闽”当制钱二文      

      农历“丙午”年则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福建铜元局接到户部裁令,三家合并为一家。是年即铸造了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闽”二文铜币,材质黄铜,也可能表面鎏金。

      此币正配为二文部颁龙,俗称大龙较常见。还有二文面混配为戊申一文部颁龙(小龙),较稀少。

          图片来源于知否“古泉阿翔”

      藏品为未使用过的试铸品。直径17毫米 厚1.1毫米 重1.45克,中心闽正配二文部颁龙 黄铜鎏金 ,八级币。

      此币还有另一版,中心“闽”错配一文戊申部颁龙 ,材质黄铜, 四级币。

        直径17mm厚1.1mm 重1.4克。

        图片来源于知否“古泉阿翔”     

    此钱我藏有一枚,重1.46克,直径17.1mm,厚0.8mm。表面似鎏金。此币可能流通过,币面磨损较大,令币文&龙头不清。

      此币币面珠圈内书“大清铜币”四字,上为满文“光绪年造”,中心阴刻“闽”字。满文的两旁是纪年“丙午”,左右两侧书“户部”,下书“当制钱二文”,文字清秀俊美。

      背面中间珠圈内为大清龙九尾龙图,铸造工艺神乎其技,且龙身纹路精美,龙珠有苗七根,中心刻有旋纹;龙身有云海衬托,威风凛凛。龙纹打造深峻清晰,包浆自然,铸造精湛。此枚钱币存世量极其稀少,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

     北京诚轩2007年11月6日秋季拍卖会和2016年7月3日曾在“上海泛华”,春季艺术品拍卖会“金银流霞—中国钱币专场”上成功拍出成交。

三、大清铜币丙午户部中“浙”字当制钱二文

      这是1906年光绪年造铜币。中心“浙”字是代表钱币铸造地浙江。

      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浙”二文,这枚钱币不仅是清代货币中的珍品。其独特之处在于中心阴刻“浙”字的印记,代表了铜币的铸造地——浙江,同时也体现了当时地方货币铸造的规范性和独特性。

      这枚铜币的铸造工艺精湛,铜质优良,图案和文字均清晰可辨。 正面中央铸有“大清铜币”四个楷书大字,字体端庄大气,展现了皇权的威严与庄重。上环“丙午”年号,左右两侧书“户部”,下书“当制钱二文”。

      背面中间珠圈内为大清龙图案,镌刻和铸造工艺均神乎其技。龙身纹路精美,并有云海衬托,威风凛凛。龙身蜿蜒,鳞甲清晰,展现出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龙纹打造深峻清晰,铸造精湛。此枚钱币存世量极其稀少,历经百年,能保持色泽温润的自然包浆,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历史的沧桑与岁月的痕迹,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枚铜币的估价在3,000-4,000元人民币之间,成交价在6,900元人民币左右。但在2023-05-31曾有一重1.5g,直径1.67cm的拍品被拍得成交价1,380,000元。

      2024年6月5日的拍卖会上,一枚此种铜钱竟以高达1,980,000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充分说明了其市场认可度和珍贵性。

      “大清铜币中心浙二文”的价格在不同时间、不同拍卖会上有所不同。根据提供的资料,以下是大清铜币浙中心二文的价格信息。

      钱币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因为市场供需、品相、保存状况等因素而有所变动。

     此币我藏有一枚。重1.46克,直径17mm厚0.8mm。表面似有鎏金。

     四、大清铜币丙午户部中“川”字当制钱二文

      大清铜币丙午户部中“川”字当制钱二文也是一种罕见而珍贵的铜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此币为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川”二文试铸样钱,属于初铸品,未使用品,具有大纲性样币的特点,仅见品。

      根据提供的参考资料,以下是关于这枚钱币的几个关键点:

      尺寸和重量:直径约为17.8mm,厚度为1.0mm,重量约为1.85克。

      材质和颜色:黄铜质,铜色金黄。

     铸造特征:币文挺拔、清晰,中心“川”字阴刻。它的龙图与本文前述“宣统年造二文”相同,也是部颁龙。压铸深峻有力,整币鎏金,金水饱满,包浆自然,光泽温润,制作精美,保存完美无瑕,令人赞叹,太美了。

      以其精美的铸造工艺和保存状态,以及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了收藏家和投资者的热门选择。

      该币曾在拍卖会上以276,000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成交,以及以2,000,000元人民币的成交价成交。

五、大清铜币丙午户部中“甯”字当制钱二文

     大清铜币丙午户部中“甯”字当制钱二文是一种珍贵的清代货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大清铜币是清代光绪年间至宣统年间流通的货币,由户部铸造。这种铜币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币,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

     “甯”通“宁”,在清代指“江宁”,即今天的南京市,此枚大清铜币中心带有“甯”字,标明此币是江南江宁局铸造。它在大清铜币的各个省局版别中,是存世量最为稀少的一种,也是最有价值的一种。

      铜币中心“甯”字有阴,阳两种,代表江宁(今南京),是江南江宁局铸造的版本。其正面中央有“大清铜币”四个汉字,上端是满文“光绪年造”字样左右镌刻“丙午”纪年,三,九点位镌刻“户部”二字,下端为“当制钱二文”。

       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

      藏品直径16.3mm厚1.1mm重1.75克。试铸币,仅见品。

     这种铜币的设计优雅,铸造工艺也是非常精细,雕刻精良,展现了清代铸币技术的高超水平。

      由于其存世量稀少,且设计美观,这种铜币在收藏市场上非常受欢迎,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近年来,其价格持续上涨,成为收藏家追捧的对象。

      根据收集到的最新拍卖信息,“大清铜币丙午户部中“甯”字当制钱二文”的拍卖估价在98万至208万人民币之间。具体价格会根据铜币的品相、版式和保存状态有所差异。

            2024年8月26日撰稿于成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