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I

 时间煮墨 2024-08-28 发布于泰国

长久以来,我们的认知是:死亡是所有生物体生命的终点。但这是在描述传统生理意义上的死亡,或者说,是碳基生命的终结。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后,人类与机器、虚拟与真实、线上与线下、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的区别,会逐渐消弭。从长远看,一些未知的新技术会超越我们的既有认知,把我们从生与死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在这里,我想和你先分享两则旧闻。

第一则就发生在2022年10月,AI播客(podcast.ai)最新的一集播客中,美国知名主持人乔·罗根(Joe Rogan)和已故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进行了一场24分钟的对话,讨论的内容包括乔布斯在里德学院读书时的趣事、对Apple Newton(苹果公司1993年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款掌上电脑)的看法、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等等。

这集播客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毛骨悚然?这是来自天堂还是坟墓的声音?事实上,AI播客是一个完全由人工智能制作的播客,无论是主持人,还是被访嘉宾,都是机器合成的观点和声音。AI播客通过乔布斯的传记和收集网络上关于他的所有录音,用Play.ht的语言模型大量训练,最终生成了这段以假乱真的虚拟乔·罗根对虚拟乔布斯的采访。

另一则新闻是关于国内首场数字宇宙中的跨时空葬礼。2022年1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和他夫人吴佩煜教授的追思暨安葬仪式,在上海福寿园举行。在这场追思会上,通过数字技术复刻了吴院士的音容笑貌,在场的院士学生,一起工作的医护人员再次与吴老时空对话,吴院士还问道:“现在医院看病和手术的病人多不多,护士的待遇有没有提高,大家都好吧?”这一番问话,令现场的人员无不激动落泪。

同日,数字互动纪念馆——“吴孟超院士数字纪念馆”也正式开馆。我也去访问了这个三维虚拟空间并留言寄托哀思,正如数字纪念馆的设计者所说:“不再限于一张纸、一块碑,我们来到数字纪念馆,只需弹指之间,让我们走进吴老的肝胆人生,也让他的世界走进你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