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很多话都有深意,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可能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随着阅历的不断加深,人们就越发觉得古人很多名言蕴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人既然步入社会就面临着要和不同的人交往,交往中需要懂得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比如古人常说的“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就很有深意。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明白这个道理。 一、言轻莫劝人一旦步入社会就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值得深交的人很少。一般能走到一起的都是性格以及价值观相似的人。其次人的圈子很有规律,一般收入差不多的人更能够成为朋友。而随着每个人的发展,原先的朋友可能离你而去,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原先可以聊得来的朋友,最后因为各自的经历以及价值观的改变,最终意见也会出现很多的分歧。 如果一个朋友之前很熟悉,后来他的收入以及其他方面的条件优于其他人。对于其他人来说,内心多少是有些距离感的。此时收入以及条件相对较弱的人,在他眼中就是人微言轻的人。当然这个比方并不恰当,但是社会上现实就是如此。此时面对一位人微言轻人的劝说,条件优越的人也不会听,即使说得很有道理,他们也看不起。所以发现自己人微言轻的时候就不应该劝人,这样别人多少会嘲笑的意味。 二、无钱休入众如今很多人交朋友都是朝“钱”看齐的。虽然钱很重要,也是衡量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但是这种以利益为导向换来的根本不是友情,而是金钱的交易。一旦两人之间没有利益往来,这样的关系很快就会破灭。 所以在没钱的时候最好不要出入一些场合。即使别人嘴上不说什么,但是会觉得这个人不识趣,甚至会嘲笑此人。成年人很多情绪在脸上都不会表露出来,但是心里会这样觉得。如果没钱还和一些有钱的人称兄道弟,别人会觉得不舒服。有钱人都是有固定圈子的,想进入这个圈子比较难,当没钱的时候硬往这个圈子里面挤,引来的可能是别人无声的嘲笑。 在人际交往中,面对人性的复杂,一方面要接受,另一方面需要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这样对于人际关系的营造是很有好处的。古人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值得学习,在学习之余更应该懂得运用。 一个人,如果贫穷了、落魄了,最好多做事,少说话。即使有鸿鹄之志,也不要轻易袒露心声,因为没人会当回事,得到的只有嘲笑罢了。 没钱了内心就会缺乏底气,人微言轻不要想着劝诫别人,在他人看来你的平凡经历不值得借鉴,毕竟没有物质基础如何算得上成功经验呢? 所以当你有钱时,正应了下一句,待到成功时,把酒言初心,以一个成功者姿态说出观点,没人敢嘲笑你,反而会引为至理名言。 三、力微休负重力气小,就不要逞能。 能力弱,就不要担大责。 古人说螳臂当车,自己有几分本事,自己要心里清楚。 莽撞地去承担自己无法承担的重任,只能把事情搞砸,被人嘲笑。 小品《有事儿您说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郭冬临大包大揽帮人买火车票,不得不半夜去排队,还多搭进去两百块钱。 说是帮邻居搬白菜,差点把老丈人的腰累坏了。 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为强出头。 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有多大本事,就揽多大的事。 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帮就帮;超出能力范围,切莫逞强。 四遭难莫寻亲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 人情冷暖,其实都很现实。 你发达了,亲戚就都来了,你遭难了,亲戚就都走了。 人性如此,怪不得别人。 要怪,只能怪自己不争气。 李白当年在扬州挥金如土,等他没钱的时候,身边一个朋友也没有。 苏轼在京都被人簇拥,等他落难了,朋友连信都不想回。 苏秦一事无成的时候,在家里蹭饭都被嫌弃,成名之后,嫂嫂城外跪着迎接。 所以沈从文才讲:大悲大喜看清自己,大起大落看清朋友。 那些在困境中依然愿意不离不弃的朋友,才真正值得深交一辈子。 儒风君说: 余秋雨曾言:赤裸裸地谈利益更接近理性。 现实就是现实,谁也靠不住,人这辈子只能靠自己。 不要埋怨自己,不要苛责他人。 唯有自己强大,自己有成,才能顺风顺水,一往无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