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诗文咏岢岚》序 | 山水的皱褶处可以聆听到历史的回响

 毋忘书 2024-08-28 发布于山西

图片

l历代诗文咏岢岚》

  有人说,山水的皱褶处可以聆听到历史的回响,而能听出这回响并将其传之久远的多半是文人墨客。岢岚不在例外,这个位于山西西北部、黄土高原中部的千年古城,山山水水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不断被诗文所浸染的宝藏。这些载满岢岚历史文化的诗文,扎着岢岚文化的根,住着岢岚文化的魂,是岢岚这块土地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历代诗文咏岢岚》的编辑,无异于是对岢岚文化的一次检阅,必将对认识和传播岢岚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于很多人而言,金代岢岚人王中立无疑是一个逸出传统程式的异数,其高超的诗歌造诣和洒脱不羁的言行举止,早已撑破岢岚一隅,成就诗坛奇闻,被元好问以师尊之。这样的人与诗一定会反复浮现在中原文人心头,也一定会出现在明清本地文人魏廷馥、李炳、萧韶、牛宣、武清、任廷杰、任继芳、岳观澜、杨丕烈等人的阅读里。武有北宋名将折可适,蒙元都元帅郭周,明代都督邱升、副总兵李联芳、武进士宋宸、永城县令王鼎,清代总兵官张自成,他们或杀敌报国文武兼备,或血战至死忠义殉节,或牵连遭贬蒙冤而逝,或征伐治世皆有成就,至今读来仍光焰烈烈,撼人心魄。宗师则有临济宗第十六代传人海云禅师,他以高深的佛法和仁者之心,被蒙元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忽必烈五代君王奉为国师,崇敬有加,顾遇隆渥,无出其右。而一次次公务,一次次送别,一次次寄赠,一次次缅怀,又为岢岚送来了杜审言、欧阳修、范仲淹、韩琦、郑獬、苏轼、黄庭坚、赵鼎臣、赵秉文、元好问、萧贡、王鸿儒、孔天胤、黄克缵、白南金、吕纯如、杨素蕴、阎尔梅、孙奇逢、吴伟业、周茂源、沈荃、胡苏云、钱世锡、彭湘、曹润堂等一批名家的精彩诗文,其中还有明代的董少玉、清代的易蘩两位女诗人,他(她)们在或短暂或长久与岢岚结缘的同时,用文字倾注了对岢岚的印象和情感。凡此种种,无不加深了岢岚文化的厚重绚烂之感。
  岢岚在古代虽为苦寒之地,却也有“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的一面,这部选本为岢岚的自然风光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文学载体。山水都蕴含灵性,每一处山水都能酿造诗情,荷叶坪、芦芽山、岢岚山、东山、西山、雪山、仙人涧、西豹峪、水峪关等自然胜境,不知引来几多诗人寻胜探幽,拈题唱和,一咏一吟,摛藻扬华,常以有韵之言,绘无形之画,使人清晰地听到时光的脚步,触摸到古人的心跳,感受到岢岚这方水土的巨大魅力。甚至沿途路过的风景,亦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拨动旅人的思绪,《岢岚吟》《岢岚漫咏》《岢岚道中》《岚谷道中》和口占诗就是明证。李炳的《来雨亭记》有若苏轼《喜雨亭记》的隔代续篇。当杜审言写就名作《经行岚州》时,可能没有想到,明清之前,出现在诗文中的岚州多指今岚县;而明清时,岚州已专指岢岚州,岚州城已然成为岢岚州城的简称。
  生动展现岢岚人文历史缩影是这部选本最大的特色。香严寺、云际寺、白胜庵、西山寺等古刹林立,不仅让本地文人才思喷涌,也常常让外来者流连不已。折家山、折家祠、折家传说总是令人津津乐道,岢岚何其有幸埋忠骨!万里岢岚道,何等辽阔,又何等寂寥,最终消失在时间深处,让人想起老子的名言:“道可道,非常道。”明清汇试贡院,最繁盛时,保德、河曲、岢岚、兴县、岚县、静乐、偏头、老营八个地方学子皆鳞集于此参加省考,省城学政学使纷纷驻节岢岚,场面是何等的壮观,考棚兴废又引多少有识之士前赴后继修缮继美!几多碑记,几多墓表,讲述尘封的往事,使人时而喜悦,时而感愤,时而兴奋,时而叹息,心绪久久难平。李之仪撰写的折可适墓志铭等文章以及张舜民等人所作诗,把一个血肉丰满的民族英雄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来到岢岚的文人第一身份往往是官员,他们饱读诗书,忧国忧民,对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也给予了深切关注,这可以从本书众多诗文借景抒怀,直面现实中得到印证。欧阳修反复上书的奏章、范仲淹寄赠谪守岳阳的滕子京的诗作言犹在耳。知州李鸣世在《天旱浚河》一诗中发出“桑林引罪惟虔祷,拭目甘霖报岁丰”的反省与期冀,彰显了作为父母官的担当。岢岚本地人李炳极具气势的《塞寒篇》直言“世有人贫在皮肤,此地人贫却入骨”,并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无召杜殚心劳,督邮踔厉安能逃”,入木三分地鞭挞苛政,深刻揭示人为之寒远比自然之寒更甚,发人深省。王同轨在志怪小说《耳谈类增》里多次将听到的有关岢岚“可喜可愕、可劝可诫之事”随笔札记,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刘万春《守官漫录》、吴友如《点石斋画报》也对岢岚有所着墨,往往寥寥数语,马宣德、宋若谷、叶知远、秦杨氏、李岢岚、岢岚鬼、白衣美妇等形象便呼之欲出,令人惊叹又难忘。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的《先考府君岢岚州行状》保存了其父蒋坚习幕成名极富传奇色彩的岢岚轶事,成为那个年代“师爷”遍官场的有力佐证。翼城人袁锵珩任岢岚学正期间,与袁雪、袁卧隐、尤师锡、尤升庵等人因岢岚缘聚而唱和大量诗文,在康熙年间形成一道亮丽而温暖的风景线,一扫“文人相轻”的传统陋习。至于游记类作品,袁锵珩的《游白胜庵记》不仅文情并茂,蕴藏着弥足珍贵的史料,还可视为清初散文从晚明性灵派恢复载道传统的一篇杰作。
  这本书极可能被视为一本普通的诗文选辑,实则编者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和期冀,那就是到底何谓岢岚?历史长河中的岢岚究竟长什么模样?有哪些滋养过我们的东西被时间消散了弄丢了?这也是编者无论是注释还是简析,都试图在历史的旋涡中穷究真相,不断还原历史本来模样的初心所在。或许在一些轻易被我们忽略的地方,就能够解开历史的重重包裹。虽然我们没有穿越时空的力量,但久久伏身泛黄典籍,真诚的倾听与思考,多少会为我们指引一些方向。愿每一位读过此书者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岢岚,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欲穷究竟?请开卷。是为序。
        编撰委员会
        2022年12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