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大型纪录片立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研究成果,系统性追溯中华文明的根基、发源、形成与早期发展,全方位解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纪录片分《秦汉》、《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8集,该记录片从迈向一体化的秦汉王朝讲起,进而溯源至旧、新石器时代之交,见证中华大地的先民走向农业定居,组成家庭和社会,建立早期信仰与文化审美,开始五湖四海间的交流,形成区域古国和早期文明,开启夏商周的王朝时代,直至秦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历程,交出了一份宏大、深邃又生动的时代文化答卷。 纪录片首集《秦汉》,依托百年中国考古发现,从湖南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的秦代木方、渤海湾畔的秦代行宫遗址、秦直道遗址、汉代南越国宫苑遗址、海昏侯墓等历史遗存中,解析史料、透物见人,解码秦汉王朝统一的历史进程,追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持续发展的历史答案。 第二集:《摇篮》 第二集《摇篮》依托一代代考古学家的努力,实证了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天地间勠力生存。他们制造石器、传递火种、埏埴陶器、建筑屋舍、发展农业,创造出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结晶。他们一次次走向更远的远方,创生出中华文明的深固根系。 如果说纪录片首集《秦汉》为“序章”,第二集《摇篮》则将观众带回数千年乃至万年前先民所生活的时代,从定居与农耕文明起源的脉络出发,展现文明诞生的“摇篮”。 第三集:《星斗》 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似一支蜡烛,而像满天星斗”,本集《星斗》即得名于此。这星斗闪耀的时代,各地的人群彼此认知、交汇凝聚。庙底沟彩陶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尊贵的玉器也在南北之间发生着广泛传播。继《摇篮》之后,《星斗》一集循着时间的脉络,从彩陶与玉文化出发,探寻中华大地上灿若星斗的古文明。 矢其文德,洽此四方。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商,建国号为周,定都于镐,封邦建国成就“天下国家”。周王朝将根植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与国家治理紧密联系,达成家国一体;周人构建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理念,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人文基调,持续绽放出灿烂、盛大的光彩。 探寻“何以中国”,绕不开一方“何尊”。这件出土于陕西宝鸡贾村镇的西周青铜礼器,高38.8厘米、重14.6公斤,内底铸有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的记述,是目前看到最早的、以文字书写的“中国”之名。分封制构建的家国体系、以德配天的政治理念,被寄寓在以鼎、簋为代表的青铜礼器中,物化成为“礼制”。本集纪录片《家国》聚焦西周时期,从疆域治理、家国体系、族群融合、礼制确立等视角,回答“何以中国”之问。 第八集:《天下》 ![]() |
|
来自: 与春天同行 > 《纪录片《何以中国》1-8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