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李笑来富足人生茶话会有感:以生产为导向,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小蔡不会飞 2024-08-28 发布于江苏

本文约 1500 字,阅读估计需要 8 分钟

上周日,听了茶话会分享:以生产为导向,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终于有时间整理自己的笔记了,聊聊自己认为重要的点吧。

01

以生产为导向

前几天我听“得到听书”七周年直播,也提到了如何学习,他说学习不是按部就班的,按照固定的知识结构去学习,而是生活中的挑战所驱动的。

这期茶话会就把这个挑战所具象化了,给出了最重要的那个,就是:输出。

脑海中立马现一个词:费曼学习法。以教给别人为目的的学习,那么将会事半功倍,甚至可能还不止。

据一个研究说,如果仅仅是自己学了一遍,那么知识的吸收率仅有5%左右,如果能讲述给别人听,让别人理解,那么知识的吸收率将高达95%左右。两者相比已经不是一个量级了。

虽然主题是孩子, 但这不仅是对孩子,对大人也是如此。

我在生活中总有这样的经历:你说的这个我知道。但也仅限于知道,只知道概念,却想不起来缘由与案例。本以为只是自己没记住,实则是自己没吸收没掌握。

现在我也开始输出了,以公众号和读书会两个方面进行知识结构的梳理和分享,相信积累的力量,希望有一天自己出本书吧,哈哈 

02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自学是有前提的:

耳濡目染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而用嘴说的教育是最差的教育。

这就是言传身教里面的“身教”吧,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这是有依据的,小时候孩子每天都和父母在一起,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力与价值观,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看父母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

我也一直坚信身教大于言传,对孩子有要求是人之常情,是好事,但是不能太过,明明自己都做不到,那凭什么要让孩子做到呢?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我们自己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我们呵斥孩子玩ipad时,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在玩手机;
我们责怪孩子不专注时,要反思自己有没有专心;
当我们看孩子遇事放弃时,要反思自己有没有坚持;
......

不要小看耳濡目染的影响力,出现的多了就能成自然。
想起饮料就能想到可乐;
想起矿泉水就能想到农夫山泉;
想起今年过节不收礼,就能想到收礼只收脑白金;
......

其次就是:和孩子共创,让孩子参与决策。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安排孩子的日程,就像是领导主动下发任务给下属,让他按时完成就好,但实际,孩子有自己的节律,他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

我之前就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再玩,但实际他的状态已经不适合做作业,硬逼着做,效率低下。后来才发觉,其实是过度控制了,接着让孩子参与进来,一起评估作业时长与先后安排。

有些孩子可能就是玩够了才想做作业,才能做作业的。要尊重他们的节律,只要达成最终目标就好,先后顺序不重要,参与感才是第一位的。

当孩子被强行安排任务时,难免会有逆反心理,有时还不能很好的调整状态,一旦他自己参与决策后,他自然而然就会尊重这个决定,因为这是他自己做出的,他需要为此负责。

在这个基础上,孩子才会培养出自主性,才能慢慢主宰学习,乃至工作与人生。

那如何自学呢?机制简单 * 无限迭代 = 意外精彩

有一个公式多次出现:1.01^365=37.78,0.99^365=0.0255
当我们每天比前一天多进步一点点时,那么一年就是将近38倍的成长;而当我们每天比前一天懈怠一点点时,那么一年就只剩年初的2.5%了;
理论很精彩,现实很骨感,每天的1%,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做到,特别是现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社会,我们会不间断的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很难去坚持一个好习惯。
最初的起心动念到行动之间的距离很重要。今天早上还听到一个策略:关键20秒,其核心是给好习惯建立20秒内直达的快速通道,不区分人群,大人小孩都适用。
如果我想培养阅读习惯,那么书本一定要放到随手触及的地方,而不是放在书柜里,大门紧闭,当我们想到要看书,再走到书柜拿出书,看书的意愿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会慢慢消磨的。

想到能立刻做,这就是核心,日常提供更多的便利,那么就越容易水到渠成。

一起加油吧,无论是自己还是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