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该书首次出版于1857年,距今已有160余年。之前没有读过福楼拜的作品,但久仰《包法利夫人》的盛名,也想了解为什么这样一部讲述婚姻爱情的小说能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著之一。于是乘着出差途中的空隙,读完了这本《包法利夫人》。尽管与故事发生的背景间隔了一百多年,但是书中有关人性和欲望,理想和现实的生动刻画依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有人问福楼拜,谁是包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我觉得包法利夫人即是他自己,也是所有人,读者能在其中看到一部分自己的影子。 《包法利夫人》的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了农民家庭出身的女主人公爱玛,一个对浪漫爱情生活、上流社会抱有满怀憧憬的少女,因为父亲受伤而结识了乡村医生夏尔包法利并嫁给了他。但婚后生活的平凡单调,丈夫的平庸无趣让她痛苦甚至抑郁。夏尔为了让妻子开心,搬家去了永镇,但在那里,包法利夫人遇到了两个改变其命运的男人莱昂和罗多尔夫,接连陷入两段婚外情,最后却被无情抛弃。而包法利夫人纵欲的后果是债台高筑,最终所有家产都要被变卖。当她尝试了所有解决债务危机的办法并失败后,选择了吞砒霜自杀。 ![]() 这个故事真实还原了普通人是如何在欲望的驱使下走向毁灭的过程 尽管包法利夫人的结局是以自杀这样不体面的方式收场,但是回望她短暂的一生,她并非十恶不赦,大奸大恶之人,悲惨的结局让人十分唏嘘。 她物质,渴望浪漫,迷恋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对于年轻的女孩子来说也并非是什么大错。她的欲望和野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几乎没有可以自由发挥的余地,她的人生境况主要靠婚姻决定,而她与夏尔包法利的婚姻无法满足她的欲望。尤其是在她参加了一次上流社会的舞会后,她更觉得美丽优雅的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但是命运不济,生活不公,她只能自怨自艾。正如作者所说,她的心一经富贵熏染,便再也不肯褪色。 来到永镇后,他遇到了第一个心仪的对象莱昂,此时她和莱昂在理性和道德的约束下没有捅破这层禁忌,此时他们的感情青涩而美好。随着莱昂去巴黎,她的生活又回归到以往的平淡,直到情场高手罗多尔夫的出现,他的甜言蜜语和主动引诱让爱玛成为了他的猎物。 年轻的包法利夫人沉浸在罗多尔夫为其编织的爱情童话中,她像飞蛾扑火般投入了全部的感情,甚至想和他私奔。但没过多久,花花公子罗多尔夫厌倦了这种纯情游戏,绝情地离开从而中断了她的念想。经过此次感情重创,包法利夫人本应对人性和现实有更深的了解。但她难以摆脱欲望的诱惑,在与莱昂重逢后再次沦陷其中。这一次,她比以往更大胆,堕落地更深,为了维持她渴望的奢靡生活,她说谎成性,不断签署借条,丧失理智,到最后在莱昂的眼里,她甚至成了恐怖的猛兽。 包法利夫人的破产,有放贷人勒侯的引诱和设套,但更多的还是她对自己欲望的放纵。她的心被欲望填满,没有家庭、丈夫和女儿的位置,更没有对家庭责任的牵绊,即使是选择自杀,她也并没有表现出对以往生活的悔恨和对丈夫女儿的留恋。她连死亡也如此决绝,就和她选择向欲望屈服时一样,所以她的悲剧结局几乎无法避免。 ![]() 一个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看清现实并接受现实的过程 包法利夫人面临的婚姻与爱情的落差,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其实每个人都会经历。但个体的差异,际遇的不同,每个人的选择有所不同。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其所受的教育和所接受的思想的验证过程,落差和冲突是难免的。如何调和这种矛盾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之一。 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从校园走向社会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转折。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和承继的希望都是出人头地。而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单一而狭隘。尤其是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孩子,在进入社会后面对来自现实的冲击一定不小。学校里比成绩,社会上比较的东西就复杂多了,这是学校里没有教过的现实。其实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是普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甚至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上限就已经注定了。当然我不否认个体努力的价值,尤其是和包法利夫人相比,她所处的十九世纪,女性的选择普遍受限,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让人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我就是觉得我们接受的教育里少了一些对于平凡的肯定,而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互联网的发展也极大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壮大了人内心的欲望。失眠,焦虑,抑郁已逐渐成为都市人的通病。如何理性看待自己,看待社会,正视心中的欲望依然是个体最重要的修行。这也是《包法利夫人》这类名著经典经久不衰的原因。 《包法利夫人》的写作手法,布局结构以及遣词造句堪称完美。 从书名来看,包法利夫人是主角,但是小说的开始却是从夏尔包法利先生的童年开始写起。一开始阅读时,让人错以为夏尔包法利才是本书的主角。作者从夏尔的幼年描写到成年后从医的经历,才自然过渡到女主人公爱玛的出现。这样的开头很特别,通过对包法利先生的性格描绘,为后来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人性选择进行了铺垫。 福楼拜一直主张“作者退出”理论。所以本书的描写比较客观中立,也正因为如此,书中人物的刻画更为真实和生动。其中,作家对于人物心理的描写也是让人印象深刻,包法利夫人三段情欲的起灭,夏尔的木讷,罗尔多夫的的狡黠,莱昂从青涩到油滑的转变,涌现了许多描写人性的金句。比如描写理想主义的幻灭,“啊!真是人生如梦!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追求,一切都是虚假的!每个微笑都掩藏着一个无聊的哈欠;每个欢乐都掩藏着一个诅咒;每种兴趣都掩藏着厌恶;最甜蜜的吻在嘴唇上留下的,只不过是对更强烈的快感无法实现的渴望。” 罗多尔夫在农展会上初次引诱包法利夫人,他俩的对话与正在进行的农展会上的演讲交替出现,这段描写也相当经典,很有电影的视觉艺术表现力。李健吾先生有一句著名评论:“司汤达深刻,巴尔扎克伟大,但是福楼拜,完美。” ![]() 包法利夫人死了,但是她的自杀被奥梅描绘为烘焙时误食砒霜而死。没人在乎真相,就算她的内心世界经历了一场海啸,周遭的世界依旧如往常一般。莱昂结婚了,罗尔多夫得知她的死讯只是简单致唁。或许她的死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感情因他们而起,但却要以她的死亡来终结。而她的死亡却给她自己的家庭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丈夫、婆婆接连去世,留下无依无靠的女儿。值得或者不值得,都将湮灭在时间的尘埃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