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沉寂,脱口秀网综又热闹了起来。 而且是分为热闹。原来只有一档节目,今年成了两档节目。《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和《喜剧之王单口季》。 一下子出现两个节目,好处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竞争。不再是《脱口秀大会》一家独大,买方市场,你不来这档节目,也没有别的节目可以去。所以在过去的几年,几乎全国的脱口秀演员,都把《脱口秀大会》当作一年一度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对于演员来说,两档综艺几乎同时录制,同时召集人马,他们就面临去哪边录节目的问题。最后呈现出来的样貌,《脱朋》的老人儿以《脱口秀大会》原班底为主,而《喜单》的老人儿,是《脱口秀大会》的几位,加上深耕线下演出多年的演员。新人方面,也就凭着关系和感觉各奔前程了。 演员也许面临困难的抉择,而对于观众来说,那就几乎只有好处了。从体量来说,每周都能看到四期脱口秀节目,加起来七八个小时,时间显得不够用了。 而从演员数量来看,几乎也是增加了一倍,多样性也就凸显出来。如果不是因为有两档节目,我估计有很多充满个性的新人演员,观众不会一时间看到。 在节目录制期间,也零零碎碎听到一些消息。而在开播之前,有业内演员跟我说,反正我们大部分人,现在都更看好《喜单》。他获知的信息肯定比我多,我也就倾向于更相信他,因此在最早看这两档节目的时候,内心确实偏爱《喜单》多一些,那里也有更多我认可的线下演员。 不过当更多期节目看下来,《脱朋》带给我的惊喜也不少,比如菜菜,比如张慧和Echo。她们提供的女性视角,或者是我以前没太注意的,或者是她们能把这件事挖得更深,直抵内心。 除了这几位,到目前《脱朋》节目我比较喜欢的表演包括赵晓卉、王梓晗、呼兰、何广智、颜怡颜悦、王继业、毛豆、鸭绒、大国手、赵越、吕博伟、小鱼、步惊云。排名不分先后。 过于外放的,劲头儿过大的表演状态,我还是不太喜欢。而过于献媚年轻人的用词,我也看不习惯。 《喜单》方面本来抱有的期待很大,但几期节目下来,惊喜反而不太多,平淡的段落倒不少。目前为止喜欢的表演包括阎鹤祥、小鹿、刘旸、戴为、漆漆、多多、史妍、毛冬、于祥宇、唐香玉、王越。排名也不太分先后。 单独说一下阎鹤祥。他今年同时参加了《喜单》和《喜人奇妙夜》。相比后者,他在脱口秀舞台上带来了超乎想象的表演。 他原本也来过脱口秀节目,但表现中规中矩。这一次,他把自己对相声和脱口秀的思考放了进去,把自己的事业状态权衡放了进去,嬉笑怒骂,半真半假,加上表演结束之后那段对话,纠结又自由的状态让人叹服。 而大魔王们的表现,起码直到目前为止算不上太突出,也许是留着后手。 同样,在这个舞台上,劲头儿过大的演员我也欣赏不来。靠情绪往上顶的表演,如今是有很多观众喜欢的,尤其在现场,但我个人不需要那么满的情绪价值。 节目主持人和嘉宾方面,也值得吐一下槽。尤其是主持人。李诞主持节目的时候,大家都习以为常,如今他不在台上,换作另外两位主持人,你才发现李诞那种既松弛又认真,全程氛围尽在掌握的状态,再难看到。 两个节目的嘉宾加起来那么多,真正称职的也许只有一个人,鲁豫。鲁豫不仅是一位超长期稳定表现的主持人,这些年她看脱口秀不少,而且勤于思考,所以在现场点评起来头头是道,让人信服。相比之下,有几位就过于垮塌了。 这几位有时候说话的时候,我估计现场气氛是很尴尬的,节目最后呈现出来,全靠后期工作人员发挥技能了。 当然也容易理解,两个节目同时举办,脱口秀演员要抢,现场嘉宾也要抢。 节目气氛也可以说说。能够看出来,来之不易的现场节目,台上台下都倍加珍惜,表现在演员席上,大家比《脱口秀大会》上更愿意欢呼,更愿意做出回应。这一点我一开始还不太适应,干嘛总是这么自嗨? 但既然是节目,不是现场演出,节目后期就需要调节气氛。只是别加太多,否则明明看到一些演出不够精彩,现场却笑声一片,就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真的有这么好笑吗?后期能别这么拼吗? 只能说,节目,毕竟是节目。如果不做这样的节目,会怎么样? 我平时没那么多机会看脱口秀线下演出,如果没有这样的节目,我不会发现有那么多优秀的新人出现,老人儿们也还在继续前行。 Echo说了,希望所有朋友都能走出自己的大山。是的,演节目的,看节目的,我们都加油。 ——end—— |
|